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授权式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在充分相信下属的前提下,给予下属以充分的授权,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使用支持行为高支持(关系)行为。
其管理行为模式是:“你来决定,你来做”。
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局限于比较不同管理风格的优劣,关注的是哪一种管理风格更有效,管理者应该采用支持行为,还是职责行为。其结论往往是鼓励管理者多采取授权式的或团队式的管理风格。
而许多管理者也存在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管理风格是长期形成,难以改变,最终形成“本色管理”,拒绝改变,而希望下属适应自己的管理风格。
三、以情景而领导
强势的管理,弱势的领导,是许多管理者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造成组织绩效与组织分为不佳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强化每一位管理者的领导力?情景领导法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由保罗.赫塞与肯尼思.布兰查德在1969年提出的情景领导法,其核心就是领导者必须根据员工状态确定与转换管理风格,领导者不仅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对相同的人也要根据它们的不同处境而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有效的领导的秘密在于使管理风格与下属状态水平相适应,而且领导者要不时地对员工在给定工作上表现出的状态水平进行观察以调整自己的领导模式。
情景领导法认为上述四种管理风格不存在优劣之分,各种管理风格都有其优缺点,更没有最佳的管理风格。有效的领导者的关键是应该根据下属不同的的状态(称为“员工准备度“),及时地确定或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来适应下属的状态。
下属的状态取决于其在某一特定工作或活动上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能否支持其干好某项工作,表现为下属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与意愿,它包括能力准备度和意愿准备度。
1、不能/不愿意或不能/无把握
如果下属在工作时表现为毫无相关知识与技能,而且没有兴趣学习。在现实中,他们原本是很称职的员工,但因为变化,使得他们与组织格格不入,变得消极,或缺乏信心。
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指令式的管理风格”,通过命令和严格的监督来引导并指示下属。
2、不能/但愿意或不能/有信心
如果下属的技能仍不能达到要求,但因为其第一阶段的工作经历,具备了一定的自信,有信心和渴望学习,或者想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
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教练式的管理风格”,指导、支持和激励下属尽快地提高技能与知识。
3、有能力/不愿意或有能力/无把握
在领导者的指导帮助下,下属的技能与知识已足以完成工作,但如果他们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有可能在自信上再次出现问题,不愿意或者因为某种原而缺乏内在驱动力。
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团队式的管理风格”,来激励下属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4、有能力/愿意或有能力/有信心
下属在领导者的激励、指导和开发下,一步步走向成熟,在能力和意愿方面都能够适应工作。
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授权式的管理风格”,将工作交给下属,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不同的阶段,下属的状态是不同的,即使是在相同的阶段,下属的因不同的工作,其状态也使不同的。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当你面对下属时,你要了解他们,领导他们,与他们一起成功。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要学会转身,准确地把握下属的状态,及时的确定与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
如任总所说:“我们要逐步严格的加强管理。但严格不等于生硬、僵化。但各级领导者必须学会情景管理,要学会沟通,学会甄别是非;要学会坚持原则,也要学会灵活的工作方式,灵活不一定就是要牺牲原则。认真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向所属员工传授,学习遵守这些规章,自己并带头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