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入将达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以上,投入总额约达14000亿元。到“十一五”末,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到8800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6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产业处处长姜宏在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举办的“IFAT CHINA 2006第二届中国国际环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上发布了上述信息。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环境方面,10大流域(区域)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4000万吨/日,估计治理总投资约需1800亿元(其中管网建设投资1200亿元);工业废水治理约需投入2000亿元。
第二,大气环境方面,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约需投入3000亿元。其中,火电厂脱硫约300亿元,工业窑炉脱硫约400亿元,民用锅炉脱硫约300亿元,其他约2000亿元。控制机动车尾气、烟尘排放等约需投入2000亿元。
第三,固体废物方面,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约需投入300亿元。其中,垃圾焚烧厂约需投入150亿元,垃圾填埋场约需投入100亿元,垃圾堆肥场约需投入50亿元。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约需投入150亿元。废弃资源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约需投入200亿元。
第四,生态环境方面,建设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和治理水土流失及矿山复垦等,约需投入1500亿元,其中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约需投入248亿元。
第五,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投入约需31亿元。
第六,环境能力建设方面,初步建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工程、污染源监控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支撑能力。科研开发等能力建设,约需投入200亿元。
当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何炳光也在该会上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达到节能量的目标是6.5亿吨标准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将通过建立引导基金的模式,充分发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据悉,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中,55%来自于个人投资者。当本报记者问及引导基金的具体事项时,何炳光表示,正在筹办当中,目前不宜透露。
何炳光表示,应该强化依法节能的理念,而这也是今年节能工作的重点。据其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修订节能法,预计今年年底能完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