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南方周末》:春节算算各种账

《南方周末》:春节算算各种账

作者:     转贴自:《南方周末》    点击数:6604


    想起儿时温馨的一幕,窗外爆竹声声,父母把全家一年的账本摊在饭桌上,说说体己话,算算来年的收成;长大了,才发现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过日子需要票子,日子变成票子,票子变成数字,但是数字,最后还要还原成日子,还原成人情冷暖世道兴衰,数字背后,是对安详富足的期待,是家国命脉。

  今天,本报记者就客串一把账房先生,新账老账、大账小账、明账暗账、钱账情账、明细账、糊涂账,我们都为你一一算来。

  账小乾坤大,账里日月长。我们用数字盘算我们的小日子和大历史。

  让我们一边数字着,一边生活着,一起幸福着,愿我们的国家和我们明天的日子更好。

  在生孩子的问题上,有人极尽奢华,有人拼死节约,有人账目清晰,有人糊涂一世,古人如是,今人亦然。

  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人出生,2004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1593万,今天的城市人,生孩子平均耗资8000元,而农村生孩子平均耗资1000元。

  一个生命的诞生,其意义可以升华到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人们举行仪式,加强护理,附加太多东西于其上,是为软成本,而同时,生命的本身,相较于赖以生存的环境,又是如此微不足道,可以简化为基本生产价格,是为硬成本,把软成本和硬成本罗列成这样一本账,就不经意地显出了生命高贵的一面和庸常的一面。

  生孩子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古代男尊女卑的意识,尽矣。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巾兑于门右。”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巾兑。巾兑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礼婚礼中,女子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弓与巾兑,有形象的性别象征。

  ●成本:玉与瓦,床与襁褓,弓与巾兑

  古时,婴儿出生三天后可以抱出来,俗称“接子”,俗规,接子要选择三天内的吉日,天子的太子要太牢(即三牲皆备)行礼,大夫的长子用少牢,士长的长子用一猪,庶人的长子用一猪。

  婴儿出生三日后还要举行洗浴仪式,又叫“洗三朝”。据记载,洗三朝在唐代即已出现,宋代已很流行。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过程大同小异:用艾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澡盆里搁,叫作“添盆”。若搁枣儿、栗子,就说“早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等等。洗完后,有的还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三下,取聪葱明伶俐之意。

  ●成本:三牲,各色果类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了。 抓周,又叫“试儿”,“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此小儿之盛礼也。”(《东京梦华录》)小孩不经意的一抓,引起大人浮想连翩,这一风俗极为普遍,至今仍然流行于民间。那《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周岁礼的“抓周”中,抓住了脂粉钗环,似乎就定了终身志趣了。

  ●成本:各色抓周所需物事

  “产翁”,比对“产妇”而生。《太平广记》称:“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其妻亦无所苦,炊易樵苏自如。”“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说的是,古代南方有俚俗,女子生子三日后就出门劳作,父亲卧床带孩子,由妻子供养。此俗男子主内,女子主外,也算古代女权的崛起了。

  ●成本:生子后不得坐月子

  孔子,儒家至圣,身世无甚光彩。《史记·孔子世家》云:纥与颜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晋人干宝《三日纪》亦云:徵在(即颜氏之女,孔子之母)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窦中。

  孔子出生的年代,还保存着那种男女自由性交的原始遗风。后人附会美饰之,云孔子之母颜徵在生孔子当夜,梦见苍龙从天而降,有神女手捧香露冉冉而来,为徵在沐浴,同时天奏仙乐,麒麟吐玉书,于是,徵在生孔子。

  颇像佛教释迦牟尼的诞生传说。据敦煌本《佛本行集经》载,迦昆罗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在野外无忧树下生下太子,惊动四方,空中有飞天散花奏乐,又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太子行七步结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两个圣人,一个野而生,一个生于野。

  ●成本:无

  飞,广州定居,2005年9月18日在广州某医院顺产一子,从怀孕到生产完毕出院,共花费7801.34元。医院另收丈夫进产房陪同分娩费500元。

  吴娟,安徽北部某县农村孕妇,在县城医院顺产一子,从怀孕到出院共花995元整。

  ●成本:7801.34元和995元

  小S徐熙娣,著名台湾女艺人,1月16日产下一女。为严防死守狗仔队探密,小S在12月突然从原做产检的医院转走,甚至没有告知当时的主治医师将到何处生产。选定吉时后,小S以剖腹产的方式产下“许俏妞”,现在永越坐月子中心休养。该号称五星级的月子中心,照顾母婴一天至少需花费约2000元人民币。为安心产儿,小S之前已暂时告别主持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并推掉多宗广告。产子前,小S的广告代言费约150万元至200万元台币,据称,生女儿后将上涨4倍。

  ●成本:2000元/天坐月子+多个广告代言费

  王菲,著名歌星,以36岁“高龄”再做母亲。虽然王菲怀孕仅3月,其夫李亚鹏已决定选择北京贵族医院“和睦家”生产。从怀孕开始,“和睦家”有完整的产前护理套价,全价2112.41美元;顺产价格9237美元,剖腹产14000多美元。这家医院的普通病房为830美元/天,而VIP贵宾房每天的房费更高达1200美元。据称,李亚鹏已为王菲斥资34万元连订5晚普通病房,又因为王菲怕痛,故选择了“剖腹产”分娩套餐。

  ●成本:>45万

  内蒙古女子鲍明霞,在大连打工,怀孕9个月,预产期为2006年元旦后。2005年12月27日与丈夫登上火车,准备回家生子。上车不久,还有5天才到预产期的孩子却要提前降生。列车员和乘客总动员,甚至已在车厢内搭建“临时产房”。火车到最近的站时,医护人员已在站台等候,将鲍明霞送往医院,未及进手术室,孩子已生了下来。母子平安。

  ●成本:惊动一路好心人

  平均而言,生小孩的费用这几十年呈上升趋势。乐观地说这和社会进步有关系,各种各样的产前检查就不是旧时产妇能享受的。而且在只生一个的时代,一个当然比7个生得仔细。

  宋老太,生过7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出生在1960年代,由村里最有名的接生婆付老太接生。由于家徒四壁,宋老太遂借两块钱买点心给付老太太以作酬资。1970年代,老三由临村的赤脚医生在家里接生,只花3元,不需买点心。3块钱,在当时可以买大米约10公斤。

  ●成本:2-4元

  ●“实际上,和我同一个病房的产妇,大都花费万元左右,我算是花得最少的。”胡飞很得意。

  从怀孕第45天起,也就是2005年1月24日,胡飞开始在北京妇产医院做产检,前后一共做了6次,除了量血压、体重等常规项目以外,还进行尿检、血检、肝功能、艾滋病等检查,总计花费926.26元。

  从7月份起,胡飞开始在广州的中山一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产检,第一次常规检查花了409.8元。

  8月5日,为了看胎位及其孩子的发育情况,胡飞做了第二次B超,花了188元。B超结果显示,孩子发育有点慢,医生建议胡飞住院一周打点滴补充营养。而住院要花两千多元。胡飞来到了旁边的一家医院,这里不需要住院,她便花了841.57元,打了一周的点滴。

  8月22日,离孩子出生还有1个月左右,胡飞在中山一院又做了B超等检查,花了308元。结果孩子胎位不正,这意味着需要剖宫产,多花一倍的钱。

  胡飞按照医生的吩咐做起矫正胎位的孕妇体操,不过医生告诉她,到了这个时候胎位转回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做这种体操时,需要燃烧艾香熏脚上的穴位,弄得满屋子都是烟,“我就像在家里跳大神似的”。

  苍天不负无钱人,第38周,胡飞做产前最后一次B超时,胎位居然矫正过来了。医生表示惊讶,连说这绝对是奇迹。

  胡飞一共在医院住了6天。从怀孕到母子出院,胡飞一共花了7801.34元。

  ●吴娟是一名安徽北部某县农村的孕妇。

  她在怀孕期间一共去医院检查过三次,第一次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到医院查查是不是真的怀孕了,这次检查花了15元钱。

  第二次检查是在怀孕6个月左右的时候,她和丈夫一起,偷偷摸摸地去了一家个体诊所做了个B超,花了80元,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是男孩还是女孩,结果显示是男孩。

  第三次检查是在吴娟快要分娩的时候,她去了县里的医院做了胎监等检查,也做了B超,一共花了195元,然后医生就告诉吴娟骨盆太小,不利于顺产,最好采取剖宫产。吴娟特别不想做剖宫产,不仅是难受,她主要考虑的还是花钱太多,她想先坚持顺产,如果实在不行,再剖宫产吧。医生看到吴娟坚持顺产,也不再说什么,但脸色却一直不好看。

  虽然医生不热情,吴娟还是争气地顺利生下一个儿子,胖胖的。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吴娟第二天就出院回家了。

  这样算下来,吴娟从怀孕到生完孩子出院一共花了995元。这相当于吴娟家人均半年的纯收入还多一些。

  孩子满月的时候,吴娟分别给亲朋送了红鸡蛋,又置办了10桌酒席,亲朋纷纷前来贺喜,光礼金就收了4000多元,还收了满屋子的鸡蛋和糖。吴娟盘算着把鸡蛋和糖拿到市场上去卖了,也能收入不少。

  黄宏、宋丹丹。十几年前演出小品《超生游击队》。戏是假的,现实基础是有的。一家人穿着破衣服,躲避“纠察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辗转。宋丹丹问黄宏:你跟人家能比呀,人家生得起,罚得起,你行嘛?黄宏回答:我不行,我罚得起就罚,罚不起就跑,我们的原则是:他进我退,他退我追,他驻我扰,他疲我生,我就不信,按这个原则就保不住儿子!宋丹丹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黄宏不同意:“实在不行了,男女才一样。”

