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华交会,服装成交增幅与回落

华交会,服装成交增幅与回落

作者:     转贴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点击数:1662


    第16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日前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作为华东地区一年一度的外贸展会,“华交会”被视为外贸晴雨表,对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反应尤其灵敏。

    据统计,虽然欧盟、美国和我国的贸易摩擦依然时有发生,但是本届华交会到会境外客商再攀新高,达到23660人,比上届增长15.08%,共有来自14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与会,百安居、欧莱雅、欧倍德、欧尚等国际知名连锁企业也组团到会集中采购。

    据统计,本届华交会出口总成交额达到33.2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68%。其中,轻工工艺类成交活跃,共成交13.57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9.23%;纺织服装类成交18.6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05%。

    中小企业接单谨慎

    由于欧美相继对我部分纺织服装产品继续实施配额限制,本届华交会部分中小企业接单较为谨慎。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手中自有配额数量少,不敢盲目接单,另一方面是配额价格由于招标和炒作被推高,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希望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才肯出手。同时,企业还希望寻觅和结交东南亚、澳大利亚等非设限地区的新客户。因此,虽然在今年的华交会上,纺织服装成交仍占总成交额的一半多,但增长幅度较小,而轻工工艺产品的成交额同比却上涨了19.23%,服装成交增幅明显低于轻工产品。

    相互压价应引起重视

    面对不断攀升的客商及成交额数量,国内外贸企业还是喜中有忧。

    有企业表示,最为反感的便是国内企业在“华交会”上的不计利润的压价行为。急于打开海外销售渠道,明知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也要硬着头皮接单。在华交会上随便给出客商一个低得不可想象的价格,不管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先从竞争对手那里把生意抢到手再说。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自己无力提供过低的价格,抢不到订单,也让别人做不成生意。

    一位参观华交会的德国客商介绍,他们在国内其实已有长期合作的外贸伙伴,参加华交会只是希望了解中国市场的新动向,看看有哪些更新的产品、更好的价格,以便提供给合作伙伴作为参考。“不要让华交会成为外国采购商的集中砍价场!”浙江东方集团嘉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卜长波语出惊人。“很多外商参加这种大型会展,不是带着订单来,而是打探各生产厂商的价格,以便在日后的谈判中痛下砍价杀手。”

    品牌仍是中国企业软肋

    本届华交会上,政府部门从扶持外贸企业到扶持外贸品牌的战略转变正在显现。据华交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华交会参展商品中,获商务部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中国名牌出口商品有54个,属省市出口名牌的商品有655个,参展的新商品达2万个左右。

    尽管如此,众多参展企业还是饱尝了无品牌之苦。“一条牛仔裤,我们报价4.3美元,其中成本30元人民币,中间的利润只有不到5元钱。”一位服装业人士无奈地诉苦。同样是这条裤子,一旦进入国外知名零售商的销售体系,挂上别人的牌子立刻身价倍增,其售价是中国企业出口价的4-5倍,甚至8-10倍!中国企业只能站在价值分配链条的末端,获取一星半点加工费,拱手把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利润让给国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