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京东跨界造车,打造行业“生态共生”新范式

京东跨界造车,打造行业“生态共生”新范式

作者:     转贴自:北京商报    点击数:33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51112215539891.png740)this.width=740>

近日,京东集团在“11.11惊喜开放日”现场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广汽集团共同推出“国民好车”项目。这场由电商巨头、动力电池霸主与国有车企龙头联袂打造的跨界合作,不仅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迈入“生态竞争”新纪元,更以“用户共创+全链协同”的创新模式,为万亿级汽车消费市场注入全新动能。

活动现场,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这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而是通过三方优势互补实现‘1+1+1>3’的生态重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强调:“从整车制造到用户服务,我们将以‘移动生活价值创造者’的全新定位,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边界。”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51112215451537.jpg740)this.width=740>


跨界逻辑:从“零售商”到“生态服务商”的蜕变

京东此次入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造车”,而是以“汽车消费全链条服务商”的定位重构产业价值链。通过整合用户洞察、零售渠道、仓储物流三大核心能力,京东将汽车消费从“裸车销售”升级为“一站式配齐”的体验闭环。据京东官方数据,项目启动两天内便收到约17万份用户定制方案,这种“用户共创”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汽车研发的封闭体系。

这种定位源于京东十年汽车生态的沉淀。从2015年投资蔚来汽车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京东经历了从资本试水到系统化运营的蜕变。2022年“京东养车”品牌的推出,更是补全了线下服务网络的关键一环,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此次与广汽、宁德时代的合作,本质上也是将这种生态能力与整车制造、电池技术深度绑定,构建“需求洞察-定制研发-渠道触达-服务保障”的闭环。而且,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天然具备高客单价、强体验需求与复杂售后链路的特性,使得“生态化生存”成为可能。

产业变革:从“竞争”到“共生”的生态革命

这场跨界革命的深层逻辑,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技术单点突破”向“系统能力决战”转型。

业内专家分析,这种转型在技术层面体现为基础芯片、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核心技术的链上合力攻关;在人才层面则要求培养既懂车辆设计底层逻辑又通人工智能算法的复合型人才;在生态层面更推动着从“竞争”到“共生”的范式转变。

最终,这种跨界融合落脚于用户价值的重构。京东的“国民好车”项目通过用户共创,使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例如,通过京东App搜索“国民好车”,用户可向新车提建议,参与从功能设计到续航方案的全程共创,重构人与车的关系。

挑战与未来:生态竞争的破局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华为、小米、恒大、宝能、乐视、创维乃至五粮液等企业均曾涉足造车领域,行业呈现出资本跨界频繁但结局分化明显的特征。在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突破50%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比拼,超过半数经销商陷入亏损,部分合资品牌退出,新势力倒闭频发。

尽管市场环境严峻,但广阔的大市场基础不言而喻。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100万辆,渗透率持续攀升,已接近五成。而且,成熟的产业链也赋予了行业强大底气。

因此,京东才能坚定推进汽车领域布局,以服务商角色重构汽车消费链条。当然,这场生态革命仍面临产能过剩、技术标准碎片化、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但正如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所言:“当京东的消费洞察遇见广汽的制造底蕴,当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络遇见京东的仓储物流,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遇见技术的持续进化,一种全新的产业范式正在形成——竞争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生态协同;增长不再依赖单点突破,而是系统能力;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价值共创者。”

可以说,这场由京东、宁德时代、广汽联袂演绎的跨界革命,不仅是三方资源的简单叠加,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重构的里程碑。它昭示着一个真理:在智能电动时代,真正的产业变革不是“谁取代谁”,而是“谁更懂共生”。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驶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汽车产业边界也将因融合而持续拓宽。(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