  ●成本:平白多生了“海南岛”、“少林寺”、“吐鲁番”。

  张某,56岁,河北沙河市矿主。2005年初因超生被征收高达80万元的社会抚养费,这一纪录至今尚无人打破。根据国家规定,超生一个,按照其家庭年收入的34倍罚款,超生两个则按照56倍罚款,超生三个按78倍罚款。对张某的罚款金额,是按照张某2003年缴纳的税款推算得出。

  城市中,超生现象也普遍存在。在北京的一些高档社区内,随处可见全职太太带着两个甚至三个孩子。按照北京社会抚养费收取标准,在北京市城镇最多缴纳16万元、农村最多缴纳7万多元,二胎子女就可以顺利拿到北京市户口。

  ●成本:80万元

  余莉,41岁的丈夫张小军在她怀孕期间因患癌症去世,1年后,余莉携15个月大的儿子,将公婆告上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分割丈夫留下的房产。余莉婆婆凭儿子遗嘱指出,儿子系余莉“借精”人工受孕所生,不予承认。余莉无奈表示,如果公婆要房子的话,就“给我20万元”。

  ●成本:损失一套住房

  张巧品,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农村个体“医生”,2003年9月19日为大安乡茹店村农民夏呼雷妻子侯月梅接生时,要求夏呼雷找刀剖腹。夏呼雷说:“家里没有刀,只有一把菜刀。”张巧品说:“菜刀也行。”张巧品随后用菜刀腹部取子。目前小孩健康生长,侯月梅撒手人寰。

  ●成本:初生婴儿没了母亲

  农历七月半,被人们称作“亡人节”或“鬼节”。杭州某医院一产妇为避免自己的宝宝在这“不吉利”的日子出生,临时改变剖腹产计划,坚决不肯手术,终于熬到第二天天亮,被急送产房。今时今日,除了挑属相、挑年份,不少产妇开始挑选日子和时辰,亲自决定孩子的生辰八字。

  ●成本:催生针或保胎针,以及未知风险熊猫,2003年,成都19岁的“庆庆”生下了她的第十三只幼仔,以9胎13仔的世界纪录,成为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的“英雄妈妈”。研究显示,大熊猫的繁殖力较低,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由于养尊处优,活动量减少,其性能力更是直线下降。长期以来,国内外逾六成雄性大熊猫成年后没有性欲,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仅有10%,雌兽也仅有30%能受孕产子。许多雄性大熊猫缺乏交配的知识,无论雌性大熊猫如何示爱,他们总是无动于衷。大熊猫“夫妇”之间的“性生活”越来越少。

  ●成本:“被迫”多次进行“性生活”

[NextPage]

 

养孩子

  本报记者 雷剑峤

P>  孩子一生下来,父母的忙碌就开始了。《金瓶梅》第三十回,李瓶儿为西门庆生下儿子,次日天没亮,欢天喜地的西门庆就派遣小厮给各位亲戚送喜面。西门庆的继室吴月娘还买来一位奶母,花去六两银子。这便算是“奶粉钱”了。

  孩子满月得摆满月酒。西门庆吩咐小厮:“先写十二个请帖儿,都用大红纸封套,二十八日请官客吃庆官哥儿酒。”又叫各小厮买办东西,添厨役茶酒,预备桌面齐整,送帖儿,雇唱戏的,还得别忘了服侍家里女眷。这满月酒不仅是为孩子设的,它更重要的职能是借机宴请权势人物,联络感情,打通关系。

  电视广告说,“宝宝少生病,妈妈少担心”。信哉此言。孩子有小病小痛,家长不单要花钱请大夫,更磨人的是悬着一颗心不得安宁。西门庆见自己孩子有些睡梦中惊哭,半夜发寒潮热,就骂起奶母来,还打算请小儿科太医来看。后来请的是普通大夫,诊费三钱银子。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也为女儿着凉发热而心烦。乡村老妇刘姥姥听说了,照她的理解对王熙凤说这是因为孩子在大观园里玩,不小心遇见了神。王熙凤接受了这种解释,立即叫人用五色纸钱为女儿送祟。脂砚斋在此作批道,“岂真送了就安稳哉?盖妇人之心意皆如此”,所谓妇人之心,即是作父母对儿女的爱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很难指责王熙凤是一个浅薄无知的迷信者。

  现代人把这视作迷信,但在古代人看来,身体太娇嫩,或者家庭条件太尊贵,对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没有好处。他们的解决办法是给孩子起一个低贱或者庸俗的小名。王熙凤便请生活贫苦的刘姥姥给她的女儿取名字。因为作出了这个贡献,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在离开时额外得到了王熙凤的馈赠:青纱一匹,实地子月白纱一块,茧绸两块,绸子两匹,点心一盒,御田粳米两斗,干鲜果子若干,以及八两银子。

  “养不教,父之过”,养育儿女的另一道重要程序是教育。往日中国最显贵的人是皇帝,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就算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年纪也并不大,仍然需要接受教育,他的英文师傅是苏格兰人庄士敦。庄士敦为此得到的酬谢是“头品顶戴、毓庆宫行走、紫禁城内赏乘二人肩舆”(这最后一项指的是庄士敦获准在紫禁城里坐二人抬的小轿),月俸是银元一千元。陪伴溥仪学英文的溥佳则是“内廷行走,赏在紫禁城内骑马”,每月赏八十两例银,相当于一百余银元。

  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生路。《红楼梦》里秦钟的父亲秦业虽然担任营缮郎一职,但“宦囊羞涩”,为了让儿子进入贾氏家塾读书,不得不“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二十四两银子,自然是比不上溥仪的,不过也比刘姥姥好得多了。

  古诗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这“千年忧”里有一多半是为儿女怀的。尽管如此,生息繁衍,传宗接代,是人生大事,也是人类文明绵延前行的基础。看来,人还得继续把这“千年忧”给怀下去。

  本报记者 郭 力

  孩子是我们的明天,所以我们要为孩子的今天付钱。

  广州的张女士一笔一笔地计算着她在4岁的小女儿身上的开销。当她喊出每月3950元的结果时,她正在午睡的同事小郭在冬日午后温吞吞的阳光底下惊醒了过来。“150平方米的豪宅,25年按揭,月供3000元,供个小孩比供套房子还贵,”小郭心想,“而且供孩子还没地方贷款……”

  “这孩子还生不生啊?”小郭不禁犹豫起来。

  3950块钱当中,保姆的工资是大头。张女士请的这个天价保姆,不用做家务,惟一的任务就是带小孩。从严格的社会分工学上说,她基本上不算保姆,而是“全职家庭教师”。

  这位“全职家庭教师”刚刚从幼儿师范学院毕业两年,专业性没话说,每个礼拜都给张女士4岁的小孩列出详细的“教育目标”:要学会几首儿歌,学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学会双脚跳单脚跳,等等等等,逐列逐条。就此而言,1800元的月薪看起来的确是“一分钱一分货”了。

  3950块钱当中的另一大块,张女士给了幼儿园。小孩子的学费加午餐费,每月500块钱,另外不管张女士乐不乐意,她每年都还要给幼儿园发展事业贡献2000块钱“赞助”。这还没完,幼儿园办了个“黄金班”,每天放学之后额外给班里的小朋友们上课,教教语文数学,只要入了这个班,保准能成为“黄金宝宝”,每学期只要多交400块钱。类似的还有“舞蹈班”、“英语班”,各值100块钱。

  统统加起来,张女士每个月要给幼儿园900块钱。

  21世纪的小孩子最缺什么?除了教育就是营养。张女士每个月要给她的乖乖女买两桶奶粉,耗资250块钱。而比奶粉更重要的是“牛初乳”,因为人初乳只能吃一回,牛初乳可以天天吃,了不得!一瓶“牛初乳片”240块钱,乖乖女能吃3个月,再加上维生素A、B、C,每个月又差不多100块钱。

  列位读者,按揭一个BB不比按揭一套豪宅,月供是无法精确计算的。总而言之,上面两大块耗费之外,张女士每个月养女儿的成本还包括:少年宫绘画班每月150元,买书每月30元,上公园玩儿每月300元,买玩具100元,买保险100元……再总而言之,张女士和小郭掐各自的指头算了好久才算清楚“3950”这个内涵丰富的数字。

  小郭的另一个同事小胡初为人父,4个月大的宝宝,是他“甜蜜的负担”,而最大一笔负担就是纸尿片。

  遥想小郭还是个BB的时候,适逢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对新生活充满了新希望之余,尿布还都停留在废旧衣服拼接的阶段,反复洗,反复用,反正不花钱。

  然而,改革开放25年,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尿不湿”。“一把屎一把尿”的时代一去不返,21世纪的爸爸妈妈们迎来了“一把银子又一把银子”的新年代。小胡给小小胡选了“安儿乐”牌纸尿片。安尔乐的保护,体贴又周到,什么都好,就是费钱。60片尿片1包,小小胡1个月要耗掉3包,128块钱1包,1个月就要384块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小胡的特别提醒:“128还是打折后的价钱,原价要140多!”

  另一比重大的开支是小小胡的衣服。小小胡正在经历着他人生的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月的衣服,下个月就嫌小不够穿了,所以按他爸爸小胡的说法,“4个月,已经换了4批衣服。”

  1批衣服,具体而言是指5至6套衣服。每套40到50块钱,总共就要近300块。广东的冬天,偶尔也有冷的时候,再给小小胡添置4套棉衣,小胡的荷包里这就又少了400块钱。

  这不禁又让小郭想到了他做BB的时光。据小郭的妈妈介绍,那个时候,自己的小孩长大了,穿不下的衣服送给亲朋好友的小孩,几是惯例。所以,小郭小时候穿衣服基本上没花什么钱,非要较真,也就是花了点人情,而人情在那时候还主要不是用来换钱的。

  时光荏苒。光靠20世纪最后20年成长起来的小胡夫妇两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掂小小胡的。小胡的母亲千里迢迢赶来帮手,两个月之后小胡的姐姐又来接班,现在第三名亲戚正在向广州赶过来。都是自己人,给工钱就见外了,但是好歹火车票钱得出吧?一个来回就是500现大洋,已经两个500出手了,第三个500正在招手。

  不过,小小胡还只有4个月大的时候,就养成了不爱喝奶粉的好习惯,这让小胡喜出望外。何哉?且看超市的奶粉架。国产的“双鹿”80块一桶,合资的“雀巢”就要130了,最贵的“安婴乐”每桶160块钱。普通的BB一个月消化得了2桶,300块这就花出去了;如果摊上一个像姚明小时候这样的,牙口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还不得把21世纪的爸爸妈妈们吃穷了?

