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个人理财处境尴尬,收益与预期差距不小

个人理财处境尴尬,收益与预期差距不小

作者:     转贴自:今日商报    点击数:974


  “人民币理财年利率只有3%左右,与一年定期存款2.25%相比也相差无几。和我们心里预期的5%年收益率存在不少差距。”采访中市民章先生的话颇有代表性。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理财师们表示,现在个人理财让他们也很尴尬,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钱放在银行里实在太“瘦”了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一项关于个人理财的调查显示,目前虽然银行推出了人民币理财、基金等理财产品,但不论是品种还是回报利率都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在银行理财存在两种人群,有一些人手头有50万,如果能保证5-10%的年收益,会毫不犹豫的把钱存银行。还有一些人他们很有钱,多数自己做生意,他们自己打理资金,银行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资金流动库。按他们的话说,钱放在银行理财实在太“瘦”了,不如滚动做生意。

  银行理财难以满足市民高收益需求。目前南京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年收益最多还不到3%。外汇结构性存款虽然年收益能达到5%,但其往往与衍生金融产品挂钩,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还要承受人民币升值的风险。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在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的现状下,实现理财品种多元化是很难的。

  拥有多少钱可称理财

  铺天盖地的理财宣传,难怪让市民认为个人理财是老百姓的事。理财经理省中行零售业务部的杜梁平感叹说,其实在国外个人理财是高端客户的盛宴,理财经理通过专业运作,敏锐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比如,美国的量子基金就是专为富人服务的理财基金。理财面涉及一生的生活规划、税务规划、遗产规划等。

  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对于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来讲,理财的门槛最高在50万左右,甚至1000元买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也被银行冠之以理财,难怪老百姓对理财的期望值偏高了。而且对大多数刚刚小富的中国人来说,往往不愿承担高收益带来的风险,理财经理也只好用低风险的银行产品满足其需求。

  理财要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

  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导杜亚斌教授认为,国内理财现在面临自身困扰,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尴尬之中。现在理财产品并不算少,但收益普遍偏低,成了花架子。其实市民需要的增值服务,需要理财经理们通过更高水准的理财水平实现,而不是向以前靠吃政策性大锅饭,首先要实现理财基金本身的优胜劣汰,在政策放开后走进国际市场,具备与国际基金同台共舞的能力。仅提供一些机场贵宾室和绿色通道等一些客户认为可有可无的服务,是无法吸引高端客户目光的。理财只有自身通过洗礼走向成熟,才能赢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