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阐述了电子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电子商务使全球金融业进入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金融变革进程。论述了当代金融变革的历史背景、本质和主要特征。在分析当代金融变革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里,我国金融现代化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全力推进的金融创新方向。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金融变革 金融创新 金融现代化 网上银行 电子银行 电子金融体系
电子商务将在21世纪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商务方式。它开创了全球性的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全球将因此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使世界金融业进入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金融变革年代。
一、电子商务推动金融变革的发展
电子商务网络里频繁地流动着交易数据流、资金流和物流等三种信息流,电子商务活动涉及对这三种信息流的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安全监控。其中的资金流是通过电子银行提供的网上支付服务来完成的。银行在电子商务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方面银行要通过网上银行为从事电子商务的各方提供网上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的有力推动者;另一方面银行也是电子商务的积极参加者,要通过网上银行为其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网上银行是建立在传统的电子银行基础之上的,是21世纪电子银行发展的主流形式。网上银行的发展,促使银行将C&C+IT+Web融入银行核心业务、经营管理和金融监控全过程,使银行从实体银行逐步发展成智能型的虚拟银行。银行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条件,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形成崭新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金融监控模式;需要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创立更合理的业务流程,并对原有的业务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重组。所有这些,都会使金融企业的产品、业务重点、收入结构、业务模式、经营管理和监控模式、组织结构等,发生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
由电子商务引发的当代新的金融变革,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产物,是当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在金融领域的反映。与以往的金融变革不同的是,它不是在世界相对隔离的条件下,而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不只是单一技术因素推动的结果,而是技术推动与理论牵引双重动力推动的产物;不只是服务场所与工作效能的物理性扩张,更重要的是服务内容、水准与工作效能的智能性扩张;不只是金融技术的革命,也是金融体制与金融理论的革命。当代金融变革的主要动因,是世界金融业在21世纪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为争取有利地位和战略优势而展开的竞争。变革的本质是以人类社会形态转型,亦即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为主要背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为直接动力,以数字化为基因,以网络建设、系统集成、商业智能建设为主要手段,把适应工业时代的从事传统金融服务的物理金融体系,建设成适应信息时代的全能型金融服务的智能化金融体系。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更大突破,一批更加安全高效的新型工具将不断出现,为金融变革的发展提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金融现代化将向电子化、虚拟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推进,企业结构和金融体制的转型将进一步加快。如何通过金融现代化建设,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随需应变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把金融业建设成为安全高效、低成本、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金融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当代金融变革的特征
电子银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创新体系,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当代的新金融变革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历代金融变革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冲击传统的金融服务和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改变传统的金融安全领域与观念,还将对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当代新金融变革有如下主要特征:
⑴金融服务信息化和个性化。信息化了的金融企业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同客户进行广泛的实时沟通,随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特别是其中的理财服务将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角。空前丰富的金融产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还扩大了金融业的服务范围,开辟了新的收入源,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⑵金融服务时空无限制和手段多维化。金融企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将各种核心金融业务、管理系统集成起来,不断提高集约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金融综合业务服务,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电子银行的智能化程度和经营效益。客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多种方式取得高水准的所需金融服务,彻底改变客户只能在规定时间里从营业网点获得面对面金融服务的传统做法。
⑶金融编制精干化,管理体制扁平化。随着金融现代化的发展,金融编制将摈弃以营业网点和员工数量取胜的传统信条,通过压缩规模、由精干队伍组成扁平式组织结构,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从庞大的宝塔型向精干的扁平型转变,以便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灵活的快速反应,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⑷金融经营管理智能化,安全监控自动化。在基本实现金融电子化和经营集约化的基础上,金融业加紧进行金融现代化建设,除了为客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外,还将金融经营管理过程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及时的、科学的决策支持。当金融智能系统成为经营、管理和安全监控的神经中枢后,非接触式的动态经营管理将成为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信息优势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反馈至经营管理和监控平台、直到执行新的策略,整个过程几乎可以实时完成,各级经营管理机构能在广阔的网络空间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和金融监控的实时性和效率。