  再回头掐指一算,小胡花在小小胡身上的钱,每个月超过1000元。

  亲爱的宝宝们,未来的主人翁,凭你们现在的小脑瓜子,恐怕也还没有办法体会,你们的爸爸妈妈们是怎样省下钱来,让你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你们的爸爸妈妈们当然不指望你们现在就懂,只要你们长到人高马大的时候能明白过来,现在的投资就值了。

  即便你们永远不懂,对你们的爸爸妈妈来说,也还是值的。

  本报记者 郭 力

  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同意,养孩子最大的耗费不是银子,而是精力。

  精力这个东西,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换算成钱,就是熬出病的时候。头晕、感冒、亚健康状态,直到神经衰弱心肌梗塞,治病养病加误工,支出基本上可以量化。

  但是,只要还没生病,精力支出就是不折不扣的糊涂账。

  “你要吃饭的时候,小孩子要你喂了;你要睡觉的时候,小孩子醒了;你要看电视休息休息的时候,小孩子要你讲故事了。你怎么办?跟他讲道理?怎么讲?”广州的李女士,说到对付小孩子的苦,就像珠江水,浪奔浪流。时时刻刻不得清闲,值多少钱?

  “养小孩子的这4个月,捞不着睡觉,苦啊!”小胡面对小小胡,也是无可奈何,“他要是上半夜睡了,下半夜就不睡;如果要他下半夜睡,那上半夜一定醒着。他醒着,你能睡?你敢睡?”

  “就算BB睡着的时候,每隔两个小时,他也会醒过来,要吃奶。他小声哼哼的时候马上喂奶,吃饱喝足了他还能继续睡,要是哼哼大了你才听到,那就完喽,整晚上你就哄着他吧。”小胡抱怨连连。

  “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这样,是每天都这样……”

  “没孩子的时候,每天能睡8个小时,现在连6个小时都睡不到。”黄女士也补充说。

  没觉睡,又值多少钱?

  精力入不敷出,势必影响工作,或者往大了说,影响事业。加班吧,心里惦着宝宝,回家抱宝宝吧,活儿又越积越多;晚上不够睡,白天没精神,吃“蚁力神”都不管用;如果黑眼圈吓到了同事,影响了整个办公室的工作情绪,那就更不是闹着玩了。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至少还可以取舍。而BB和工作,孰取孰舍呢?

  人情账也从来都是糊涂的。小孩刚生下来,就要摆“弄璋酒”或“弄瓦酒”了,满月还有“满月酒”,百日也是需要庆祝庆祝的吧。光阴如水,时光如梭,现在早已经不是发几个红鸡蛋、道几声安康的“淡如水”的年代了。礼尚往来,欠下多少人情账,总还是要算清楚。21世纪的爸爸妈妈们,又要多支出一笔精力了。

  “养小孩子,3个人搞不定,4个人也不见得够,5个人不嫌多。”按李女士这么说,这还真是个系统工程。

  话虽这样说,可你见过几个父母会斤斤计较地算这一笔账?他们嘴里抱怨,可一旦抱起他们的孩子,抱怨也就换作了甜蜜,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一问起你的年龄,接下来就会鼓动你,“快要一个孩子吧”。“真的,我这是经验之谈,早点要孩子早好。”他们会这样认真地对你说。

  这样说来,真要给养孩子算一笔账的话,除了要列出金钱、精力、人情等支出外,你还必须写上收益的项目,那包括为人父母的自豪与喜悦、孩子对你微笑时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你对孩子的爱与孩子对你的爱……你会发现,这是一笔收益比支出高出许多的账目。跟这些比起来,你付出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从父母的角度回过头来看待你与你的父母的关系。你会突然想起:你自己就是他们的孩子啊,你就是这样被他们养育成人的。

  每个人都是孩子。和父母的这一笔账,谁也算不清。

[NextPage]

    教育账

   2万--是1200张100元人民币,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长约186米,是某女身高的120倍。

  这位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说,就在她与宝洁签约当天,爸爸为她的大学生活算了笔账,虽然她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等途径赚回了2万块,但家里为她投入了将近12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你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一份账单也将在四年后寄到你的手中。

  增加高校数量,扩大招生规模,使更多的人上大学成为可能,而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如此花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生的消费取向,消费结构受社会变化的牵引则成为直接诱因,毕业于1996年的陈先生说,他大学四年--包括找工作的花费,一共6100元,他不可能想象到师弟师妹把大笔的钱扔在打电游、烫头发、找工作、甚至处女膜的修复上。

  大学生的收支状况构成了特定社会图景的一角,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所谓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钱”不同。

  940年代模糊的账本

  东吴大学法学院是由美国人创办的一所以研究英美法为主的比较法学院,在20世纪上半叶为中国法学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法律家。潘汉典、高文彬老人就是东吴法学院40年代的毕业生。在那段大学时光里,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局势动荡,他们在烽火中度过了紧紧巴巴的大学生活,抗日救亡、图强保国是唯一的信念。本报曾多次报道他们的故事。

  高:过去太久了,加上当时通货膨胀很厉害,每年的学费变化很大,具体数目我忘了。

  潘:好像是90块大洋。

  高:我家就在上海,当时吃、住都在家里。

  潘:我父亲是律师,我的大学是父亲的当事人供我念的。学校里没有食堂,我找了一家饭馆包饭,一顿饭大概4毛钱;和另外三个人合租一间地下室,一个月80块。

  高:我们是上午上课,下午我去一家中学教中文,一个月挣几十块;到了春季和秋季赛马开始的时候,周末下午我去人民广场的跑马厅查账,也能赚点小钱。

  潘:后来我和父亲的当事人断了联系,一下子丧失了学费和生活来源。自己去找了家中学教中文,一个月能挣30多块;当时上海的《新闻报》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获得大学组的第一名,奖金几千块,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后来《新闻报》给了我几百元助学金。

  高:大学期间我只有三件长衫,冬夏秋各一件,穿的是车胎底的鞋,那种鞋便宜、耐磨。

  潘:冬天只有一套西装,穿的也是车胎底的鞋。

  高:一天忙到晚,没时间参加课余活动,也没时间谈恋爱。

  潘:有时老师会组织一些游园会,同学们自演京戏,这些都不需要花钱。印象中逛公园也不用钱。

  高:因为我们学的是英美法,原版教材都很贵,那时龙门书局对原版书进行翻印,我们一般只买翻印的书。

  潘:我记忆中买过的最贵的一本书是《布莱克英美法律词典》,10块大洋。

  本报记者赵 蕾

  一位工农兵女学员的大学账单

  1970年,16岁的雷姑娘告别了她的草原、羊群和蒙古包,颠簸数日,来到了繁华的大上海,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中国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生活。

  这批工农兵学员共4万余人,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条件限制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并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这些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了。

  住:免费。

  学:免费。

  食:约10块/月。早饭8-9分;午饭1毛5 (青菜、一段鱼、一大片肉) ;晚饭1毛(肉炒菜)。

  衣:平时不买衣服,毕业时大“血拼”。的确良衬衫(在当年那可是奢侈品),两件共约20块;上海牌手表,一块约120块。 

  行:每年回一趟家,从上海到北京,火车票约17块,来回34块;逛南京路,搭公车到离那最近的地方,来回4毛钱,吃街边小吃几毛钱。

  文化消费:看电影,学校电影院8分/场;在校外的电影院看《早春二月》,花掉2角;逛公园,去大世界看哈哈镜,门票5角;买书,一般在旧书摊,几角/本;自己买活页纸,用线穿起来当笔记本。

  聚会:老乡聚会集中在同济、师大、复旦三所学校,一般只出来回路费,吃由做东的老乡负责,为了避免东家负担过重,采用一帮一的形式。

  爱情:“远离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没有恋爱,花费为零。

  收入: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19.5元 / 月;家里给的补贴约20元 / 月;1972年底大队分红100块;粮票30多斤 / 月。本报记者赵 蕾

  1992级大学生:

  低消费时代终结于我

  通过两位老先生和雷女士的对比,让我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也沾了这个“优越性”的光——1992年进入北京钢铁学院时,每学期学费200元,住宿费50元。记得当时妈妈每月给我180元,学校补助18元,在同宿舍的兄弟里,也算小款了。我可以每天都去吃2.5元 / 份的“鱼香鸡片”,把同宿舍的老五看口水直流,经常拿他的烧茄子和我来换。

  同宿舍一共有7名兄弟,加上我。由于大部分来自北京市,所以生活还过得去,一般人是每月100元生活费。大部分都吃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其他消费——地铁票是5角一张、月票4元可以搞定。北京满大街在跑的“面的”,10元10公里,4年我好像“打”过两次。但在隔壁的农村同学,生活就比较清苦。记得有个同学没钱了,他烟瘾又大,就爬到床底下找“烟屁”抽。

  那时候——尤其在一个工科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上网是“未来”的事情,K歌标志着堕落,跳舞咱没兴趣。下棋、打球不用钱。还有一项乐趣是爬山,从八大处的后山进去,前门出来,能省一元钱的门票。

  但这种低投入、低消费的日子终结于我。从1993年起,高校开始扩招。我高中的同班同学,复读一年后考入大学,学费一下子涨到1200元/学期。住宿、伙食费也比前一年翻了两番。

  还有一个省钱的小秘密。听同行陈晓守说,他的学校背后有座山,叫情人坡。那是他谈恋爱的地方。我没谈恋爱,所以就少了一份支出。不是不想谈,咱学的钢铁冶金专业,选择余地太少啊。

  这一点得到了我妈妈的充分肯定。她说这是继承了她的优良传统。那位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的工农兵女大学生——当年的雷姑娘今天的雷女士,就是我妈妈。

  本报记者 吴晨光

  学费、书费、住宿费不会因为性别不同,但平时的花消却因“男女有别”而大相径庭……

  男生:精神物质一起“花”,两手都要硬

  ●通讯账

  现在18岁以上的人基本上人手一机,一般情况下每个月要花掉50-100元不等,有女朋友的会花得更多,有异地的女朋友那会花得更恐怖,一个月700-1000元的也有。

  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已有手机用户3.83亿。CUS21-2004的调查显示,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

  ●烟账

  吸烟是个无底洞,每个月的烟钱基本上要100元到150元。有些男青年甚至一天至少要抽掉一包。有某在校男青年说:

  我家在深圳,从家里过来的时候,有时会带一条比较好的烟过来,比如万宝路、七星,但寝室的兄弟们都一起抽,一个星期就没有了。自己会去买白沙,云烟。有时候月底穷得不行了,也买过一块五一包的东湖。别认为这是件怪事,谁让中国烟民现在有3.5亿呢?

