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乔
《无极》的财富
与票房相比,《无极》的衍生产品是更为重要的利润来源,而且很早就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在影片开镜之时就开始运作。
由于《无极》富于魔幻色彩,适合开发成电子游戏,早在去年4月初,北京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就联合全球第二大游戏开发商法国育碧软件(UBISOFT)与制片方签订合同,共同投资1200万美元开发《无极》的手机及网络游戏,并于影片12月15日首映时同步推出。
图书开发方面,制片方和拥有40万会员的99网上书城合作,除了陈红写的《一望无极》于12月18日推出外,由上世纪80年代作家郭敬明改编的同名小说《无极》也与电影同步上市,而陈凯歌以导演身份点评电影的演员、情节的文章合集也已经出版。目前,小说在韩国和日本的发行权已经售出,价位比中国著名作家的版权还要高。99网上书城还把小说《无极》推向法兰克福书展,在欧美市场打开销路。
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无极》剧组设计了以“从《定军山》到《无极》中国电影百年辉煌”为主题的系列邮票,共发行了3万套。《无极》还将涉足音乐剧、旅游等多个行业,深度开发这部商业片的潜在价值。《无极》的衍生产品不仅自己能挣钱,由于早于电影档期的运作,采用的形式比较时尚,切合目标受众的需要,还可以反过来帮助促销票房。
《无极》的音像版权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据中凯文化董事长郭子龙透露,其最终被中凯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得,创造了国内电影版权成交的天价。
对中国影视营销的启示
《无极》采取的是好莱坞式的整合营销推广模式,给中国影视营销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电影应按照工业化的模式来制作和发行。
《无极》从融资、制片管理,到影片的营销推广,都严格遵循工业化和国际化的标准。对《无极》的制作,制片方采取直接与服、化、道、摄、录等各职能部门签订合同制作的方式,而非过去国内拍片实行导演大包干的简单做法。《无极》的营销手法无所不用其极,整合营销四大手段广告、公关、促销、人员推广基本上都有涉及,而且重点突出。
《无极》可供国内影视界借鉴的是,其营销模式可以复制,有非常严格的工业化和国际化的标准。比如采取合同管理办法,体现了专业分工的精神,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准,又可以使预算得到执行。以公关和事件营销为重点进行传播推广,巧妙地避免了观众对广告的逆反心理,使传播效率得到最大发挥。
影视市场不仅可以争夺,而且可以创造。
《无极》全国上映的时候选定于去年12月,与它一起争夺贺岁片市场的还有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刘镇伟的《情癫大圣》等优秀影片。《无极》凭借出色的整合营销手段,如愿以偿将观众牢牢抓在手中,创造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神话。但在《无极》的目标收益中,票房收入只是很小一部分,制片方最看好的是以网络游戏为主的衍生产品带来的收益。实际上,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据了解,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后期市场衍生品的收入大概是2比8的比例。从目前的态势看,制片方所推出的与影片有关的邮票、书籍、玩具、面具、金手指等衍生已经在全国各地上市,市场反响也还不错。
影视营销也须正视质量。
与火爆的票房相比,《无极》遭到了很多人诟病,主要集中于内容空洞,故弄玄虚,演员演技差等等,一言蔽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实,这是国产影片近几年来的一个通病。作为由张艺谋执导、同属商业片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也遭遇了同样的待遇。客观地讲,有人说《无极》、《英雄》、《十面埋伏》是十足的烂片,直至斥为“狗屎”,当然有失偏颇,但也充分说明它们还存在很多不足,与人们预期的相比还很大的差距。因此,注重影片本身的质量,追求作品本身的艺术,是中国电影走向商业化必须正视的问题。也就是说,影片最终作为一种工业商品必须进入市场,但任何一部影片,商业、市场元素只能隐含在产品的血液当中,都不能把市场与电影艺术本身一刀切开,这是电影运作的本质。
炒作得把握尺度。
作为娱乐产品,适当炒作吸引大众的关注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把握尺度,不要物极必反。《无极》最初阶段的宣传是可圈可点的,但到后期就“走火入魔”了。比如制造了很多负面新闻,包括陈凯歌、陈红、谢霆锋、张柏芝等主创人员的种种绯闻、纠纷,虽然吸引了眼球,但对影片本身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导演陈凯歌对将《无极》改编成网络电影《一个馒头引出的血案》的胡戈,采取得理不饶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姿态,纯属传播败笔。因为大众通常有这样的心理,强势人物对弱势人物采取强硬手段,一般会认为强者在恃强凌弱,通常也会同情弱者,更何况大家本来对《无极》就有些失望,自然又因此少了几分好感。
评论
当凯歌遇上“馒头”,谁是最大赢家?
逐渐不受关注的《无极》被恶搞了一下,陈凯歌及其夫人兼制片人陈红趁机跳出来大喝一声“无耻”,引来无数看热闹的眼光。许多人在对胡戈的小电影拍案赞赏之余,不禁好奇陈导到底拍了一出什么样的电影,于是又支持了一下《无极》的票房与影碟。总之,纠纷的结果,其实对陈导来说反而是赚了,何乐而不为呢。
“馒头血案”引发的反响可谓是全方位的,戏外的情节比电影本身还要热闹。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首先讨论得最起劲的是法律界,表现得比主角还积极。上海、广州和天津的律师就“馒头案”展开了有关“侵权”的大辩论,争相提出要免费为胡戈出头,简直就是律师也疯狂。
甚至,广州的五位律师发表公开信声援胡戈。他们的论点是:胡戈没有侵犯陈凯歌的权利,反倒是陈凯歌有侵犯胡戈名誉权的嫌疑。五位律师还表示,如果陈凯歌执意起诉胡戈,而胡戈有需要时,愿免费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名人韩寒和徐静蕾都表示对胡导佩服得不得了,成为了“馒头饭”。而陈凯歌前妻洪晃的电影正好赶在这个档期上映,传媒追访和洪晃的博客又使“馒头”不小心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炒作工具。
还有许多广告公司也纷纷冒出来,争相邀请胡导加盟和拍片,他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另类导演。是的,在这样的时刻,能沾上边的聪明人都应该跳出来,赚一把眼光。同样被胡戈借用了一下的中央电视台倒是比较潇洒,一笑置之。
所有主动或被动卷入事件中的人,都没有损失,只不过是成为大众娱乐中的一点谈资而已,他们得到了关注和金钱,大众得到了娱乐。在一轮吵吵嚷嚷之后,胡戈自己反而开始怀疑陈凯歌是否真的起诉他了。
可是,消费者对于电影的营销手段逐渐熟悉,要让他们很痛快地掏腰包越发困难了。
“胡戈要是被判了,我第一个捐款。因为他至少有趣,至少他的工作有意思。至少劳累了一天下来看他的片子不累!在胡戈和陈凯歌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中国导演没有给观众多少欢乐,没有几个有点趣味,所以观众只能自己上网找乐。大师不大师对于我来说没有多少意义。”看看吧,这才是观众真正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