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成了当下餐饮行业的“热词”之一。今年以来,餐饮企业在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并透露出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规划,以不同形式扩大品牌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国内餐饮竞争激烈,餐企试图在海外市场寻求新曲线,而许多企业更是看到这块市场的潜力,给出了首日营业额上万、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九成等成绩单。
瞄准海外市场
随着行业回暖和进入新一轮调整期,餐饮企业“出海”寻找增量的诉求更为迫切。今年以来,餐饮企业纷纷宣布出海或是加码海外市场,涉及品类涵盖茶饮、咖啡、快餐等众多品类,布局方式包括直营和加盟等多种形式,足迹更是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
2023年8月,在2018年首次走出国门的喜茶于英国伦敦开出了首家门店,同年3月还宣布了开放海外市场的事业合伙人申请。同月,库迪咖啡宣布开启国际化战略,海外首店选择落户在韩国首尔,并启动全球合伙人招募行动。与库迪咖啡颇有渊源的瑞幸咖啡今年4月在新加坡两店齐开,在海外市场讲起了新故事。
不仅如此,许多餐企纷纷给出了对于海外的布局计划。不久前提交上市申请的茶百道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认为海外存在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式茶饮市场,计划将门店扩张至海外市场,未来将优先拓展东南亚市场。再之前,呷哺集团今年成立了“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
不过,相较于较为熟悉的国内市场,餐企在出海时也发现了二者的不同。此前,九毛九集团副总裁赵媛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海外的消费群体非常注重食材、服务、用餐体验和氛围等方面,外加海外市场的商业规则和法律环境与国内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必须做好相应准备。例如,面向本地客群的品牌打造、建立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商业环境的熟悉、本地化员工招募与培训系统等方面。
寻求更广阔空间
企业纷纷加速出海的举动并非毫无缘由,从市场方面看来,国际中餐市场仍有较大潜力,从企业端看来,餐企在布局海外市场时的确尝到了一定甜头。九毛九集团副总裁赵媛媛曾指出,海外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蓝海。继国际交流逐渐恢复正常化,海外市场也随之重回中国餐企的战略方向中,这也有助于提升中餐在全球餐饮市场上的位置。
的确,这片“蓝海”仍有增长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国际中式餐饮市场由2016年的2818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3343亿美元。尽管2020年市场规模因疫情而减少,唯有国际中式餐饮市场开始复苏,并预期由2021年的2611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409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4%。
当然,随着国内餐饮市场渐渐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企业也想通过出海掘金寻新增量。今年2月蜜雪冰城悉尼首店试营业,首日营业额便突破2.4万元人民币。
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餐饮品牌纷纷出海主要是为了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机遇,追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出海对于提升相关餐饮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化竞争力,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找准有效的市场定位
奶茶、火锅、烤鱼、麻辣烫、烧烤等中式美食在多个国家掀起热浪,“中国胃”逐渐出现在世界各地。然而,当餐企进入到新国度,就要学习并遵守新的游戏规则。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餐饮文化产生了更多兴趣,这为品牌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其次,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的饱和度较高,品牌需要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但品牌还面临着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消费习惯和法律法规等,并重新建立声誉和认可度等挑战。
梁振鹏进一步指出,品牌在布局海外市场时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法律法规等因素,以便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其次,品牌应该注重产品的本地化,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口味和消费习惯进行调整和创新。此外,品牌需要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另外,品牌还应该注重营销和品牌传播,通过合适的市场推广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的确,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餐企做的不仅仅是生搬硬套这么简单。
的确,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餐企做的不仅仅是生搬硬套这么简单。朱克力表示,餐企在布局海外市场时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消费习惯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同时,餐企在布局时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需求,还应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牌和服务等方面来在海外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