  ●游戏账

  男青年(尤其单身)一般会热衷于“传奇”、“天堂”等网络游戏。玩游戏本身不仅要花钱,甚至玩游戏一些附加的费用也不少,比如网吧里的饮料和盒饭。

  网吧正常时间的话各地的收费很不同,北京3块钱一小时,深圳5块钱一小时,武汉就只要2块钱。还曾经有计算机系的男生一起打了四辆的士晚上到处窜,找通宵的地儿,打车的钱都要比玩游戏的钱多。

  对于中国公民,网络在十年前还是镜花水月,但2005年全国网民已经超过1亿人,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构成网民的主体。

  ●租房账

  虽然教育部对大学生外出租房三令五申,大学生外出租房仍屡禁不绝。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男青年,外出租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多的莫过于方便谈恋爱。

  价格一般根据地点和房间大小有150元、300元、500元甚至1000元不等。租房形式多样,除了固定的之外还有假日房,节假日对学生伴侣开放,一天50到100元。

  2004年6月,教育部下发 “禁租令”。这招致社会各方——尤其是法律界人士——的强烈反弹。一年后,教育部收回禁令,要求高校原则上不再干预学生在外租房,着重加强在外租房学生人身、财产方面的保障。

  ●感情账 

  一位1980年代后男青年说:当下,没有很多很多米是搞不定女青年的。究竟需要多少米呢,一石?一斗?一仓?

  刚开始钱包里随时要揣上几百块,她兴致一来要去逛街,你起码要掏一二十块的交通费吧,在超市买三四十块钱的零食吧,为共同的午餐和晚餐预备一百来块吧,最好连她买衣服的钱都一并付了当然最潇洒。还有,情人节,圣诞,元旦…… 

  更郁闷的是,分手时,对方可能还要一笔青春损失费。

  据社会学家统计,过去大学生恋爱成功率是4%-8%。随着户口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变化,地点障碍逐渐被打破,成功率升至10%。尽管如此,“纯洁”的爱情还是诱惑很多大学生一试身手,尽管要为此破费。

    女生帐

  ●收入(男生女生差不多)

  不少大学生也赚点小钱补贴自用。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奖学金和各种竞赛的奖金是收入大头,是不少同学艳羡的对象。

  家教是最常见的赚钱途径,又分为单教和班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单教一般40元 / 小时,一周一课,平均两个小时;班教一般80元 / 天,通常周期以月为单位。

  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致富的门路更宽。英语好的同学一天口译就能赚来三四千块,计算机专业的兄弟熬几个通宵写出一个程序来,千元银子收入囊中。

  没有特殊才能或专业优势的同学也能寻找到财路。一位学生说:“大一那年我在超市当售货员,三个小时十块钱,那时候真是贫穷并快乐着。”

  ○零食

  巧克力和水果是多数女生的至爱,她们一般来者不拒。各种口味的饼干、面包、蛋糕、酸奶、冰淇淋等每个月平均要花掉500元左右;一些有钱的女生还会下馆子,每个月的花费是300元-600元不等。

  ○服装饰品

  “人靠衣装,美靠亮装”,女生们十分迷信这句话。

  很多女生听闻商场打折便趋之若鹜,平常也流连于各大百货公司、时尚小店。四年下来,花在服装上的费用为2000元—5000元不等。

  ○美容+整容

  “女人的美丽是用钱堆出来的”。化妆品的开销绝对是当下女大学生荷包迅速消瘦的主要原因。

  头发直的女生会想办法把头发烫卷,而头发天生卷的女生会想办法把头发拉直,这做一次就得180到500元不等。有些女生还要赶潮流,喜欢在身上穿洞(耳朵、鼻孔、肚脐等等),穿一个洞便是60块。还有项链、耳环、戒指、手链、头饰、指甲油等,别小看了这些,东西虽小,价钱不少。

  有些人甚至去整容。这或许是为了好嫁人,或许是为了好找工作。譬如拉双眼皮、消痘,这些花费一般在300-500元不等;个别会整一些特别的,譬如酒窝手术和磨皮手术,这些至少上万元。

  “头发拉直了不好看,明天再卷回去——卷得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又要拉回来再烫——折腾几个回合,一千大洋出去了,心痛啊……”

  “为了留着肚子把晚上39元的自助餐吃够本,早餐不吃、午饭也忍着,等到饥肠辘辘去餐厅撑个半死回来,夜里开始闹肚子,治肠胃的药通通用上,搞不好还得上急诊。虽说有公费医疗,但是超过太多还是要自己掏腰包的呀……”

  “ 对自己信誓旦旦地说,下次一定不贪吃、不多吃,但是见到巧克力、冰淇淋照样鬼迷心窍,于是暗下决心:这次就只吃一点点,就一点点。唉,就是每次的这一点点,害得我花上一大筐银子瘦身:舍宾课一堂40块, 减肥茶一盒50块,塑身香皂一盒10块。若是不见效,还得狠狠心抽脂去:腹部6000-7500块/次,面部3000块/次……”

  “大学四年就是拿着父母的钱谈情说爱,毕业后俩人向左走向右走,这四年的投资就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就留下点回忆——也值。”

  在接受采访的五个大学生中,只有一位女生有每月记账的习惯,其他四位都说自己的钱花得稀里糊涂。看来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学生理性消费确实应该提倡。

[NextPage]

结婚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过,年轻人每每提出结婚的想法,父母长辈总要问上一句,你们想清楚了没有哦,想清楚了没有。看似简单,内藏玄机。老一辈人的人情历练全隐藏其中。

  想什么?打个比方,如果把结婚看作一个“关于人生幸福”的长期期货合同,那么需要反复考量的无非就是这笔投资的成本,风险和收益。结婚,别以为就是去趟民政局领个证,或者再加上一场或简或繁的婚礼,结婚的投资风险甚至远大于期市,因为一着棋错,赔上的可能是“人生幸福”。

  算结婚账,免不了会被相信爱情纯洁的人拍砖,不过在西方,除了婚礼上牧师会说一句“经上帝撮合的人永不分开”之外,还流传着另一句名言,“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婚姻为上帝撮合,自然在其目光所及。

  结婚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婚姻是哪一桩?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先说说“成功”的标准,郎才女貌、门当户对还是最起码的,这桩婚姻还要够宏大,够排场,不但现实作用要大,历史影响也要深……

  想来,除了文成公主嫁给藏族同胞松赞干布,还真难有其他哪桩婚事对得上这个“古往今来第一”的名头。

  文成公主出嫁,即使不是最奢华,其送亲队伍也应该是所知晓的古往今来结构最复杂的。除了携带有丰盛的嫁妆,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甚至大量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

  松赞干布也出手不凡,大唐出嫁妆,吐蕃就建婚房。这座婚房的造价如今就很难估计了,现在人们把它叫做布达拉宫。

  从文成公主出嫁,到唐与吐蕃再次兵戎相向,这场婚姻带来了长达30年的和平。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评估,这一纸长期期货合同的收益,就是大唐和吐蕃30年GDP的稳健上涨,至于具体数值,还有待考证。

  用庸俗的经济学来解释,这桩和亲的本质就是通过婚姻得到资源的互补,这里面的资源,就是大唐和吐蕃都十分稀缺的“和平稳定”,而大唐和吐蕃实现这一互补的方式符合经济学规律,说明唐太宗和松赞干布都很会算账,不愧英明领袖。

  蒋介石在这方面也很精明。1927年12月1日,经过长达数年的追求攻势,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结婚。

  在与宋美龄结婚之前,蒋介石已经有正室毛氏和侧室陈氏和姚氏。在结婚当日,蒋即在报上登载离婚声明,声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为了跟一个女人结婚,先跟其他的女人离婚,这相当于先撕毁或取消先前的合同,再另签一份新的,投资风险不可谓不大,非有过人眼力魄力胆力不可为,而蒋介石显然是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商。

  当然,绝不是所有的人都和唐太宗、蒋介石一样精于计算,人中之龙如拿破仑,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第一个妻子约瑟芬虽然给他带来了初期的财富,但不能生孩子,这对于后来当了皇帝的拿破仑来说,那就是最失败的投资。没办法,拿破仑取消了约瑟芬的交易权,重新跟西班牙公主签了份合同,并且生下了“罗马王”,但罗马王不满十岁,法国跟西班牙就兵戎相见,出征前拿破仑和罗马王共同检阅军队,拿破仑教导儿子:“去西班牙打你的外公!”这简直是家庭悲剧!

