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2006年无疑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一些被人们关注的事件都将在这一年成为现实。中国通信业正面临着又一个发展的拐点。
3G牌照水落石出,3G建设大规模展开
随着国产3G标准TD-SCDMA测试的完成以及逐步具备商用条件,中国的3G大船将在2006年启锚。
按照目前移动通信的格局,中国的3G格局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移动将获得WCDMA牌照,因为只有如此,中国移动目前经营的庞大的GSM网络才不至于在3G时代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中国移动也不用建设一张全新的网络,只要基于GSM网络升级就可以了。
中国联通将获得CDMA2000牌照。对于CDMA网络,中国联通长期以来一直是将其作为和中国移动抗衡的法宝。中国联通的GSM网络和中国移动的网络相比可谓天上地下,只有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CDMA才是中国联通未来发展3G的必由之路。况且CDMA在韩国已经有成熟的应用,为中国联通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而在3G时代,中国联通会不会还继续其左手打右手的尴尬,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继续,WCDMA和CDMA2000都可能发展得不如人意,如果结束这种局面,其GSM网络如何处理?如果国家对运营格局不做调整,联通的GSM网络将转给中国网通,网通也将获得一张WCDMA牌照。
中国电信获得一张TD-SCDMA牌照。有媒体报道说,在并不久召开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就暗示中国电信会得到TD-SCDMA牌照。从常理上说,这也是对TD-SCDMA最好的安排。移动和联通目前各自有移动网络在运营,TD-SCDMA牌照发给这两个运营商无疑是不合适的。而以有利于TD-SCDMA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国电信以其强大的财力和用户基础,是TD-SCDMA最好的落脚之地。
3G牌照一旦发出,运营商将迅速部署进行3G网络的建设。有媒体报道,中国电信已经安排400亿元用于3G网络建设,可以想象,400亿只是一部分而已,因为对于中国电信而言,移动网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从最基本的地方入手。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3G系统虽然有2G的基础,但全程全网的要求也将使建设费用非常庞大。
《电信法》依然充满期待
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电信领域一直没有一部正式的法律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电信法》的出台一直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2004年,信息产业部将《电信法》草案提交国家法制办后,得到了法制办的高度重视。2004年底,《电信法》就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的立法计划,并已经计划就《电信法》向全国征求意见。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2005年1月12日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部工作会议上也强调,2005年信息产业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做好《电信法》立法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电子信息产业法规建设,推动地方立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按照有关人士2004年底的预测,2005年6月以前征求意见工作就可完成,2005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而现在已经跨入2006年的门槛,《电信法》的出台还没有一点迹象。而如果真像有关人士2004年底预测的那样,《电信法》将于2005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那么,2006年《电信法》的出台将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好事往往多磨,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职责是非常重且多的,立法只是人大的职责之一。而且全国人大立法也有轻重缓急,事关全局的法律将最先调研,最先讨论。而作为行业法之一的《电信法》一缓再缓也是有可能的,何况,电信行业目前还有可以遵循的《电信条例》。另外,《电信法》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有关专业部门大量的调研,为人大提供决策依据,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正是因为如此,2006年,对于《电信法》而言,也许还是充满期待的一年。
电信强国继续推进
王旭东部长2005年初讲过,2005年,信息产业部将积极务实地推动电信强国。应该说,在推进电信强国进程中,信息产业部以及各运营商、制造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预计2005年,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2万亿元,增长25%。通信业务收入完成6380亿元,增长11%。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0亿元。电话用户新增1.03亿户,达到7.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9亿户。
但这些离电信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电信运营领域,我国的运营商虽然用户数量很大,这是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础的,但运营商的收入尚不能和一些小国家的运营商相比。制造领域,虽然涌现出了中兴、华为走出国门的公司,但整体水平还和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建设电信强国还是一个长期的目标。2005年底,国家十一五发展计划已经出台,按照国家十一五计划的规划,电信行业的十一五计划将会制定出一个建设电信强国和电子强国的具体目标。在2005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王旭东部长重申,2006年,要围绕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建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技术业务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运营市场格局稳中有变
