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IT风云榜顾问团点评05年

IT风云榜顾问团点评05年

作者:董军    转贴自:chinabyte    点击数:1556


 

  12月9日,由天极网、新浪网、中国经营报联合主办的2005“IT风云榜”展开投票评选,IT风云榜顾问团就2005年IT业界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点评:

  李志高:革新是企业的源动力

  2005年的IT行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和明星产业,许多企业或者企业领袖都表现十分耀眼。而这些企业或人物,应该属于那些在企业管理、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敢于突破原有架构、锐意改革、自主创新的企业或企业领导人,他们的成功经验能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借鉴,同时引领行业前进。就具体现象而言,像联想并购IBM PC业务达到了业务的互补;盛大收购新浪以及在IPTV方面的探索,充分展现了行业的全盘布局;还有百度股市的良好表现等诸多行业热点事件都让人印象深刻。

  总结:一年来IT业的风云变幻,让人感觉IT业仍然是一个日新月异、充满机会和挑战的行业。

  吕本富:互联网确立中国的主流经济地位

  这一年的硬件企业、软件企业和通讯企业,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亮点不多。联想的大收购是中国企业的标志性事件,华为、中兴的国际化步伐,这些企业的代表性人物都值得关注。中国的IT制造业在向国际进军。而像百度上市、阿里巴巴收购雅虎等诸多互联网行业的重大事件,我觉得不管是产业还是在应用模式上,互联网成为中国主流经济的地位已经确立。这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业自身的产值非常巨大;增长速度迅速;对传统的普通行业的影响力不可取代。同时由于互联网产业的纵向化,使得与各行业都有关系。互联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中国作为网络经济的大国已经确立,但是不是一个网络经济强国?只能说是正在成为强国,因为我们的互联网产值和各方面发展在世界上领先。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用户,商业模式也相当丰富。而相比较之下,台湾的内容产业就没有像我们丰富,我们有很多家门户,台湾只有1家。中国的技术虽然相较与美国和以色列略显欠缺,但是应用在世界领先。国际互联网企业在向中国挺进,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1家走出去的,因为有中文(内容)的限制,而我们的IT制造业因为是产品,所以没有限制,国际化比较明显。

  总结:2005年是比较进取的一年,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充满着进取心和创业热情,同时加上社会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度,使得行业本身发展的力度令人振奋。这种“只争朝夕”的感觉。可能在过去的好几年都没有出现了。

  曲晓东: 联想才是最好的

  联想的事情不能忽略,收购IBM的PC部门和业绩发布,所有的人都在看收购后,能不能消化的问题,这样的并购在中国IT领域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联想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是不能忽略的,我认为计算机界只有联想称得上风云企业。而风云人物应该位处风头浪尖上、战斗在第一线的领军人物。柳传志在中国被大家认为是教父,但是在国外大家所认识的是杨元庆,现在柳传志已经退居幕后,作为国际上中国企业家的代表,风云人物非杨元庆莫属。

  联想在国外的代表是杨元庆,那么在国内,倪光南应该是风云人物。他在中国软件业的影响在于几个方面,倡导开源软件,在政府方面的软件领域和各种各样的规划上他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观点客观,前不久倪光南公开反驳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开源软件的报告,因为操作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可能会影响到电子政务以及以后很大的系统工程的集团采购或者政府采购;他也在主导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基础软件平台,并强调不要过度保护软件的知识产权。在软件领域他的观点鲜明,影响力大。

  手机行业,联想是风云企业。未来联想自己的产品能够做到全世界领域的,我觉得可能就是手机,因为PC在国外的销售是IBM原有的,不是他创造出来的,没有什么惊喜的地方,IT相关领域很多企业,比如索尼、三星,都是靠消费类电子在全球打开品牌和市场。联想的PC比起手机、随身听来说,有些专业技术含量。建立大众品牌比起消费类电子来说更难,所以我觉得联想如果能够成为中国的三星、索尼,一定是靠一个消费类产品做到的,现在看来不是数码相机,应该是手机。联想的手机有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另外重要的一条是,中国企业在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全球是具有优势的。中国具有全球优势的企业不多,在通信领域最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企业,因为我们的通信市场规模世界第一,手机应用在全球领先,虽然3G没有上,但是通信领域会在奥运会上建立全球最领先的品牌形象。