  娶妻、建立家庭,当然要先投资。至少,谈恋爱的时候要去看看电影,吃吃冰淇淋,隔三差五出去游山玩水一下下,这当然要算入交易成本;买房子,订饭店,举行婚礼,这更是交易成本。婚姻这桩交易要搞好,交易成本的账一定要算清楚。

  还是说蒋介石,婚礼分两次进行:先举行基督教式的婚礼,后举行中国式的婚礼。基督教婚礼在宋宅会客厅中举行,按基督教教义进行完仪式之后,两人赴戈登路大华饭店出席中式婚礼。礼堂设在大华饭店跳舞厅,参加婚礼的有1300多人,凭事先发出的请柬入场,请柬编有号码,并盖有宋子文的私章,以防他人混入。出席的有证婚人蔡元培、谭延恺、王正廷、余日章、何香凝、李德全等元老;来宾有汪精卫、吴稚晖、邵力子、陈果夫、褚民谊、缨斌、叶惠钧等大员名流;外宾有日本总领事矢田和正领事清水、美国总领事克银汉、比利时总领事汪和德、挪威总领事业尔等外国使节。宾客由陈希曾、陈立夫负责招待。婚礼后,蒋介石在上海拉都路311号设置新居,并赴美国度蜜月。

  前后相加,蒋宋婚礼花费,据信在数十万银元,按照购买力折算,其规模实不输贝克汉姆与辣妹婚礼,其气势则不输英国查尔斯王子初娶戴安娜。

  当然,蒋其时北伐新胜,为“蒋总司令”;宋则出身名门,为“先总理之姨妹”,这样的结合,这样重量级的交易,其交易成本自然不小,也在蒋宋成本控制之内,是符合实际情况要求的,而相比这桩交易给蒋宋双方带来的利润,这点成本也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其实,按照经济学规律,交易双方总是要竭力控制交易成本的。

  但对于婚姻交易来说,控制交易成本最大的害处,就是影响了交易双方,以及交易关联方的满足感。因之,为了这个满足感,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婚姻的交易成本呈逐年上涨之势。于是,终于有了难得一见的属于当代的豪华婚礼。

  2005年1月2日,北京嘉里中心。著名娱乐界人士李湘和著名钻石王老五李厚霖在500名亲友的见证下举行了盛大的希腊式婚礼。据当时报道,“李湘在戴上结婚戒指时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一直怀疑此报道的记者观察有误,因为我不能理解李湘为什么要哭,要知道,李厚霖给她戴的戒指上的钻石来自南非,色泽粉色,世所罕有,据信价值数百万元。

  除此之外,举行婚礼的会场是李厚霖和李湘35万元包下了的,足够容纳600人同时进餐。而为了招待湖南赶来的亲友,李湘夫妇还以每晚每间191美元的价钱包下嘉里中心宾馆的一层楼安置好友。再加上购于京郊价值百万的别墅婚房,二李婚礼耗资数百万元。

  此前两年,足球界著名人士申思在上海动用加长轿车、游艇和热气球、“海陆空三军”上阵,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栖婚礼,再加上婚宴和婚房,也颇有一掷数百万的气势。

  放眼寰球,豪奢婚礼更是不可胜数,富贵如文莱苏丹娶儿媳妇;神秘如比尔·盖茨包下一个小岛办婚宴,更非二李的“希腊式”或申思的“海陆空”可比。

  不过,这个世界总是普通小民居多。于是,面对居高不下的婚姻成本。近来有人开始认真计算起娶一个老婆的成本来。算上房屋、装修、家电家具、汽车、婚礼和蜜月的所有费用,寻常男子,娶一个北京媳妇,需不吃不喝挣钱12年;而娶一个上海老婆,要不吃不喝14年!这不由让人感慨时事变化,就在20多年前,婚礼还仅仅是几包香烟、瓜子、水果糖的事情。可以想见,要一个人不吃不喝十多年,不管做场什么交易,不管这场交易能带来多大的满足感,都是很难快乐的。

  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结婚,选择小范围(比如亲人)宴请、旅游、散发糖果乃至红鸡蛋等简单方式,举行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婚礼仪式,既宣告自己的人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节约了费用。

  谁的幸福谁知道

  有老科学家新近续弦,一时物议纷纷。对于好的交易,大家总是交口称赞的,而很多人之所以“物议”,就是因为认定这是坏的交易。

  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的实质就是通过“交易”,得到资源的互补。通常来说,一个男人的资源在于知识在于财富,他需要的是年轻和美丽;而一个女人的资源往往在于年轻和美丽,而年轻美丽的女人通常缺少知识和财富。

  关键的问题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的知识和财富是有机会增加的,而女人的年轻和美丽则绝对在加速丧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男人更有等待的优势,在机会成本上,男人比于女人要有优势。

  说白了,在男人和女人投入机会成本,即相互寻找交易伙伴的时候,是否“看对眼”,看的不仅是双方的资源互补程度,还有机会成本的比拼。

  回到上面说的事情上来,老科学家资源丰富,但机会成本一项几乎已无优势;而新妇虽在年轻美丽一项上有些资源,但也眼看奔三,机会成本同样不占优势。这样两人资源可以互补,机会成本处于同一等级,正是天作之合。

  用机会成本的原理,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婚姻中男方一般比女方年龄大,也可以解释诸多老夫少妻的甜蜜行为。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拿经济学来套,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婚姻的交易中,一定要做到公平交易,即双方资源一定要互补。

  举个反例,潘金莲惹怒了财主老爷,财主老爷就把潘金莲赏给了武大郎当老婆。这实在不是一桩公平交易,武大郎倒是得到了需要的资源,而潘金莲却陷入了多方面的资源匮乏。由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潘金莲后来要跟了西门庆。按西门庆的自夸,他有丰富的资源,而这些,武大郎可都没法提供。后来的事情中国人都知道,武大郎含冤而亡,西门大官人和潘金莲又被武松砍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桩不公平交易,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啊!

[NextPage]

买房帐

  长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如果活在现今估计又要大发一番感慨了

  1998年房改以来全国共有5000万个城镇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

  居民需求依然很大但就是太贵

  一间安身之所的价格从十余万到百余万不等这大约相当于工薪阶层10年的纯收入之和

  你买房了吗你家房子涨了没你的房子卖掉了么在过去的一年里房子几乎代替“吃了没”成了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

  没买房的嫌房价涨得太快跌得太慢只恨不得房价能在一夜之间来个十米高台跳水已经买了房的一边暗自庆幸自己资产增值一边担心“纸上富贵”饭前便后都要祈祷房价挺住而那些将买未买的买了怕跌不买怕涨一个房子各样心态

  2005年房子是很多人的关键词

  买房子

  人买一套房子需要花多少钱?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提到,明朝嘉庆年间,浙江严州府淳安县锦沙村有个姓晏的大户人家,儿子嫖赌败家,要将1000亩地卖价3000余两银子,并且要一把付清。村里虽不乏有钱人,但也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银两,于是无人问津。到年底的时候,晏家的儿子越加觉得手头吃紧,于是愿意连地上的一套宅院同售,而且只要半价。

  村里人阿寄听到这个消息,赶忙上门,以1500两银子买下了晏家的1000亩土地外加一套宅院。

  明朝的一两银子大约可以买两石白米,一石白米为94.4公斤,按照现在平均4元人民币每公斤的零售价折算,一两银子约价值人民币800元。这么不是很科学地算来,晏家的1000亩地卖了大约120万元人民币。

  清朝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川遂宁市一张姓人氏将其在晓东街的“铺面二间、前天楼二间后地楼一座”卖与一徐姓人氏。根据房契记录,这些房子共卖价铜钱160串,即160两白银。

  民国14年(公元1926年),四川合川县孙耀祖将自家在小南街的14间房屋以30元银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都是史料零星记载的古代房地产交易价格。但由于时代的背景和交易发生时的社会环境差别巨大,缺乏可比性,难于衡量出这些历史中的房屋在现今究竟值多少人民币。

  有一点不用怀疑的是,古人的居住条件远逊于当代人,空调、抽水马桶和电梯这些现代工业文明即或是前朝达官贵人们闻所未闻的。

  如果给1998年房改后的中国房地产业算笔大账,可以发现这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菲。1997年的时候这个行业的投资占GDP的比重还不足6%,随后逐年增加,到2003年时,房地产投资超过了1万亿元大关,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3%,直接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这还没算上它的带动效应,以及在各个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发展带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过,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几年房地产业的发展确定改善了他们许多人的住房条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从1998年的19平方米上升到26平方米,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个体来说,对高涨的房价却反映不一。

  下面两个普通中国人的购房故事就是中国房地产业转型时代社会百态的一些有趣片断——

  老宋的购房经

  “月有圆缺,人有离合,买房子自然有悲喜”,有三次购房经历的老宋经常在办公室用这句话教育年青人要辩证的看待这个世界。

  十年前别人还称他小宋,他跟着东北的哥们一起南下闯荡,在火车上他边啃着玉米棒子边发狠:一定要到南方买个大宅,娶个漂亮媳妇生个崽,再把老娘接过来。

  俗话说,安居乐业。居安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业乐得怎么样。说话算数的小宋一直牢记火车上说的狠话,下了火车后,买套房子就成了他来南方最现实的人生目标。

  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小宋在一家新锐杂志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不到两年,就省吃俭用攒了10万块,在城东的一个楼盘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南方那一阵虽然还没有彻底房改,但商品房市场却是全国最火的,房价也名列前茅,一平方2000元算不上贵。

  一晃两年,房子的问题又晃回来了。小宋认识了一个东北姑娘,没多会儿,小两口就住到一起。虽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25平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标准4平方,小宋却犯起愁来——有了娃咋办?老娘来了咋办?未雨绸缪的小宋一想到家庭人口数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家庭房屋面积没有相应增长空间的时候,他开始食不甘味,睡不安寝。

