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监管部门可效仿“零团费”的监管模式,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特性,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厘定保险产品的成本底线,明确保险企业不得以低于成本价、不合常理的低价产品或者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投保。 江德斌 1元即可买保险,约等于用户可以免费拥有保障。如此低廉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犹如天上掉馅饼,令很多人为之心动,随即转为下单行动。但“1元保”多是一种营销套路:其实是“首月交费1元”,消费者下单后就被平台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次月开始就会被扣除远远多于1元的保费,有的月保费高达数百元,而对于这些扣款消费者往往毫不知情。部分“1元保”产品还涉嫌捆绑消费,并存在退保难、套路贷等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1元保”打着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旗号,消费者误以为是互联网领域的平台补贴手段,实则是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炒作噱头,以超低价作为导流工具,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而且“1元保”商业模式较为隐蔽,其利用保险产品的专业性特征,将自动扣费标准、退保限制规则等隐藏在合同里,普通消费者难以搞清楚保险条款,容易轻信广告宣传,进而被蒙骗。 此种销售模式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监管部门已多次进行整治。2020年12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问题,对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予以通报;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营销行为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警惕“1元保”等套路保行为。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吸引消费者关注,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借鉴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模式,“1元保”就是基于流量思维的营销套路。显然,此种思路过于短视,患上了互联网平台的“流量至上”病症,缺乏培育市场、服务消费者的耐心,盲目追求业绩增长,丝毫不顾及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由于“1元保”缺乏规范,衍生了诸多消费欺诈现象,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必须予以重拳打击。监管部门可效仿“零团费”的监管模式,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特性,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厘定保险产品的成本底线,明确保险企业不得以低于成本价、不合常理的低价产品或者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