中国的电信行业从2000年开始,运营格局就处于频繁的变革当中。在2002年中国电信再次被拆分到现在,电信运营格局经过了近三年的稳定期,但这不排除运营格局已经稳固下来了。几年来,拆分移动、联通网通合并等等传闻不绝于耳,使运营商人心惶惶,严重影响了运营商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在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固网通信日益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下,以业务对运营商进行重新划分也是有必要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甚至中国铁通三家固网运营商迫切地希望能够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成为全业务运营商。而以业务资质重新洗牌也可以看到运营商未来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必然是局部的,而不是大规模的。
以3G牌照的部署看到运营格局的微妙变化。中国联通获得CDMA2000牌照应该是板上钉钉,而联通不会再继续双网并行的局面,势必要把目前的G网出手,以使这张G网再获得一张WCDMA牌照。联通的G网出售给谁呢?非中国网通莫属。
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第二张WCDMA牌照将发给网通,而中国联通的G网方面的员工则会整体编入中国网通,这样一可以为联通减少人员负重,二可以为网通送去大量的移动业务的运营人才,三可以以网通的WCDMA将和中国移动形成竞争,从而使移动的3G受到牵制,避免中国移动WCDMA形成新的垄断。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联通的拆分。之所以说运营市场稳中有变,理由正在于此。
普遍服务将有基金支撑
2005年,信息产业部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前不久在延安召开的总结会上,信息产业部宣布我国的电话村通率已经超过了97%,村通工程顺利实现。
村通工程为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提供通信的保障,但这个工程是在信息产业部对各大运营商积极督促的情况下实施的。通了电话,剩下的更为重要,那就是运营、提供服务。而这个部分最为困难,因为这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投入,所谓有普遍服务。运营商作为一个企业,是要讲究效益的。在电信改革之前,由于我国电信行业处于垄断状况,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都是由原中国电信一家提供的。但随着电信运营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中国电信不可能独家承担这个现任。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就显得非常迫切。
村通工程的完成以后,普遍服务应该紧紧跟上,才不至于使村通工程没有达到其应该有的效果。为此,2006年,普遍服务工作将是信息产业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普遍服务基金政策将尽快出台。王旭东部长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农村通信的长远发展最终要靠机制来保障,2006年要推动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尽快出台。
运营商转型不遗余力
2005年12月19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召开,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他的报告中强调,中国电信要加快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商。应该说,这种想法不光中国电信有,每个运营商都在进行转型,而转型的迫切尤以固网运营商为甚。长期以来,电信网通的业务以语音为主,而受移动通信和IP通信的冲击,固网语音业务正在快速萎缩,挖掘增值业务成为固网运营商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方式,而这也是固网运营商转型成为综合信息服务商的重要手段。
还以中国电信为例。近年来,中国电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互联网、固网优势,推出了基于互联网、固网的多项增值业务。这些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业务收入增长、提高ARPU值、实现业务转型中最活跃的力量。在宽带应用与移动数据业务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发挥中国电信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用户、营销、网络等资源,中国电信适时推出了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中国电信从传统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全面转型。2005年年初,中国电信实现小灵通与移动电话短信互通,使小灵通短信市场融入到整个短信产业中。
中国电信的实践表明了固网运营商转型的思路是正确的。而移动运营商依然存在这个问题,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运营商具备了提供各种增值业务的条件,从业务的角度看,移动运营商也需要尽快转型。
“走出去”成果继续扩大
2005年,中国制造商中兴和华为在海外实现了重大突破,两大厂商不仅在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成绩斐然。
2005年,中兴通讯成立了14个海外片区,来加大对于100个重点目标市场国家的管理,把其国际市场管理平台由国内移到了国外。2005年上半年,华为的固网产品新进入27个国家,光网络海外市场销售同比增长超过300%。
从政府方面看,2005年,信息产业部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海外并购、投资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努力创建政府间双边、多边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了中美、中俄、中日韩、中欧等信息产业领域的合作。