  这些年总有让小宋喜出望外的事情发生,这次也不例外。当小宋每天盯着自己的存折发愁的时候,南方的房产商开始在郊区集中开发大型小区,报纸上号称“华南大盘”。为了吸引人气,开发商打出了“一万元入住”的标语,剩下的钱大伙慢慢还银行就成。小宋想起那时候每到周末就拉着媳妇坐上看楼车四处选房子的感觉,真叫一个爽。

  左挑右捡之后,小宋掏了5万元住进了郊区的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把原来的房子以每月1000块的价钱租了出去,刚好够付新房的银行按揭。小宋也自动成了这个城市里众多以房养房的市民中的一员。南方心地质朴的老百姓从来就不明白啥叫“炒房客”,啥叫“不动产投资”,尽管这个时候许多人已经自发投资了。

  接下来这两年,小宋所在的媒体行业像吹气球似的繁荣起来,和这个城市里许多人一样,小宋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这种速度远远快于南方的房子涨价的速度。小宋两年就提前还完了欠银行的债,当郊区这套房子在四年后卖出去时,他还赚了10万块。

  三年前,小宋如愿从东北把老娘接到南方,住惯农村大瓦房的老太太不仅不适应南方的天气,也不适应和小宋媳妇在90平方米的房子里打转转。天天在老娘和老婆之间搞平衡,小宋也疲惫不堪,看来得换房子了,最好楼上楼下把婆媳俩给隔开。

  小宋又开始四处看楼,就像日后的温州人一样,哪有新楼盘就往哪钻。经过这两年的储蓄,小宋的腰包已经鼓了起来,他看上了自家马路对面的别墅区。

  开发商笑眯眯的告诉小宋,他们卖的是别墅的配置,农民房的价格,还送所有的相关费用。算下来,一套300平方米的别墅外加一个200平方米的花园总共只要55万元,还悄悄的吩咐小宋,不要和别人说。

  小宋晚上回家,对家里的两个女人一说,她们连声叫好,也把小宋对这些别墅的所有犹疑一扫而光。第二周,小宋去银行申请了30万的按揭,加上25万现金交给了开发商。

  为什么这些别墅这么便宜,小宋一直很纳闷。他把心一横,反正是便宜就占,市场经济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住进去再说。

  住进别墅一年后,小宋终于搞明白。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这么便宜了。

  在小宋住进别墅一年后的某天晚上,小宋刚刚从外面遛狗回来,他老婆惊恐地告诉他,报纸上登了,这个别墅的开发商欠银行贷款,逃往国外了。

  小宋发现情况不妙,难怪那个开发商始终拖着房产证不办,莫非房子出了什么问题?小宋满腹心事的过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早上,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两个警察上了小宋的门。

  小宋得到了噩耗,他的房子被房地产商重复抵押给两家银行,这意味着即使他还完银行的按揭贷款之后,现在他住的这套别墅也不属于他。

  所幸的是,受骗的不仅是小宋一个,小宋开始和其他业主联合起来天天开会想办法。

  不久,出逃的开发商回来了。政府也出面保证替小宋这些受害者主持公道。但牵涉的关系复杂,这个事件迟迟没有解决。

  小宋决定采取非常措施,拒绝交管理费,拒绝交电费,拒绝交水费,这样反而因祸得福起来,每个月省下一大笔钱。在小宋的朋友得知小宋的遭遇之后,对小宋的称呼也变为老宋了,每次见面就问,老宋你房产证发了没?

  稀里糊涂的过了半年,老宋突然接到了一个同事的电话,告诉他的房子已经被银行作为不良资产处置了。一般不良资产处置时,银行通常都会低价贱卖。同事在电话里告诉老宋,你欠银行的30万,可能最多只用还15万就行了。这等于说,老宋还赚了15万。

  这可把老宋搞糊涂了。

  W君买房记

  “房市凶猛,非请勿入”。这是W君在2005年开始时候的座右铭。

  W君和很多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一样,有一份辛劳但尚且体面的工作。

  你可以想象的,这样的年轻人在我们的大都市里,和下水道里的老鼠一样泛滥。

  如果不是房子的难题摆在面前,W君这样的年轻人也许可以在这座大都市里过着幸福的生活——以他的收入,除了付掉每个月1000多元的房租外,剩下的足够应付他打车、吃饭、娱乐和交际了。

  但有的人不这么想,比如W君的女朋友——W君尊称她为“家里领导”,还有女朋友的母亲——W君尊称她为“集团领导”,当然也只能在背后这么叫。

  W君勾搭上家里领导是在2003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个时候S市的房价才刚刚开始上扬。在之后的一年里,W君和家里领导的感情与S市的房价一同水涨船高,等到2005年W君觉得两人关系已经稳定到可以买房的时候,才发现房价早已将他这样的年轻人远远抛在身后了。

  2005年开始的时候,在家里领导和集团领导的双重压力下,W君开始看房了。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看了位于S市不同方位的三套房子。

  第一套是位于地铁出口的二手房,那是一套有5年房龄的二手房,79平方米,但125万的价格把W君吓了一跳。

  第二套是号称能眺望到穿城而过的江水的“名邸”。W君听到160多万这个数字后,面带微笑地拿了一张售楼小姐的名片,然后仓惶逃走。

  W君这才发现第一套房子的好来。回头才发现,前后间隔不到一个月,这套房子又涨了25万?这25万W君可得不吃不喝干上两年多。

  看房的经历给W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决定放弃买房这个念头。S市的房子不是他这样的年轻人能买得起的,W君想。

  然而领导们不这么想。集团领导依然保留着老一代人的传统观念:租的房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买了房子才算是安了家。

  每次和未来的老婆以及未来的岳母吃饭,W君都感觉不是在饭桌上,而像是在战场上。他要调用知识体系中一切理论,试图让领导们相信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当这座城市的房价已经贵到连他都买不起的时候,这个价格一定是有问题的。

  然而领导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现在的房价虽然贵一点,但我们努力一下还能够买得起。如果继续涨下去,那就再也买不起了。

  W君懂得胳膊扭不过大腿,转而采取了阳奉阴违的策略——表面上答应得好,而实际上却能躲就躲,到了周末就出差,让领导们压根没机会抓住他去看房。

  3月底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W君正哼着小曲儿走在去上班的路上,突然接到集团领导打来的一个电话。

  “我帮你看好了一套房子,现在手上定金不够,你带2万元定金马上赶过来。”

  W君如五雷轰顶。看来集团领导急了,终于使出杀手锏,来了个霸王硬上弓。

  W君的房子就这么买了。多么神奇的买房经历啊——连房子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就直接买下来了。可是集团领导发了话,向谁哭去呢?

  集团领导看中的并不是什么豪宅,但W君看到合同的时候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108万。

  原来这天中午,集团领导听邻居们说要去看一个楼盘,闲来无事便跟着来凑凑热闹。

  售楼处热火朝天的哄抢场面显然极大地刺激了W君的未来岳母,而另一个售楼小姐“无意”中透露的消息则更坚定了她立即拍板的决心。

  售楼小姐伏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今天下午4点钟开发商将再次提价,每平方涨500元。

  听了这个官方发布的消息,W君的集团领导想也没想就给W君打电话了。“你立即过来,带上钱,还有身份证。”

  W君直到在预购合同上签下大名,都还没看到自己的房子长什么样。只知道这房子大约100平方出头点儿,均价1万元出头点儿,总价100万出头点儿。

  接下来W君这才发现房子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扔进去都听不到一声响。

  首付对于W君来说就是一笔巨款。100万的房子,首付三成,就是30万,未来岳母为表示支持付了一半,剩下来的就让W君自己想办法。W君除了把所有的外债和投资都收回外,还向亲朋好友借了9万元,一夜之间就从朋友圈中最大的债权人变成了最大的债务人。

  这才只是砸钱行动的开始。

  贷款保险1万元,购房契税1.5万元,手续费、代办费、律师费若干……W君仿佛看到一张大口,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吸了进去。

  W君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今年他28岁,如果在明年生一孩子,等到孩子长到28岁的时候,这套房子的贷款刚好能够还清。

  W君被赶鸭子上架似的买了房之后,坏消息就接踵而来。

  先是W君发现房子旁边有一排高压线,小区对面还有一座水泥加工厂。当初买房的时候因为太过匆忙,根本没发现这些问题。水泥厂的污染倒也罢了不过是多些灰尘,高压线的潜在危害就是谁也说不清的了。W君查了网上的资料,关于电磁辐射的危害虽然没有定论,但就像个定时炸弹。

  接着是银行加息,为此W君每个月要多付出将近100元。

  最坏的消息是下半年的时候传出来的。开发商把最后200多套房子以5000元每平方的价格抛售,号称是“内部员工价”。天知道这些“内部员工”都是什么人,W君只知道,小区附近的房产中介很快就挂出了8000元每平方的价格。

  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算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W君买下的这套房子已经缩水20万。

  大骂开发商一阵之后,W君坐下来冷静地想了想:开发商愿意以多少钱卖房子是他的事,这是正当的市场行为,你不满意又有什么用呢?

  正处在郁闷中的W君又接到了未来岳母的电话。

  “我们现在很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现在房价跌下来损失很大,我怕你会怪我……”

  这个时候追究谁的错又有何用呢?W君想,若不是装出大度的样子,难道还能真的把未来岳母痛骂一顿不成?

  花20万买一个未来的家庭地位,这笔账值还是不值?

