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依法严打空瓶回收造假行为

依法严打空瓶回收造假行为

作者:胡立彪    转贴自:中国质量报    点击数:1084


740)this.width=740 alt=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2524172828298.png border=undefined>

前不久,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真瓶装假货”售假案件,引起广泛关注。2020年7月,一用户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售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引起扬州警方注意。经查,涉案团伙从二手平台购买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将正品化妆品掺假稀释后灌装,冒充成代购版本在网购平台对外低价销售,非法所得金额达3100万元。
 
多年前,市场上曾出现回收高端白酒原装酒瓶灌装劣质酒冒充真酒销售的现象,经过有关部门持续不断严控严打有所收敛。目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真瓶装假货”现象,从做假流程和行为属性看,可以说是白酒市场“真瓶装假酒”现象的翻版。
 
据媒体调查,在化妆品造假的各环节中,仿制瓶子难度大、成本高,而消费者辨别化妆品真伪多以瓶子为依据,这就使得造假者打起回收正品空瓶的主意。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化妆品空瓶买家更看中市场售价较高的国际知名大牌,如赫莲娜、海蓝之谜等。影响这些化妆品空瓶回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正品化妆品市场售价是空瓶回收价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某知名品牌一款50毫升装的面霜市场售价为3500多元,其空瓶在二手平台的回收价可以达到200元至500元。而同一品牌化妆品空瓶的回收价格,会因版本、批次、保质期不同有所起伏。
 
颇具吸引力的回收价格,难免会让一些手头有闲置正品化妆品空瓶的人动心。然而,法律人士提醒,无论从维护自身权益角度,还是从保护市场环境角度看,都不应该出售化妆品空瓶,每售出一个化妆品空瓶,就意味着有一个消费者买到假货。作为出售空瓶的消费者,若主观上并不知晓空瓶被回收后的用途,其出售行为也是偶尔为之,一般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若主观上明知他人收购空瓶是用来造假,且客观上积极帮助,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被认定为共同犯罪,这时他就成为造假者的帮凶。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真瓶装假货”售假链条中,最大的伤害制造者是回收空瓶然后造假售假者。从法律性质上分析,造假者回收化妆品空瓶后灌装假劣产品出售,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法律规定,同时,这种行为是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违反《商标法》相关规定。“真瓶装假货”售假严重损害用户和消费者利益,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按照我国《刑法》相关条款,应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论处。
 
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回收空瓶造假行为。针对空瓶回收多在线上交易的特点,要阻断交易链,首先要压实二手交易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责任。平台方要建立审查机制,对各类回收信息及其发布者要严格审核,发现不合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相关监管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线上管控与线下执法相结合,依法从重从快查处违法行为,全方位阻断空瓶回收造假链条。同时,要加强宣传,让民众了解空瓶回收造假真相,增强防范意识,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形成社会广泛监督的网络。
 
在此基础上,还可探索“疏”的方法。有人建议,品牌企业可参照家电行业“以旧换新”模式,通过提供一定的优惠奖励,把消费者手中的空瓶及旧包装回收回来。这样做既可以体现企业在环保、公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也不失为一种促销手段,还能更好地打通包装流转的正规通道,保护品牌不受假冒伪劣商品的侵犯,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