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中国:像花一样培养企业文化
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惠普(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这种竞争要求惠普的员工必须有高的工作效率,为了促进效率竞争和评估就理所当然,惠普必须把员工的绩效和其待遇乃至去留问题联系起来。 这种变革让HP的许多老员工都感到很没有安全感,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惠普也要解雇人了呢?“我们这种改革是全球性的,不是某个国家的决定。在实施之前,我们给了所有的员工平等竞争的机会,告诉员工从什么时间开始实施这一措施,给每位员工相同的准备时间和机会。” 目的搞清楚以后,企业就要看看自己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样的花了。参与种花也就是制定企业文化的人要化力气弄清楚自己企业运行的潜规则。哪些行为方式和领域虽然没有书面表述出来但是所有员工都不能触及的,这些潜规则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用什么方法能够体现出来等等。 等把自己的企业运行环境分析清楚了以后,企业文化的制定者就需要着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了。参与制定企业文化的人必须明白,所有的规章制度其实都是给老板制定的,因为每一条规则限制最大的是老板的自由,决策者会因为某条规章而失去一条随意决策的权力。所以说,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得到老板的认可,因为在推行的过程中如果老板成为最大的阻挠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了。 贯彻很重要 张国维认为,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核心规章制度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普法”阶段。也就是把规章制度公布于企业、让所有员工都知道和了解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注意潜规则的明确化,让每个员工都明白哪些是任何人都不可跨越的雷区。第二步,贯彻执行阶段。实施的过程必须科学,而且要敢于牺牲短期利益。第三步,形成意识阶段。经过科学的实施,员工基本上已经把规章制度变成了一种意识,而且也把规章制度所要求的行为方式当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惠普的企业文化里有一句每个员工都熟悉的条款:零让步。张国维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发生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触犯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触犯该规章制度的人拿其所做的贡献压倒了规章制度。在惠普,这种拿贡献覆盖规章制度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时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但使持续的运动而且还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张国维说,制定规章制度很容易,但如果让这些规章制度逐一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了,某些时候甚至会对公司的短期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本,指的决不是印刷员工手册等细微的成本,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所付出的代价。 这样的事情在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常有发生:一位绩效显著的骨干人员触犯了公司的某条规章制度。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一个绩效很高的销售总监违反公司规定接受了客户的回扣,公司明文规定对这样的员工要给与立即开除的处罚,但这位销售经理手中有大批的客户,而且绩效很高,如果辞退他,不但要影响本季度的销售收入,甚至可能丢失一批公司的重要客户。很多企业的最终处理方式可能是默默地让该销售经理留下来,最多给与一些经济惩罚,但在惠普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一经发现,立即按规章制度开除,不管公司短期内要承受什么样的损失。 “如果不开除改销售经理,无疑是在像其他员工传达一种信息:你可以去触犯公司的规章制度,只要你能够为公司带来收益,能够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那么触犯规章制度的惩罚措施并不会像员工手册上写的那样让你丢掉饭碗。”张国维说,也许留下该销售经理的企业得到了短期的利益,但从长期发展上看,该企业的员工基本上不会把企业的规章制度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而是把每条规章制度都推测着加上了一条假设,如果我违反了哪一条规则,只要我能够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去覆盖它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公司的规章制度无疑是一种虚设,企业文化建设也根本无从谈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