  W君也没想明白。

[NextPage]

    送礼帐

 中国自称“礼仪之邦”,可见礼在仪前,礼为头等大事

  孩子出生大家聚礼祝贺子女结婚大家红包志喜到入土为安还要以礼相送在乡土社会在繁华都市这古朴传统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一位河南老村医说,“文革”有十来年不让请礼待客,后来一不说,就又起来了,有个可喜可贺的事不待客,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总是缺点啥。

  送礼

  据云,有人给周恩来送礼,周恩来曰:“礼可收,要付钱。”有人给罗瑞卿将军送礼,将军回话曰:“礼退回,人处分。”有人给邓小平送礼,邓小平用特别的方式拒绝,幽别人一默:“礼照收,事不办。”(摘自《开国将军轶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978年后,广安县委每年都给邓小平邮寄托运一点家乡土特产——白市柚,邓小平每次都坚持付钱,否则就不要。有几年是付50元,后来每年寄回100元。1963年的一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邓型筠和爱人回乡探亲,临走,县委领导买了几盒广安烘糕和几瓶广安奎阁大曲,捆成一个小包,请邓型筠转送邓小平。不久邓型筠写信来说,首长批评了他们,不准接受礼物,并要求把钱寄给广安县委。“从此,广安再也不敢给小平同志送礼了。”

  还有一物,出自孙中山先生之手笔——北伐战争期间,孙中山为团结力量,向反袁袁世凯将领、后任江西总督的李烈钧赠送了一个茶叶瓶。李烈钧得此瓶后,为光宗耀祖,把茶叶瓶转赠给了武宁家乡的族头。这些内容瓶身上均有记载。解放后,因李烈钧是国民党军阀,族头后裔不敢久留,便将此瓶沉入潭中。数十年过后的一次池塘清淤中,它重见天日,瓶身正面有孙中山亲笔题的“讨袁先驱中华英杰”字样,落款为“孙文赠”。

  此礼物,现在是价值不菲之“文物”,藏于某私人收藏家之手。

  婚之礼

  这年腊月,皖南的李家村大雪冰封,但为年轻人操办婚事的高潮还是如期而至。

  腊月二十五,揣着三份请柬,李家的三儿子阿峰辗转于三个村子。

  给每家准备的礼金是50元,最多只能吃两家的酒席,还有一家只能放下礼钱走人。但是如果收到帖而不去,会被当仇人一样看待。按照习俗,谁也不能高过新郎舅舅的礼。舅舅要稳稳地高居礼单头名。阿峰听说过的出礼最高的舅舅,给了1600元,大部分都是1000元上下,家境实在差的,也要500。

  吃结婚喜酒花费不少,娶媳妇的更是得算一笔账,在乡下,成亲前男方年年得到女方家“走动”,这一次“走动”的价值,约500元,共计猪坐板(肘子肉)20斤、4条鱼、2箱酒、2条烟,还有5斤水果。另外还有中秋节、端午节也得送礼,合计一年下来得1500元左右,女方家一般只在春节时还礼一次,约250元。

  老王家今年娶媳妇,操办婚宴,以每桌300元计,摆30桌,支出约1万元,收礼250人次,约7500元,亏了。

  而在广州城里,娶了韩国媳妇的史青岩,更得算笔账了,在花园酒店共设宴10桌,每桌2980元,来宾120人,收礼2万元,净亏9800元,如果算上女方从韩国来18人,共花费15万元,史青岩亏大了,幸亏这笔差旅费,没让他出。

  猫 礼

  大力居于上海,三年前下海经商。2005年他送出的最费心的大礼,是一件活物。合伙人的女儿过生日,这宝贝千金点名要一只真的加菲猫。为此,大力叫人跑了三天,终于在一家名猫馆找到了。当大力提出要给这身价数千元的小东西“包装”一下时,名猫馆的老板都犯了难。最后还是找来一只生日蛋糕盒,描画一番,这份“活礼”才算圆满送出。

  同是在这座城市工作的光子,在这一年里决心结束爱情长跑。为向女友求婚,他特意在名猫馆定下一只价值一万多元的美国短毛猫。他说女友特别爱小动物,只要她收下这只小猫咪,婚事也就OK了,现在,他正在忐忑地等待这只猫的命运和他的终身大事的判决。

  澡 礼

  如今,需要送礼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了。到城里洗桑拿,俗称“洗澡”,也已经成为了礼品单上的常物。

  小刚在某省乡下管计划生育工作,对他而言,请客吃饭实在太平常,已经到“不觉得是什么增进感情的东西”了。如今能称其为“礼”的,得是拿车把人家请到城市里,“请洗澡,请吃上档次的,吃服务。”

  公关礼

  江丽的男朋友钟未央(化名),在一家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公关部门工作。

  这一年里,由他亲自经手的礼仪开支,大约在七八万元。“这一笔一笔的账,是厘不清的。”

  小到几百元的交通卡,大到七八千元的移动DVD机,至于请出来吃大餐、喝洋酒,一餐花上一万块钱,那是家常便饭了。

  远在北京的上级公司主管来了,打打高尔夫球总是要的吧。一个上午,打球、吃饭、买东西,公司支出4000元钱,礼品6000元左右,秘书身上花了1500元。

  事先当然做过调查,“真的就是那句话,就怕领导没爱好。”

  到了9、10月份,就要给总公司的领导去送大闸蟹了。由司机专程到阳澄湖,买好最肥的蟹子,送到机场,专人负责。每份蟹礼大约一两千元,公司的七八名领导都将享受到正当时节的江南特产。

  钟未央的心思还得花在账面处理上。

  为了解决公司领导孩子的入学问题,一位校长从公司要了一台空调,这票据无法报账,只能以手写发票入账,只写商品代码不写品名,或者用其他发票顶替。

  对于公司来说,这是“很守法、很规矩的商业手段”。

  送礼的和被送的相互揣测,两头都为难,是老百姓最常见的送礼糊涂账。

  老正夫妻俩都在省城机关里上班。

  女儿在私立幼儿园时,每年照例给老师送上400元的交通卡。以前送的少,就会感觉“孩子有时回来不太开心”。后来转至公办幼儿园,只怕孩子受气,继续照此行事。老师推挡几回,问出这样的话:“你是不是怀疑我们这里老师的素质?”

  夫妻俩还是不敢放弃,坚持送出。一边摸不清到底是老师不吃这一套,还是胃口更大。

  那边厢老师在犯着嘀咕,只觉拿在手中烫手,可也确实盛情难却。

  后来终于有了办法。

  有一天老正发现:孩子回家时总能带回老师送的小玩具、小食品。直到看她“每天回来都很开心”,老正夫妻才放下心来。

  而真正的大糊涂账,恐怕不是一家一户所能知晓。

  进入农历腊月,某超市的烟酒销售区,洋酒名烟的最高销售量是平时的10倍,平时少有人问津的马爹利、轩尼诗等昂贵洋酒销量猛增。有的商场800元一条的中华烟一天卖了50条,5万至10万元的玉器翡翠最走俏。某国际珠宝交易中心一家玉器店,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5至10倍,销量比平时至少增加了80%。

  都是送给谁了呢?糊涂。

  糊涂的事看来还不止这些,某公司负责人做公关,一条Tiffany的银链被送出的方式是:冲到客户那里,把东西扔给她,说是捡来的,觉得给你用挺好。呵呵,说者可真是糊涂,客户看来也真相信?

  不过论到糊涂账中暗藏“杀招”,则莫此为甚——中部某省一贫困县,谨小慎微的新县委书记走马上任。他生怕被送礼者“围攻攻克”,因此父亲去世不声张,儿子结婚也不办酒。谁料两年后妻子生病住院,全县20多个乡镇、几十个职能部门、直属机构走马灯似地前来探望。趁其不备塞在床褥下、床头柜里、被子缝里的礼钱,多则5000,少则2000。每个送礼人都以为领导已会意,可塞钱得太多,书记不知床头柜里的是谁塞的、褥子下面的又是谁塞的。这该算怎样的“糊涂账”呢?

  据后来的统计:此次住院保守估计“收受”30万元。该书记从此彻底溃堤,一年后被双规,纪检部门公布违纪金额70余万元。蚁穴溃堤,这又是一个典例的反面案例。

[NextPage]

    离婚拉

   结婚了吧,傻冒了吧,一个人挣钱两个人花。当结婚变成离婚,一个人挣钱两个人花演变成夫妻双方分财产散伙,这句调侃婚姻的歌词就变得异常苦涩起来。

  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现在一年要付给前妻300万美元,离婚了,身自由了,但却要活在离婚补偿费的重压下。

  当然大明星是例外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离婚最低花费是9或10元人民币这是各地民政局要收取的离婚证工本费在准备好必要材料和提前预约的情况下最快半小时就能解除婚姻关系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好聚好散协议离婚

  如果真爱演变成情仇,再有利益来搅局的话,离婚的付出就是一笔难以算清的“糊涂账”了。夫妻在财产分割、孩子抚养等方面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只能向法院起诉,而诉讼离婚至少产生律师费、诉讼费、房屋评估费等最起码的费用,如若加上因为婚姻官司而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精神压力成本,那就更难以衡量了。

  离婚拉

  □本报记者 雷剑峤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离婚者是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氏。这对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夫妻原本十分恩爱,但仲卿的母亲驱逐了刘氏,刘氏的家人逼迫她再嫁给别人,忠于爱情的她只得选择自杀,这也导致了焦仲卿的殉情。这便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人都为这次毫无必要的离婚支付了巨大的成本。刘氏的家人先是失去了他们的嫁妆,那包括镶着金缕的绣腰襦、四角垂着香囊的双层红罗斗帐与六七十个用青丝绳系住的箱奁,然后失去了暂时获得的彩礼(诗写道,“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当然还有他们的女儿;焦仲卿和刘氏失去了生命与曾经拥有的爱情;还有那个怪异的母亲,她导演了一切,最后收获了一座埋有两具尸体的坟茔。

  可以肯定,即使真的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离婚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也非常罕见。伯特兰·罗素在《婚姻革命》里说:“在革命前的中国,人们几乎不知道离婚为何物,因为虽有儒家之先例,离婚仍被视为是一件极不体面的事。”对女性尤其如此。人们用得更多的字眼是“休”,这个动词一般由男方施于女方,这意味着在婚姻的存废问题上掌握主动权的是男人。