应该说,这些举措和成就都为2006年我国企业进一步扩大海外发展奠定了基础。信产部王旭东部长提出要探索多种“走出去”的方式,其中就包括制造业、运营业联手“走出去”等方式,并且要逐步扩大“走出去”的领域和范围。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去比较成功的主要是制造商,运营商走出去的步履缓慢。中国移动在2005年进行了多次尝试,但收效不佳,只是收购香港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的所有发行股份,其他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目前,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运营商走出国外参与国外运营市场的竞争成为一种必需。而中国运营商在国内运营能容纳亿级用户网络的经验,也将使其在走出去的探索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资费政策更加开放
电信资费一直是国家严格控制的领域,多少年来,我国电信资费的每一次调整都经历了非常严格的政策途径,应该说我国电信资费的管制,对于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确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在移动通信领域,也就是中国联通的资费比中国移动的低0.04元,而且这是国家为了扶持中国联通而采取的不对称管制的结果。虽然有的地区的通信资费由于运营商各种各样的套餐也时有出现,但毕竟没有经过国家的正式批准,都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这种局面在2005年8月2日得到改变。2005年8月2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的通知》,从10月1日起对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及台港澳地区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等电信业务实行资费上限管理,所涉及的资费上限标准暂时按照现行资费标准执行,IP电话则仍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主管部门将视市场情况适时调整资费上限标准,电信企业也可提出调整申请。
此门一开,全国各地运营商、各业务种类的资费必将呈现多彩多姿的态势,运营商习惯采用的资费竞争将再次上演。而随着电信运营商场竞争的加剧,加上消费者希望运营商能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资费种类,信息产业部将会考虑在上次资费有条件放开的情况下,再次放开资费管理。应该说,最为理想的电信资费模式是监管部门管理下的市场定价。运营商因为处在经营和竞争的最前沿,消费者对于电信资费的希望他们是最清楚的。
手机市场重新洗牌
有人进行过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国内手机生产厂商达到了50多家,这还只是拥有手机生产牌照的厂商,加上那些没有牌照的厂商,国内手机生产厂商达到了83家。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是全球手机生产厂商最多的国家。
国家对于手机生产资格的市场准入起初是采取了审批制,这种制度相对来讲严格一些,这使一些后来想进入的厂商感觉到受到制度的排挤,于是出现了奥克斯扬言要起诉信息产业部的一幕。2005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以此公布了手机牌照核准制细则。手机生产市场准入形式改为核准制。到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核发了四批手机生产牌照,国内手机生产厂商数量迅速增加。随着数量的增加,手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国产手机厂商还没有能够跨过2005年的门槛就已经显得疲惫不堪。有几家曾经在国内手机市场上非常有影响的手机厂商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基于此,可以想象,2006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将更加惨烈。2006年,中国3G的上马,将使中国手机生产领域的格局再一次发生变化。3G的来临将使3G手机成为竞争的热点。占中国手机市场大多份额的国外品牌将重点开发生产3G手机,而2G和2.5G市场依然不会放松,因为这两个市场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手机想借大厂商重点盼顾3G的机会,在2G和2.5G市场有所作为还真有些难度。如此一来,国外厂商和为数不多的较有研发和资金实力的国内厂商将随着3G市场的启动而在手机市场上重新划分市场份额。而更多的国内厂商将面临淘汰,这些厂商将占到十之四五。
针对移动应用的投资大爆发,可能出现泡沫
3G的卖点是什么?答案显然是应用。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庞大和快速发展,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中国没有启动3G,就不能说进入了3G时代。2006年,中国将进入3G时代,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已经在近日提醒运营商做好3G的准备工作。由王部长口中传达出的消息,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
这是个令人兴奋的一年,业界为之等待了好几年。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都憋着股劲。而更加兴奋的还有移动应用开发商。3G给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旦3G来临,应用开发商们应该会拿出百倍的劲头进入这个市场。3G的蛋糕中应该包括应用这一块。可以预测,移动应用的投资将在2006年出现一个大的爆发。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是3G开始了,但最终能提供应用还需时日,另外,人们对3G业务还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即便是有了3G应用,也未必就会有很多用户去使用。基于此,应用开发商的大量投入也许会出现泡沫,就像前几年的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好像也是因为应用而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