3G服务业崛起
随着3G业务的逐渐开展,2006-2010年,中国的3G产业将维持高速增长。到2010年,总体用户数量将达到1.2亿以上,这将激发潜在的3G业务需求,并带来数以百亿计的市场机遇。这是记者日前从 “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服务年会”上获得的最新信息。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会长谢麟振认为,手机终端市场的成熟以及增值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终端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在3G时代,为满足不同客户对特色手机的需求,个性手机将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随着3G市场的预热,3G概念手机将会陆续在市场出现,电子商务、娱乐型服务等将受到广泛关注。这也为产业链上包括终端企业、增值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行业的成熟,产品服务的扩展,手机服务将作为独立的品牌,由专业的手机服务公司进行运作。“专业手机服务公司与手机制造商、手机经销商和运营商将构成新的3G服务产业”。
与2G、2.5G网络相比,3G网络对高速数据业务的支撑能力让人们对未来移动生活充满了无限畅想,手机电视、移动定位等丰富多样的业务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观体验,更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但是,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企业如何才能更好的了解用户偏好,为消费者进行贴身服务?
“把握消费者在内容差异化上的需求,形成个性化的消费服务是占据市场的关键。” 赛迪数据执行总裁吴凡认为,企业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及时了解用户层出不穷的服务需要,是保证其在3G时代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比如,为实现用户对手机电视的需求,目前一些广播电视公司已在尝试将传统的电视节目转移到手机上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关的手机娱乐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因此,3G整体服务产业需要在此之前不断完善,推进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向纵深和多维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新型消费模式形成
截至2006年5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4.2亿,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服务空间,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庞杂的业务诉求。目前,手机服务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消费者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日渐凸显,以内容为王、体验至上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悄然形成。
据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通信处处长乔跃山介绍,体验型服务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人性化的用户体验。决定体验的四个要素分别是基于深度需求和个性体验的产品设计、参与性、互动性、印象效果;体验的结果则取决于企业对市场深度需求的正确把握和满足程度,取决于分析需求、把握潮流、制造流行的能力。体验型服务的最终话语权在用户手上,用户的认可度是关键因素。“目前,超过60%的消费者对于手机厂商的服务创新表示认可,其中39.30%的消费者对此缺乏认同感,这表明,企业在服务创新举措上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赛迪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三项3G服务依次为视频服务、娱乐服务和多媒体内容,比例分别高达61.9%、51.5%、44.2%。另外,电子商务应用、VoIP、位置服务等也以其快捷方便的服务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所关注。在3G时代,这些服务必将引爆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增长点,包括视频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等基于3G技术的应用,引领通信服务功能从桌面向掌上过渡,实现信息的高度随身性。
企业需深耕细作
目前手机市场的成熟度和增值业务的发展,正在加速企业新增市场的过程,视频服务、娱乐服务和各种多媒体业务,使得个性服务成为企业发展新亮点。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刘献军表示,3G业务带来的体验型经济环境能够推动企业迅速进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
目前,一些独具敏锐洞察力的手机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涉足该领域,在服务层面开拓进取。2006年初,联想手机推出服务“5+1”活动,力图打造联想手机“专业、可靠、便捷、增值”的服务形象,其人性化体验收效良好;波导灌输“5S”温馨服务理念,即:微笑(Smile)、快速(Speed)、标准(Standard)、真诚(Sincere)和满意(Satisfy),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诺基亚启动“秀出你的3G新生活”大型互动活动,也旨在进一步了解用户喜爱的3G应用,准确把握市场走向。
毫无疑问,3G即将带来的机遇是巨大而诱人的。与此同时,日系企业的黯然退市及新进企业的激流勇进也表明,市场的竞争残酷而激烈,优胜劣汰是不变的竞争法则。刘献军指出,就通信企业而言,借力3G谋取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首先要在业务创新上关注用户需求,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业务创新方向,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分领域、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其次在服务上,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设定不同的服务标准;再次,在产业竞争中建立上下游企业良好的互动关系,打造良好的产业竞争与合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