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房地产处在历史节点,宏观调控目标尚未完成

房地产处在历史节点,宏观调控目标尚未完成

作者:     转贴自:中新网    点击数:1047


    中国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十一五”规划中,能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房地产宏观调控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全局。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尚未完成。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作为中国经济母体的一部份,房地产业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的种种弊端。事实上,中国的房地产业十分脆弱。有官员指出,房地产 市场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房地产业最大的表面化问题是行业暴利,大量的社会财富被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一些地方投资增幅过快、房价上涨过高。在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地方,伴随着商品房结构的不合理,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上涨与投机性购房相互推动,带动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投机增多,泡沫出现,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埋下了隐患。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作为全局的关键,顺理成章地成为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房地产走到历史节点

  2004年政府部门已从资本金入手,以房地产业为先导,开始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在取得初步效果后,两年来,宏观调控始终未停止。今年,进入“金九银十”的房地产传统促销旺季后,在反复的市场博弈之下,宏观调控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引领房价的上海楼市,仍然“跌跌不休”。

  但是,文章指出,在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忧虑也随之而生。房地产业一打喷嚏,GDP增长就呈感冒的局面,正是由于地区性的投资比重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从北京来看,近几年房地产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这种“一头沉”的投资结构明显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尽匹配。对房地产等行业的宏观调控,正是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投资机构和产业结构。从短期看,来自房地产的投资下降,将会连带GDP的增长降低2~3个百分点,但是,它所带来的结构性改变却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内受益,同时也将反过来促进房地产业的新一轮健康发展。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对房地产业进行合理引导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伴随着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长期任务。作为前十个“五年计划”的终结,“十一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的“十一五”规划中,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房地产宏观调控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全局。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尚未完成,并且正处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关乎全局。

  房地产背后三重搏弈

  文章称,“房地产热”是中国当前最复杂也最有趣的经济现象,各方对其的关注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随着中央政策指向的明确,各地也结合当地市场状况积极制定控制商品房短期价格上涨的管理细则。几个月前还似乎不可撼动的商品房价格开始波动,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境也随之一波三折;同时,各种传媒也积极传播着经济学家和开发商们都振振有词、实质却完全相左的言论。房地产这个最年轻、同时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力量,正与行政力量进行着自改革开发以来最为精彩的博弈,甚至搏杀,并将最终导致行业内部集约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政府内一个跨部门行业综合管理体系形成的可能。

  拋开市场上预测商品房价格涨跌的伪命题。有学者曾指出,目前市场上关于“消费、投资与投机”的争论,以及在频频出台的政策背景后面,都深刻反映出不同利益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三种搏弈,概括起来是:第一,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方式及未来利益分配上的搏弈;第二,央行与外资在汇率变化上的利益搏弈;第三,随着传统盈利模式的渐行渐远,房地产商与市场争夺最后的超额利润。无论如何,商品房开发已经不再被视为简单的消费品生产,其投资品供应的特点越来越显现。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国家推出宏观调控,原因之一是因为常识已经缺位。宏观调控要唤回常识,要唤回常识也要付出代价的,这也是常识。

  文章指出,中国的百姓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关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这是因为中国步向市场经济后,各阶层的利益在金融市场、贸易市场、房产市场、物流市场等各种市场充分博弈,国家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通过这些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现在的百姓关心政策,就是在关心自己的利益。

  一个股市,一个房市,在最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市民的经济利益。宏观调控开始后,对房价的敏感有如条件反射。中低收入百姓关心的是房价能跌吗?什么时候跌?但是,因为已经造的房子本来不是为你造的,跌了也与你无干。每平方1万元,跌去两千元,你照样买不起,即使跌到“中价位”的6,000元,工薪族你还是买不起。再跌?再跌下去你首先关心的不是房子,而是肚子了。

  有学者说,目前中国城市的“改造”运动是一个地方政府造就的大规模的寻租空间,这个寻租空间,是几乎所有的金融部门都参与进去的,同时,相当数量的外资也参与了进去。房地产就象发酵面团,因为这个发酵面团已经撑大了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一旦要否定寻租行为的价值,其后果必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样,房价高了,百姓买不起,还要承受因房价高带来的其它涨价效应,而房价跌了,百姓不一定就能买上,反之同样要承受因为发酵面团“缩水”造成的真空压力。正因为如此,中央政府才不得不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得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全国性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