⑸金融竞争呈现体系化和全球化。首先,金融业要长期面对全球金融业之间、金融业同非金融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态势。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全球经济进入全球性的空前的互相合作、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互相竞争的局面。与此相关,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平竞争观念、贸易过程中的双赢观念、创新观念等新理念。金融企业只有从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等的环境与视角出发,不断矫正自己的企业定位、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策略,才能在21世纪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第二,制金融信息权(拥有核心业务自主知识产权)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形态。新金融变革的核心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现代金融企业,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信息力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金融领域里将因此出现争夺制金融信息权的竞争。与网络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商业方法专利,已在发达国家受到法律保护,这类专利数量在逐年快速增加。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专利的纠纷不断增加。争夺制金融信息权的斗争,将直接影响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三,金融竞争日益呈现全方位体系竞争和全球性竞争特征。当代的金融竞争不只是比拼资金、网点数、职工数量、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比拼信息技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金融服务、经营管理、安全监控全过程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单一金融品种的竞争日益消失,传统的金融分工趋于模糊,金融竞争愈显全方位体系竞争特征。金融竞争力量的构成趋向体系化,强调各种组成要素的有机结合,需从金融机构的一体化重组和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应用上寻求新的增强竞争力途径。此外,金融竞争将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纵深同时展开,表现出高度的集成性和全球性。
三、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金融变革既给金融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给金融业带来严峻的挑战。21世纪的头20年是世界金融变革的快速推进期,也是我国金融业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金融变革催生了高新技术的经营管理力量和多样化的竞争手段,使现代金融的可控性增强,为实现金融目标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的可能选择,还将进一步刺激新一轮的金融竞争。在战略力量对比日益悬殊的情况下,那些没能及时掌握、应用新技术的金融企业,将面临更多变数,陷入更大困境。
世界各国金融业虽然陆续进入金融变革,但由于基础不同,投入力度不同,发展是不平衡的,从中获得的战略效益也是不一样的。新金融变革将造成一种强者愈强的不平衡态势。一方面,当代惟一超级强国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相对优势将更加明显。美国以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在高起点上率先推进金融变革,进一步强化其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其他一些国家由于国力弱小,技术基础薄弱,或者认识滞后、行动迟缓,在当代新的金融变革中拉大了与美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当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广大发展中国家却至今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建设任务。这种差距不只是技术性的、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认清这种严重态势,没有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形态的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其工业化对亚非拉国家落后经济的工业技术优势,有可能演化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武器对发展中国家的手工操作和半电子化运行的全新的技术优势。
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从电子化、半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阶段,实现金融现代化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而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已经完成电子化建设,金融业主体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虚拟化,正向智能化迈进。面对当代金融变革的严峻挑战,我国金融业必须更加勇敢地投身到金融变革的激流之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变革,使中国金融业在新世纪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金融保障。
中国金融业要从低起点追赶世界金融变革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带来的竞争结局和无限机遇,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金融业特别需要树立创新思维,推进金融理论、金融体制、金融技术、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管理与监控等领域的创新,我国金融业要借鉴先行者的有益经验,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一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电子化,以电子化促信息化,直接与最新技术接轨,使我国的金融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金融业在进行跨越式发展、实现金融现代化过程中,不但要看到高科技在金融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也应看到金融竞争和金融安全将由于新的金融变革而面临新的、更多的挑战。如果电子金融的体系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在电子金融系统的设计、集成、操作和经营管理中疏于风险防范的话,可使原本是局部的风险变成全局的风险,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给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在我国,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正从业务作业层向经营管理层、决策层推进,渗透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应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是缩短与国际现代金融业的差距、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完善电子金融管理和监控体系是电子金融安全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保证。如何建立与现代化电子金融服务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系统,改善金融业的监控与预警体系,保障电子金融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是金融界面临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四、当代的金融创新方向
我国金融现代化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推进三个领域的金融创新:
1.推进金融思维创新,创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理论
当代金融变革以明晰的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大理论牵引力度,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银行的业务、管理和决策全过程,一批新概念和新理论,如系统集成、综合业务服务、随需应变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网上金融服务、集约化混业经营、风险管理与监控、扁平式管理模式等纷纷涌现。他们的发展不断推动新的金融变革和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强化银行的管理,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创造新的盈利空间。
