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很快就将进入阳春三月,输欧的10类纺织品和输美的21类纺织品即将进行第二轮配额招标。根据中欧、中美达成的协议:从今年起到2008年前,中国的纺织品虽然取消了过去传统的配额,但出口数量依然要受到一定限制,这就是专家所称的“新配额时代”。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服装企业如何面对?政府及行业部门将如何调整政策?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尽管今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又需要配额,但是和1995-2005ATC实施的十年间相比,仍然是一个进步。对2006年输欧纺织品配额,采取按企业出口业绩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方式来分配。而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中,输美受限的21大类产品约占我国对美出口的45%,紧俏类别和热门类别产品的比例约占设限产品的50%,这一比例低于ATC时期美对我设限产品的比例;配额产品以14.5%的年增率递增,这一年增长率要远远高于ATC时期1%-2%的年增率;ATC时期将一部分具有出口能力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排斥在外,而新配额不对企业设置所有制门槛,国有企业拥有配额量不到1/3,非国有企业成为拥有配额的主要力量。
根据去年6月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的协议。我国采取了主动配额的措施,去年7月20日起对10大类受限的输欧纺织品出口实施临时管理办法,全国共约5500家企业获得了第一次分配配额,在获得最多配额的前50家企业中,江浙、广东、上海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输美配额第一次分配结果显示,浙、粤、江、沪、鲁五省市占有分配配额近85%的资源,浙江拥有配额总量第一,占有25%以上的配额资源。第一次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有3000多家企业中标,广东以1774家中标企业数拔得头筹。浙江、江苏、山东、上海中标企业家数依次分别为519、312、298和245家。
“江苏省对欧美服装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50%左右,欧美设限对江苏服装业形成的冲击是不言而喻”,江苏省服装协会副秘书长闫承余说。他向记者表示,江苏很多企业对此积极应对,以将影响和损失减少至最小。无锡、太仓等地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争取非配额产品的出口业务;红豆等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与原材料,在纽约设立公司直接接单,提高单价;南通市有关企业和舜天集团等调整出口地区,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日本的出口,并开发澳大利亚和中东的出口业务。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游希雨告诉记者,山东服装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占总出口量的70-80%,出口到欧美的纺织品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分配到的配额不算很多。
福建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管秀华对于配额分配并不满意。她向记者表示,福建服装制造业发展很快,但是配额分配和招标的基数还是参照以前,并不合理。福建企业分到的配额数量与实际出口能力不相匹配,远远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甚至有的出口企业因为拿到的配额数量只有几十件、几百件,以至于没办法使用。企业只有多向非配额地区出口。目前,欧美市场在福建纺织服装业中占有10%的份额,产品主要销往日本、东欧、中东、南美等国家和地区。
宁波市服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峰告诉记者,宁波服装企业中,外向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八成以上的企业产品出口比重在80%以上;排名前三位的出口国家、地区分别为欧洲、日本和美洲。而出口服装中,低附加值、粗放型产品比例较高,且加工企业的比例高达82%以上。外向型企业、欧美日市场及低附加值的产品,导致宁波服装对欧美市场的过于依赖,配额的限制使宁波服装业的出口市场风险系数大大提高。
出口企业面临新的“洗牌”
“配额分配以出口总量为依据,对大公司有利”,宁波维科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良根告诉记者。他表示,维科公司去年出口2.4亿,因此在配额分配上比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有优势。但是仅靠分配的配额也不够,因此也有部分配额通过招标获得。维科产品中20%是出口到有配额地区,其中通过分配和招标得到的配额占一半。
韩良根认为,从宏观上讲,配额招标价格高对产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较高配额价格将直接被打入产品出口成本中,势必对附加值高的企业影响小,淘汰部分依靠低价策略竞争的企业,从而推动出口模式转变。目前服装出口量增价跌,这是由于国内企业自己恶性竞争增加造成的。中国的服装出口只能靠增加附加值才行,从竞争角度讲,要良性竞争。在数量限制下,要提高产品档次。今年国家支持增长方式的改变,从中央到地方对品牌的支持力度都有所增长。维科公司在2、3年前就着手在品种、附加值上提高出口水平,而不是在规模上增长。
为此他介绍,维科公司今年将在配额管理和使用方法上作导向性调整,积极利用和发挥公司现有配额的优势。用好用足配额,并在使用导向上要积极支持自主品牌出口和自营业务、新开发业务以及高附值产品的出口。对一些符合公司导向的出口要积极支持,数量不足的要组织调剂和招标,如有必要公司可作适当的补贴和补助,支持重点产品、重点客户和自营骨干业务的扩大出口。同时在产品结构和面料开发选择上与客户紧密合作,做好合理规避配额限制的开发工作,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另外,扩大现有西非、南非市场出口,同时扩大现有澳、新、日本等非配额地区出口,积极开拓东盟、东欧、中东市场。
在配额不足的情况下,出口企业除了向其他企业购买配额和开辟非配额市场来突破配额瓶颈外,有的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有的企业通过借道配额便宜的国家转口到欧美,也有的企业通过改变服装款式来避开欧美设限类别,还有的企业则选择与香港企业合作,生产原产地为香港的OPA产品。
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玉根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出口纺织品虽然也有高档产品,也占用了不少配额,但是利润较低。因此企业要考虑调整,把握产品定位,不能停留在以量取胜。虽然国际市场也需要低档纺织品,但是国内企业不能一哄而上,市场是有限的,纺织品的生产能力不能无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