  搜索肯定是李彦宏,百度造就了一个神话,李彦宏还是很理智的,这是今年互联网界的一个热点。但是现在Google的创新能力可能是百度望尘莫及的,Google的卫星地图、桌面搜索、毕加索图片管理等工具,创新特别多,它的文化适合创新。如果在全世界选IT的风云企业,Google 是第一。李开复的官司也是一个风云事件。

  电子商务亮点当属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但是也有一个叫中企动力的公司,这家公司有7000名员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现在是Google的中国代理。在全国各地有分公司,在全国为几十万个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他没有那么风云,没有多少新闻,就是在底下做得非常扎实的一家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不是靠新闻事件,而是靠一个一个客户做起来的。

  社区和WEB2.0我就不评论了,这些东西热闹多,实际的东西少。

  网游,盛大和网易值得一提。

  总结:IT行业,市场总量在增加,用户支出的总量在增加,但是竞争在加剧,所以对于单个企业挑战更大了,这正代表着中国IT行业正在走向成熟,本来就应该这样子,不该是一个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粗放的公司找到一个点就能挣钱,市场也不容许这样。成熟市场的利润率并不高,管理规范,资源得到充分竞争。靠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经营规模来获得绝对利润的增加,我觉得中国IT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在每一个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IT市场总体肯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IT传统领域正在受到行业交叉带来的市场所瓜分,比如通信行业可能会受到互联网公司瓜分市场的威胁,又或者这些互联网公司业务向通信交叉,另当别论。

  3G迟迟没有发牌,电信的投入被压制了,也有一些作了别的投入,比如NGN。

  2005年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创新应用,也就没有什么大的惊喜。

 

[NextPage]

  项立刚:惟技术者得天下

  在美国IBM几乎就是电脑的代名词,联想收购IBM PC,目前来看,市场反应不错。当时很多评论认为这是充满问题的收购。中国收购国外公司是不多见的,这样一次成功的收购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柳传志和杨元庆算是风云人物。

  西门子多年来一直是通信行业的巨头,今年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对整个产业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华为和中兴在整个国际市场的系统设备销售取得的非常突破更显重要。多少年来,中国的电信设备真正站在国际市场上和国际巨头同台竞争,这是的第一次。他们在技术上不仅有强大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上并没完全依靠廉价取胜。这对于我们中国的IT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在也就这两个企业能够在全球有这样的竞争力。而联想在海外的还是IBM的体系。这两个企业代表项人物任正非和侯为贵,他们是风云人物。

  如果要推举一个人,我更愿意选任正非,华为完全靠自己的实力,没有特别多的政府背景,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这个企业能够到海外市场开疆辟地,我们在这个圈子里,和很多国外企业打交道,比如Intel,我们在一起交流,Intel不会很尊敬联想,因为联想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下游厂商而已。首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但是合作伙伴有很多可以选择,联想不行可以选择TCL,对于Intel来说,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是他们谈到华为时,既怕又尊敬,Intel在美国的高层现在开始打听华为这样的企业,因为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和思科、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在竞争,而且表现很好,华为对他们具有很强震撼力,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在不停的向上增长,而且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很尊重。我们IT行业,最终说话的还是技术,把中国所有的IT企业放在一起,技术实力最强的就是华为。

  华为的技术人员占到70%--80%,海尔、联想等企业主要是生产和销售、服务,当然他们有他们的价值,但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和世界巨头一拼高下的还是华为。

  总结:2005年是产业格局变化的一年,典型的有:联想的收购,大量手机新面孔的出现,以及不少手机企业的倒闭。整个IT行业现在说得准确一些应该叫ICT,不再是信息技术,而是信息通信技术,所有的这些体现了一个融合的趋势,以前IT和通信这两个行业非常隔绝,传统的PC、软件等,都将和网络、移动通信融合在一起,所有的应用都和互联网、通信互通。这个趋势表示得比较明显。IBM、微软、Intel等企业都在从自己的本行向通信、服务领域融合。

  谢文:生机盎然的互联网业

  本年度大事件:第一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第二个是百度上市,第三就是以WEB2.0为核心的一批创新企业。游戏和无线的商业模式现阶段发展有一定的瓶颈。风云人物有马云和李彦宏,陈天桥开始的势头不错。