没有理论思维的创新,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变革。创新金融思维就是要正视金融服务内容与形态、经营管理理念、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竞争机理所发生的时代性变革,从传统的思维惯性中解放出来,确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思维方式。从单一支付服务思维向全能型的金融一体化、个性化服务思维转变,从孤立思维向集成化思维转变,从手工操作思维向信息化、智能化思维转变。确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经营管理时空观、效益观、体系观和监控观。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总结和创造适合中国特点的信息化金融理论,开创能指导我国金融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理论。
2.推进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完善现代化的电子金融体系建设
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信息化是金融现代化概念的本质规定性,没有信息能力的金融企业最终将被竞争的发展所淘汰。
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为金融业务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金融业务创新包括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金融市场、金融经营管理机制和监控机制等的创新。金融技术创新要在金融业务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先进的金融手段和金融机具与装备,完善电子金融体系建设,实现金融能力质的跃升。
金融现代化的基础是组建数字化金融企业。建设数字化金融企业,是建设以计算机和金融电子机具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业务操作员到各级管理员,从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到安全保障系统,都具备市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金融企业。这种金融企业具有自我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和监控体系,能保障电子金融服务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能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理的价格、通过最有效的渠道、把最需要的服务提供给最适当的客户。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中国金融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至今在总体上仍然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电子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刚起步,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于酝酿之中;包括网上金融在内的电子金融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是购买国外产品,或者是直接采用外国通用平台加以改造而成的,独创性少,易受到国外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专利的制约。因此,我国的金融创新不能走常规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利用当代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所提供的有利的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广泛的扩散性、渗透性与共享性,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化建设形成的技术物质条件,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要大胆跨越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某些阶段、某些环节,集中力量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完善电子金融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电子化,以电子化促进信息化,电子化与信息化同步推进,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金融业的后发优势,并为金融智能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应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加紧研究智能型的电子金融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电子金融专利体系和开发平台。完善金融立法和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竞争要求的支付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安全保障和金融监控体系,全面实现金融现代化。
新巴塞尔协议为新环境下的金融监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可靠的基础。我国金融业的资本状况、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监控水平,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必须依据新巴塞尔协议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金融监控模型、及其相应的程序。将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成具有自适应、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功能,能健康、稳健、循环发展的金融体系。
3.推进金融体制创新,深化结构改革,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金融体制和组织结构
面对全方位体系竞争和全球性竞争环境,需要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并重视信息化目标牵引下的金融企业内部的结构改革,使我国银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银行,为金融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体制保障。
我国金融企业的体制改革虽然在精干、高效、集成的方向取得进展,但从总体上来说,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金融体制创新中,要依据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经营管理效能和监管效能、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竞争力等原则,优化金融企业内部结构,理顺各种比例关系,不断完善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金融企业内部结构和金融体系结构。此外,还要重视金融企业同一切相关合作伙伴建立有机的联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多功能服务,降低经营成本,互助发展。
在当代金融变革中,金融创新模糊了许多行业的界线。例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同经纪商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使当代金融服务业向金融综合业务集成方向发展,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遭受剧烈的震荡。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大势所趋,金融监管体制也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变。我国的金融业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过度到混业经营、混业监控体制,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简介:
张卓其,男,教授。 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起在中国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金融电子化课题先进个人奖,2项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代表作:《电子银行安全技术》,《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服务》,《电子银行》,《电子银行系统》,在各种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有关电子银行的文章。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