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家电企业:造芯还是造皇帝的新装?

家电企业:造芯还是造皇帝的新装?

作者:     转贴自:国际电子商情    点击数:1445


    一个电子企业要不要设计芯片,或要不要生产芯片,这个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1995年以前,世界上大部分生产整机的电子企业巨头,在生产整机的同时一般也都生产芯片,如飞利浦、汤姆逊、西门子、松下、索尼、东芝、日立、NEC、三菱、三洋、夏普和摩托罗拉等。但1995年以后,这些既生产整机又生产芯片的厂家,又纷纷都把整机生产和芯片生产两大业务进行分离。其中分离最早的有飞利浦、汤姆逊等公司,而分离比较晚的公司在芯片生产业务方面,基本上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亏损。摩托罗拉是最后一个把整机生产和芯片生产两大业务分离的公司,这也是因为芯片生产出现了严重亏损,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后,才想到要把芯片生产与整机生产分离出去。

  上个世纪90年代,芯片设计基本上是采用手工操作,用人工画图或人工贴图,与手工设计PCB板图的工作过程差不多一样,芯片生产也是处于半人工操作状态。因此,芯片设计与芯片生产效率非常低,芯片生产成本和价格都很高,并且芯片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时候整机生产厂同时生产芯片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自己不生产芯片就不可能生产出世界领先的产品。但90年代后,由于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以及CAD软件的迅速普及,特别是以英特尔公司生产CPU、微软公司生产软件和IBM公司生产PC机的合作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被彻底地改变了。

  英特尔公司生产CPU,但它不生产PC机,IBM、宏基、戴尔、联想等公司生产PC机,但它们不生产CPU和软件,微软公司生产PC机软件,但也不生产PC机,三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厂商互相组合在一起,结果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大家不但活得很愉快,也活得很滋润;而西门子和NEC这两个公司,自己既生产CPU,也生产PC机,结果这两家公司的CPU和PC机业务都做不好,并且很早就倒闭了。还有诺基亚和德州仪器(TI)公司的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诺基亚公司只生产手机,没生产手机芯片,TI公司只生产手机芯片但不生产手机,这两家公司合作得也非常好,而摩托罗拉既生产手机,也生产手机芯片,结果累得差点吐血。

  1995年以后,由于像台积电这样专业芯片代工厂商的出现,以及芯片生产技术和芯片开发软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使芯片设计和芯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那些既生产整机又生产芯片的公司,都出现芯片生产业务严重亏损,过去行之有效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方法一下子变得不灵了。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厂家不得不把整机生产与芯片生产进行分离,而且,芯片设计与芯片生产也逐步实现分离,即现代化生产越来越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

  现在国内很多整机企业号称自己已经掌握了IC设计技术,准备自己设计IC或生产IC给自己用,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成本,这种说法没有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完全违背了技术发展的规律。现代工业,应该是资源越集中,效率越高;生产技术越标准化和越专业化,生产效率越高。自从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企业都想搞多元化,但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中国的很多企业也想搞多元化,虽然产值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提升,但赢利越来越艰难,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已经出现了亏损。因此,国内的一些整机厂既想把整机产品市场做大,还想同时把IC市场做大,这种想法难难免有些天真,他们只不过是拿股民的钱来玩游戏。

  当然,这几年也有很多以前在美国硅谷从事过IC设计的海龟,由于2000年全球网络泡沫的破灭,无数曾经风光一时的IC设计公司在一夜之间就开始烟消云散,迫使他们不得不转战回国。他们的到来,给国内带来了一股IC设计热,2003年中国IC设计公司一下子猛增到500多家,但中国现在的IC设计市场远远没有国外成熟,一个还没有品牌的公司产品不会有人用。而且,大部分IC设计公司从国外带回来的钱,大约只能够烧一两年,在3年内将会有一大批IC设计公司面临倒闭。因为,光靠一个IC产品养活不了一个IC设计公司,光靠一个IC产品更难养活一个整机企业。

  根据摩尔定律,IC产品每隔18个月性能就会翻一番,如果一个IC设计公司的产品开发速度稍为迟疑一点,就会翻船。这些经验早在十几年前,飞利浦、汤姆逊、松下、索尼、东芝和三菱等公司都已经实践过,今天,这些企业所生产的IC产品大部分都是卖给别人做嫁衣,自己应用的却很少。不过如果能够争取到政府的支持,现在搞IC设计也是最恰好的时机,因为不管开发出来的IC有没有人用,或能不能用,政府都愿意买单。

  很多人都认为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会给IC设计公司带来机会,这个念头基本是错误的。现在,中国的数字电视时代还没有真的到来,但从事数字电视IC设计的公司就已挤破了电视机生产企业的门。因此,国内从事数字电视IC设计公司要想找到发展的机会,很渺茫,因为,国外很多从事数字电视IC设计公司起步比他们早,手中可以烧的钱也比他们多。

  目前,国人普遍都认为IC设计技术是技术的顶端,搞IC设计是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但在国外,搞IC设计的工作连医生也可以改行来应聘,可见在国外,搞IC设计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实际上,当IC设计技术能够进入中国的时候,这种技术已经变成骨头汤中的骨头,是别人感到嚼起来没味,丢了又觉得有点可惜,才送给我们的。但也不是白送,谁要是搞IC设计,需要向IC技术提供商购买一套价值上千万元的CAD软件或IP授权,或每月付几百万元的租金,当你学会使用鼠标的时候,你也就学会IC设计了。

  原来,国人认为是技术顶端的IC设计技术,就这么简单,只可惜,关键技术还是别人的啊。IC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更是贵得惊人,自己完全没能力生产,进口价格惊人,进口全套设备超过数亿元,并且平均每隔一年半还要更新一大半旧设备。因此,目前90%以上的IC设计和生产技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设计或者生产IC产品,得到回报的,还是那一点点可怜的加工费。

  中国家电企业陷入低利润的泥潭,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设计芯片,而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中国大约有3亿多电视用户,这个数字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如果一台彩电的使用寿命为7年,那么,每年中国的电视市场容量大约只有4,500万台,而中国去年的电视总产量已经超过了7,300万台,这还不是生产过剩吗?如果中国的家电企业永远不认识这一点,到最后,大家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中国家电企业现在又开始进行一轮新的追芯活动,将会再次陷入更深的泥潭。

  目前,一台21寸CRT彩电已经卖到600元人民币,25寸CRT彩电卖750元,29寸CRT彩电卖900元,比较高等一点的CRT彩电概念机也不过卖1500元左右。一台普通电视机的机芯成本大约为300元左右,其中已经包括了20多颗IC的成本,就算IC的价格占整个机芯成本价的100%,那么,一个IC的平均价格也不到2美元。实际上那些给电视机生产商提供的芯片供应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家都同坐在一条沉船上。

  众多“家电芯”诞生的确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但光有热情,抓不住机遇,创造不出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