  张爱玲是主动要求解除她与胡兰成的婚姻的。这段没有履行法定手续而缔结的婚姻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胡兰成在与张爱玲结婚以后仍然与两个女人发生了关系,并认为张爱玲不会对此介意。后来张爱玲写信告诉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

  但在信里,张爱玲还是像往常一样附了30万元给胡兰成。这是她撰写两个电影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获得的报酬,也是她为这段为期三年的婚姻支付的最后一笔费用。当然,这种说法没有把感情的支出给算上。

  另一个女人陆小曼也急切地想离开原来的丈夫,嫁给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后在与徐志摩的订婚典礼上,她难堪地听到徐志摩的老师、证婚人梁启超对他们的一番严厉的训词:“我又看着徐志摩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她能有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

  陆小曼不知道,梁启超在家书中对她的评语是“实在是不道德之极”。

  在1920年代,离婚固然已不足骇异,但之前徐陆的婚外之恋弄得沸沸扬扬,旁人冷眼观之,虽然没几个会像梁启超那般直言相斥,但暗自摇头叹息的就不在少数了。要给离婚算一笔账的话,他们在社会舆论上遭遇的这种难堪也是“往常的浪漫岁月向现在索取的必然代价”。

  但陆小曼认为这是值得的,哪怕她与亲人的关系濒于破裂。“以前的一切我都感觉到假”,她愤然说。摆脱这种境况,可算陆小曼离婚之一得。在像她和徐志摩这样的浪漫主义者看来,个性自由是最宝贵的,即使牺牲婚姻和责任。

  是徐志摩向陆小曼指出的这条路,他是路上的先行者。在没有认识陆小曼之前,1922年,他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他说这是“自由之偿还自由”,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

  先来算算实际成本。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张幼仪带着儿子得到徐志摩家的三分之一家产,“如终身不嫁,欢的一分家产即归她管;如嫁则仅能划取一份奁资,欢及余产仍归徐家,……嫁资成数多少,请她自定……”

  更大的成本是心灵产生的幻灭感。徐志摩追寻的是美丽的幻象,一旦拥有便无光泽,于是再去追寻,周而复始。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但得究竟是幸或不幸,倒也难说。

  他在《想飞》里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但他似乎没有想到,就连翅膀本身也是有重量的。绝对的自由便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徐志摩在1931年遭遇飞机失事身亡,那一年的7月,他写下最后一首诗《火车擒住轨》,有这么几句——

  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

  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命?

  说什么光明,智慧永恒的美,

  彼此同是在一条线上受罪,

  就差你我的寿数比他们强,

  这玩艺反正是一片糊涂账。

  “一片糊涂账”,要给离婚这玩意算账,从古到今得出的结论都大抵如此。

  □本报记者 沈 颖

  全国每年有130余万对夫妻离婚,60%以上通过协议方式和平分手。这部分分飞燕要支出的只是离婚证工本费——各省市略有不同,或9元或10元,以及其他一些不足几十元的登记费。但是另外的一些夫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40%的人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到诉讼离婚的泥沼中去。

  诉讼离婚的第一桩费用是律师费,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离婚成本也不低,律师费在2000-10000元间,若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离婚成本要低点,也要500-1000元。

  第二桩费用往往就是分家产的费用了。数据冷冰冰,有90%的离婚官司最终都与财产纠纷有关。

  分家产的费用可不简单。夫妻双方对要分割的共同财产没有争议的,付给律师的起价费是5000元人民币。

  如若双方对财产有争议,并且争议财产超过50万元的,超出部分需要另付给律师一定比例——1%或2%——的费用。为了刺激律师工作积极性,还先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一般5000元左右,在执行回来的财产中,律师再提取10%—20%左右。法院也要加收1%的诉讼费。如果双方对于共同所有的房子价值有较大争议,还要申请评估机构进行房产评估。这个费用收取要看房价,但至少都会在2000元以上,房价越高,评估费用越贵。

  列位读者,看到这里,恐怕还没结婚的就要被这复杂的离婚成本给整晕了,从此心生对婚姻的恐惧了吧?和平分手的是不是要庆幸自己没有走上这“情义两相决”的地步?且慢,这些都还是离婚成本中的零头,一点毛毛雨。

  “诉讼离婚必要的开支只是一笔小费用,打官司拿回本该属于我的钱才是大事。”一个陷在离婚官司中的当事人说。

  在大上海专事离婚官司的上海市申浩律师事务所贾明军律师对此深表赞同,贾明军律师看尽了同林鸟反目成仇后,为争夺财产而上演的幕幕活剧。

  仅举两幕活剧:

  活剧一:一桩离婚官司牵出6起民事诉讼。

  吴某,浮沉股市十来年,名气虽不及“杨百万”,但赚的钱却不比“杨百万”少,在上海滩的股民圈中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1992年,吴某购买了1200 张认购证后,与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百货公司营业员周某喜结连理。此后吴某每天进出股市,从事股票买卖交易,周某在家专事照顾家庭。这十来年间,眼看着吴某在股市上淘得不少黄金,离婚前,在证券营业部的资金账户竟已达到1000多万余额。却不料,周某移情别恋,一纸离婚诉讼递往公堂,坚决要求平分证券账户上的财产。

  吴某的亲属,上至80多岁的父亲、下到兄弟姐妹,看到吴某夫妇离婚诉讼的一审判决之后,立即分别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吴某夫妇返还他们的委托炒股资金400 余万元。他们并向法庭出示了周某和吴某本人的逐笔记录400余万元。但周某并不承认在吴某的资金账户下留存着为亲属炒股的资金。

  双方为了得到自己财产的精确数目,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法庭拉锯战。

  活剧二:一年要换掉多少圆珠笔?

  话说,供职于上海长宁区一家银行的吕女士与丈夫在离婚时分割财产不能达成一致,请来调解员裁断。

  吕女士向调解员开具了一份所谓的“资财清单”,把约75%财产划归了自己,吕女士心中暗暗得意:平日不理家政的丈夫,怎么会明白家中的开支与资产呢?

   令吕女士吃惊的是,丈夫呈给调解员的那份清单,水平远远高于她,不但有他投入的每一笔资财的流水账,还附有几年中她开支的一些项目记录,这些账目的详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小到买一束鲜花送人、坐一次出租车的支出都记录在案。

  据此清单演算,吕女士绝不可能以自己的薪水独霸75%财产。面对类似一个专业账房先生开具的收支明细账册,这位银行里的“算账大师”一下子愣住了,张口无言。连那位民事调解员也不无调侃地说了句:“这位先生每天记账,一年要换掉多少支圆珠笔?”

  最后的结局不难想象,财产分割男方倒占了60%。吕女士事后连连感叹,男人有时比老虎还凶,有时却比老鼠还精细呢。

  □本报记者 沈 颖

  3000元一天聘私人侦探

  一家“离婚公司”不久前在上海成立,其中“外遇调查取证”每天收费高达3000元!尽管收费高昂,但据称生意却一直非常红火,该公司的的婚姻侦探供不应求,客户经常要排队等候。

  成都姑娘何玉秀在雇佣一家名为“福尔摩斯”私家侦探社侦探10天后,私家侦探告诉她一个悲喜参半的消息:他们发现了她所想要的。当何玉秀赶到那家宾馆时,私家侦探已在房门外布置好整套拍摄器材等待拍摄。房门被踢开,何玉秀的丈夫文国明正与一名被文国明称作“商业伙伴”的女子,赤身裸体地在床上。

  故事的结局是,法院最后判决何玉秀得到一半财产和约1万元的精神补偿,但在现实生活中,何玉秀认为自己最终输掉了这盘棋。

  “各种照片、一天几百条短信,甚至细到一根头发,那都是他们高价聘请私人侦探找到的对方有外遇证据。”贾明军律师在数不清的离婚官司中遭遇了当事人提供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外遇证据。

  一张让男人震撼的感情账单

  离婚的经济账再怎么复杂也最终可以厘清,而感情账却是真正的糊涂账。

  以下是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个中年女子给她丈夫的一封信,它堪称感情账的现实写照:

  14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众叛亲离,跟着深爱的你到深圳做了打工妹。贫穷的你落榜后除了生病的母亲、衰弱的父亲和那半间破瓦屋,就剩下我了。记得当初来深圳打工的路费用的也是我做一个月民办老师的工资。我所受的苦都是为了今生能与你长相守。

  或许,我的眼光不错,你是很棒的。10年后的今天,当我家人松了一口气,原谅我没嫁错郎的时候,有了车、有了别墅的你却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你找到了“心灵知音”,如果我愿意解除婚姻的话,财产、孩子都给我;否则你背叛我,我不能有怨言。

  我笑了,说3天后给你答复。

   3天后,我开列了一张婚姻的清单给你过目:

   1.婚姻10年,你穿旧了3套睡衣,穿坏了4双拖鞋,踏破了21双皮鞋。破的皮鞋最多,因为你在外面挣钱所花的时间多,所以会有“心灵知音”看上成功的你。

   2.婚姻10年,我穿旧了10套睡衣,着烂了11双拖鞋,踏坏了16双皮鞋。我破的拖鞋和皮鞋都多,因为我照顾家和孩子的时间比你多,到外面和你并肩战斗的时间也不少,因此操劳的我成了没有新鲜感的“黄脸婆”。

   3.婚姻10年,常青树的你升值n倍,离婚后,那么多的美女等着“成熟有品位”的你挑选。

   4.婚姻10年,青春快逝的我贬值了10000倍;实话实说,离婚了我再婚的机会是1%,年老的我看不上和我年龄相近的男人,而除非太差,一般的男人是不愿意娶一个带着孩子的中年女人的。

   5.婚姻10年,繁忙的你只烧过26次饭给我吃;婚姻10年,忙碌的我一年365天,日日三餐,做好饭给你吃。

   6.婚姻10年,生一个孩子,我用了10个月,养、育、教了10年;婚姻10年,生一个孩子,你用了10分钟,给了他一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