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讨论2022年品牌去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市场。
其实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中国消费增长背后的动力,我认为没有改变。中国4亿中产,努力打拼之后需要自我补偿和自我奖赏,这种需求没有改变。中国4亿中产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那种需求,其实没有改变。我觉得4亿中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没有改变。爱吃、爱美、爱健康、怕老、怕累、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刺激,三爱三怕三缺,如果你的事业在三爱三怕三缺当中,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740)this.width=740>
但中国的消费分级会越来越明显,大众是清单式消费,中产人群是冲动式触发式消费;大众是趋同化消费,中产是趋优化消费;大众在乎的是那些功能化的东西,中产在乎的是美学的、精致的、健康化的消费。所以我觉得,中国4亿的中产,消费升级的总体方向我认为没有改变,他们正在经历从性价比的追求,到颜价比、颜值高不高?再到心价比,有没有抚慰心灵和情绪?从这些角度来做到消费跃迁。
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什么在这场疫情当中在变的?相比2020年,我觉得挑战显然是越来越大的,因为原料成本在上升,流量成本在上升,但消费的增速在下降,消费的信心受到了冲击。
我们也看到人口红利变了,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拐点,但行业的供给却是持续攀升。所以我觉得中国非常多的行业,进入了一个存量博弈的时代,存量博弈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量价齐杀,价格的血战。所以促销有没有效?生意不好的时候,促销有效啊。起步有效,后来就不促不销,促了也不销,你的促销会迎来竞争对手更大一轮的促销。搞流量有没有效?也有效。起步的时候有效,但是精准的流量就这些,很快就进入了瓶颈。所以我觉得在一个过剩的时代,实际上你可以发现,真正的销量的增长,来自于消费者指名购买,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这个品牌被消费者指名购买,才能迎来持续地上升。
我觉得流量红利变了,所以我们抓住每一次流量红利,发觉来得快的,通常去得也快,短期的快感带不来你长期高质量的发展。流量是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啊?这几年大家都好像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流量,但实际上流量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流量只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淘宝为什么有流量?因为它是万能的淘宝,找不到东西你找淘宝啊。天猫为什么有流量?品牌旗舰店都在天猫啊。京东为什么有流量?上午买下午就能到啊。所以你可以发现,流量只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
大家都在讨论算法,其实即使你会更多的算法,你怎么算也是算不过平台的,算准人心才是品牌更高级的算法,这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实际上广告媒体行业在五年之前有句话,说凡是算不出ROI的广告都不该投,现在呢,凡是能算出ROI的都太难投。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经常讲,销售额=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但是什么是流量?打造品牌深入人心,才会有持续免费的流量,品牌力才是流量的转化率。客单价靠什么?靠品牌的势能,品牌势能高,才能带来产品的溢价能力。所以我觉得,没有抢占心智形成指名购买,那价格会越促越低,流量成本会越来越高,最终利润会越来越远。
我觉得中国商业战争的核心要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早在短缺经济的时候,生产端最重要;到第二阶段是渠道端,渠道渗透率高,或者谁会玩网上的流量最重要;现在生产端过剩化,渠道端同质化。在这个情况之下,在一个过剩的时代,每个品牌必须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回答一个问题,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大家经常在说,现在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疫情的影响,线下流量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们也看到传统的电商增长不再。但实际上我们换一个问题问,面对这么多的挑战,我们只问一句话,消费者如果真心想买你,想指名购买你,他会找不到你吗?
所以我们会发现,凯度就说了一个问题,作为全世界做大的研究公司,它说其实一个优秀的品牌,70%的销售是由品牌指名购买构成的,而30%的销售来自于短期的促销和流量转化。但中国大部分的新国货把90%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效果立马可见的促销和流量当中,可能这些促销和流量能帮你完成下个月的销售额任务,但是只要品牌不能够指名购买,也是很难取得应有的利润的,你最多是个工厂利润。
所以品牌的作用是什么?品牌的作用,第一是要有个爆品产生,你要破圈,带动短期的销售,成为一个更大销售规模体量的公司。第二是要防卷,因为你这个爆品马上就会有很多同质化的产品来追随你,这个时候你如何遏制同质化的竞争?很重要的问题是在消费者心智中,你等于一个特性或等于一个品类,你的品牌就会成为坚固的品牌资产护城河。
所以怎么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属于你的“那句话”、“哪个词”呢?老大叫封杀品类,上天猫就够了,别的地方不用去了;老二叫占据特性,多快好省上京东,上午买下午就能到;老三叫垂直聚焦,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唯品会,在特卖领域更专业更专注;老四叫拼多多,开创新品类,拼得多省得多。实际上你可以发觉,开创新品类的往往后面就成了一个巨无霸企业。
实际上一条好的广告语,很重要的是你的竞争战略的浓缩,它是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其实它应该符合三个标准。它是你的产品优势点,而且是跟竞争对手的差异点,而且是消费者的痛点,缺一不可。(比如)是你的优点,跟竞争对手没什么差别;是你的优点,跟竞争对手很大差别,但消费者不关心这个问题,都不行,所以它必须是三点和一。如何看你已经三点和一了呢?我觉得有三个评价标准,顾客认,销售用,对手恨。比如说,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预防上火,顾客认不认?顾客认!销售用不用?销售会用的往往是对的。对手恨不恨?就今天做凉茶的人要去卷王老吉,你可以发觉,很难卷得动。这就是它有很强的护城河。
所以“找对词”很重要,找对一个差异化的价值是第一步。第二是要抓住时间窗口,因为你领先对方三个月、六个月、至多不会超过一年,抓住这个时间窗口,你要采取饱和性的攻击,最后你才能先入为主。中国第一个升空的宇航员叫杨利伟,中国第二、第三、第四个不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原因是先入为主之后,你可以发现他取得了心智产权。果冻我就吃喜之郎,这有什么技术难度吗?中国人能不能做出比喜之郎更好吃的果冻、更便宜的果冻、更健康的果冻呢?都有可能,但实际上不能。无论在线下,在柜台上有多少个果冻,在消费者心智中,果冻我就吃……他条件反射的就会出现喜之郎。除非你开创了另外一个,溜溜梅的果冻,它叫做溜冻、梅子冻,它可能是新的品类,才会引起消费者真正的关注。
2022年,我觉得品牌营销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人口增长的红利的确已经结束了,但我相信人心增长的红利,人心的红利还有待挖掘。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了,但我觉得品牌的红利正在归来。疫情是个很大的冲击,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疫情恰好是品牌力的试金石,危机当中正是强品牌的大机会。大家可以看到,品牌永远是这个商业世界中最大的马太效应,从长期看来,头部品牌往往吸走了行业大部分的利润,它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每一次疫情和危机之后,品牌集中度只会越来越高,因为危机和寒冬的到来,也会清扫市场。这个时候恰恰是强品牌在赛道上发力前冲的机会,很多强品牌在那个时候选择的不是踩刹车,而是踩油门,因为每一次危机都是品牌集中度上升的巨大的机会,强品牌需要发动一场战役去夺取更多的份额。
所以我觉得企业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雄心和定力。一个品牌的笃定来自于,你坚持去做那些品牌该做的事情,能够享受它时间带来的复利,在于你在危机时候敢于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因为管理从来不是管理结果,而是管理因果,因果对了结果自然就是对的。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