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海盐农民的“数字生活”

海盐农民的“数字生活”

作者:     转贴自:百度    点击数:1136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省海盐县,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5月下旬,记者在此盘桓数日,惊喜地发现,千百年来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农民,一步跨入了“数字时代”。

  “麦客” 手持GPS量农田

    麦收时节,5月25日上午,浙江海盐久洋农机合作社社员沈明华驾驶着联合收割机,来到盐北村村民张全观家的麦田准备收割。麦田两头零星种了点棉花,麦子到底多少面积,张全观也说不清。沈明华掏出巴掌大小的一个仪器绕着麦田走了一圈,仪器上立即显示麦田面积为2.15亩。

    神了!这是什么玩意儿?陪同的久洋农机合作社董事长陈良华笑着说:“这是浙江大学最新研制的GPS农田面积快速测量仪,相对测量误差小于2%,我们合作社还是全省头一家使用呢。”

    去年5月,海盐53家农机大户“抱团”成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久洋农机合作社。一年来,他们开赴安徽、江苏等地跨省作业,创收190多万元。“许多农田是不规则的,按传统方法测算误差较大,容易与农户产生分歧。有了这数字化设备就全解决了。”陈良华说。

    只用半个小时,联合收割机完成了2.15亩小麦割、收、脱粒、清洗全过程。“简直比上理发店剃头还快,我只要在出料口将小麦装袋就行了。”村民张全观说。

  因特网上“鸭飞猪走”

    “通过电子商务快车,如今我公司的野鸭、仙人掌等无公害农产品和供求信息已发布到全球1000多个网站上,70%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实现销售。”海盐金海湾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进良说。4年前,周进良在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中建起首家网站。通过网络,福建南平的一个客户首次向公司订购了8000只野鸭苗,成为他网上掘到的“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周进良如今成了网络销售专家,靠着因特网,该公司跨入了嘉兴市十强农业龙头企业行列,还把国内遭遇销售难题的仙人掌等农产品推向了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像周进良一样,如今热衷于在因特网上“掘金”的海盐农民越来越多。通过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年出栏无公害生猪达23.8万头的海盐县元通养猪合作社赢得了第二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组委会的青睐,2004年6月组委会指定该合作社为大会提供736头安全优质“放心猪”。

    海盐县从2005年起全面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计划在3年内建成覆盖全县的300个农村信息示范点并注册6000个农民电子邮箱。

    家门口看数字电影

    26日下午,记者来到海盐通元镇倪王小学的阶梯教室,500多名小学生和许多闻讯赶来的村民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国产儿童数字影片《足球大侠》。“现在不出村就能有县城影院一样的享受了。”倪王村村民周水良高兴地说。

    出资购买这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是山河村村民陈祖明。他是通元镇的老电影放映员,从1979年开始走村串乡为村民放电影。今年3月18日,他花了6万多元从北京买回了这套“宝贝”,注册成立了海盐县石泉为民电影放映队。老陈说,他现在放映日程排得满满的。

    《任长霞》、《太行山上》、《大贝和小贝》、《雷锋之歌》……记者看到,在老陈印制的电影“菜单”上,有几十部优秀影片可供村民点播。

  虚拟电话敞开讲

    在海盐大桥新区新城村采访时,村民姚利珍告诉记者,前天她去电信局付固定电话费时,惊讶地发现,原本每月至少要50元的电话费降到了17.3元,心里直纳闷:最近没少打电话,话费怎么不升反降了呢?工作人员查看通话记录后告诉她,大部分电话是通过新装的虚拟网打出的,所以话费大大减少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金根介绍,全村1380户农民,有1300户安装了电话。今年初县电信局免费上门开通虚拟电话,目前除部分农家正在拆迁外,其余都加入了虚拟网。“在网内,只需把原号码前两位省略,直接拨打后5位就可以了。如果要拨打虚拟网以外号码,先拨9再拨号就行了,非常方便。”刘金根说。

    海盐县电信局副局长王卫萍介绍,至今已有6个村开通了固定电话虚拟网。她说,“只要农民有需求,今年我们将在更多的村推广。”(记者 苏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