  阿里巴巴虽然没有上市,但是能够给自身很高的定位和美好憧憬,将雅虎的中国部分并购了,对产业的震撼是很大的。李彦宏在搜索上的坚持不懈,到今天终于开花结果,搜索在中国如此之红,一定有李彦宏的功劳。五六年,几次都面临着做不下去的困境,坚持到今天,对产业的影响很大,对门户网站有促进作用同时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总结: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阶段。现在谁也不能说互联网大局已定,没有机会了。有活力便有创新的欲望。

  于扬:平静的2005年

  互联网:2005年值得回味的是百度上市,令人疑惑的是防沉迷系统的出台,盛大和网易的股票下跌。腾讯将触角伸进了各个领域;电信增值方面TOM一枝独秀;今年的玩酷吧和数字娱乐,无论从概念上还是落地都做得很好。不仅有概念的前期酝酿,也有落地产品的诞生。

  通信行业:从电信运营角度看,VoIP是一个热点。虽然有电信的封杀,但是VoIP普及化是迟早的事情,运营商宜疏不宜堵。同时,作为设备提供商的UT斯达康向IPTV产业艰难转型是值得让人思考的案例。

  PC行业:HP是一匹黑马,过去两三年杀得很厉害,去年上升比较快,相比较而言,戴尔的增长有些乏力。而网络方面,基于路由的安全是大的趋势。

  软件:软件方面一个大的趋势是离岸外包,没有特别大的企业,东软做得不错。

  风云人物:2005年,能够值得一提的人物,马云之外,李彦宏也许算一个。

  总结:2005年我觉得挺平静的1年,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什么觉得特别棒的事情。

  万宁:IT成为企业运作的基石

  联想收购IBM PC称为风云事件一点也不为过,联想克服了种种障碍,甚至有美国参议员的阻挠。而完成初步的整合,对于联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年,收购的事件不仅仅这一件,但是联想作为中国IT企业的代表,对于中国IT界影响很大。

  虽然华为在通信行业起步晚,但是始终能坚持在专利、高端技术的研发领域走在中国企业乃至国际巨头的前列,而今年在某些领域,例如3G、NGN等,他们申请的专利和递交的论文,在全球保持领先。这是值得IT界关注的,过去我们以业绩论英雄,华为不但在国内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欧洲、俄罗斯,屡获大单,其研发中心的成绩也相当出色。华为作为风云榜的企业有充分理由。

  百度股价也是一个风云事件,并不是因为它成功上市,而是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具有“风云”的素质,中国市场的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了李彦宏这样的机会,中国的市场也给了一些企业呼风唤雨的环境。

  真正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事件,今年没有,相较于前两年平静许多。

  风云人物:柳传志,他操盘收购IBM PC精彩之极。我个人很佩服;任正非,他对市场和企业长远的发展值得研究;IBM的周伟焜将IBM在中国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功不可没。

  总结:随着技术的渗透力不断提高,从表面上看,IT仿佛越来越不重要了。 IT的普及使其退居幕后,成为支持整个企业运作的基石。2005年,中国的IT业从量到质发生了的转变,过去我们谈IT的普及化、信息化,随着量的积累,现在大家认为IT是一个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应用。

  周鸿袆:互联网本土化的执行力

  李彦宏带领的百度在国内搜索取得了很不错的优势,上市的表现也非常好;TOM的收入已经领先新浪和搜狐,在无线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王雷雷的成绩很不错。

  总结:中国互联网竞争刚刚开始,潜力非常大,现在下结论谁是老大,言之过早。互联网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国外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基本上没戏。互联网是一个奇怪的市场,本地化、文化、用户习惯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外公司不能仅靠技术和资金优势就能简单胜利,中国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基本上是中国本土公司的天下。WEB2.0不值一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在市场中拼上过,缺乏实际企业的操作经验,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突破,只是把美国的东西拿过来复制一下而已。

  互联网每一个方向上都还有很多机会,关键看执行力和创意,怎样去把握,创意也没有以前值钱了,相比较执行力更重要。

http://www.ppzw.com/ppzt.asp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