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品牌顾盼于十字街头
作者: 转贴自:中国质量网 点击数:1761
眼瞅着媒体对于牙膏行业的爆料越来越热辣,还没有从“牙防组”风波中晃过神来的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不知所措。 消费者怎么能不诧异呢?先是被告之已经成为了被两个人两张桌子忽悠了的13亿人中的一分子,随后又获悉身受牙膏行业的暴利屠宰,接踵而来的坏消息就是所谓的功效牙膏都是无稽之谈、1元牙膏与几十元的牙膏毫无差异、相关机构基于此事件引发的对于权力的明争暗夺…… 中国的牙膏市场果真如此令人灰心吗? 渐行渐远的初衷 静下来梳理一下近来的舆论走向,保护消费者、维护企业利益、营造行业良好氛围的初衷似乎渐行渐远。舆论监督、谨慎质疑直至发展成为盲目诘难,这个趋势不容乐观。 一切就这么突如其来。牙防组的问题的确暴露出背后的许多纰漏,显然也为中国本土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但接下来所谓的诸多牙膏“黑幕”,则明显有失偏颇。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日前宣布,近三年来国家牙膏检测中心对牙膏产品进行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我国牙膏行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可靠的,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中国牙膏产量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递增,出口创汇大幅增加,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功效品种迅速增多;企业生产装备大量更新,行业技术工艺跃居世界一流;产品及原材料标准进一步完善,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逐步规范,社会消费者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刷牙率增加,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口腔清洁护理用品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的牙膏产品国家标准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标准。”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相建强说。 协会副秘书长陈秀霞几次对本报记者表示,2005年全国牙膏行业的纯利润不足5%。她还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支牙膏的销售费用要占到总价的30%左右,纸盒一般需要0.4元、膏管0.3元,再加上膏体、工人工资、设备折旧、17%的税,超市等卖场种类繁多的进店费、条码费等,牙膏的利润可想而知。 据悉,正规牙膏企业对生产功效牙膏是认真负责的,也是有严格实验与临床验证程序的。只是对于功效牙膏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标准,很多牙膏生产企业对此很困惑,希望有关标准能尽快出台。目前,协会已着手解决这类问题,2005年已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含有中草药成分的牙膏立项标准,希望能加强对功效牙膏的管理。 谁给一个说法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媒体的监督,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围绕牙膏所展开的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已经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提前预警、及时纠错而并不在于打板子,当然板子还是要打。 拿牙防组事件来看,眼下重点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让企业在教训中成长,而不是致企业于死地。实际上,很多牙膏企业也是被“忽悠”去认证的。 相建强表示,“牙防组”被曝出不具认证资格后,全国近百个城市和地区的印有“牙防组认证”等字样的牙膏企业被工商部门立案调查,这些涉嫌“虚假宣传”的牙膏企业的直接损失达到4000万~5000万元,间接损失达到2亿元左右,并殃及了不少与“牙防组”没有关联的企业。 “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像两面针、冷酸灵等,在这次事件中受到牵连,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一些地方的销售受到影响。由此引发对牙膏护理功效的质疑基本上波及了行业内所有企业。如果处理不当,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长远看对消费者的长期利益也是有损害的。”相建强说。 认证是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回头再来看牙防组事件,值得推敲的还有很多事情。 全国牙防组成立于1988年,1995年最早对一家跨国公司的牙膏进行了认证,至今共认证了9种产品。最早进行认证的是一家国际品牌,其将该认证广为宣传后大大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看到了别人的成果,国内企业开始跟进。 不去认证,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消费者。这是当时不少国内企业的心态:期望中带着无奈。 据介绍,目前除含氟牙膏外,中药、西药、美白、脱敏等功能牙膏都没有国家标准。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透露,今年将启动牙膏产品的生产许可管理制度。 “必须要有合法的机构来进行严格认证,才能满足企业需求,改变目前这种标准缺失的状况。有必要说明的是,正如立法与执法是两个问题一样,制定游戏规则的并不一定参与游戏。如果以后继续对牙膏产品认证,将会由国家认证机构批准的专门机构来认证。”相建强说。 也就是说,作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牙膏,其管理将会越来越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