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过去半年来,特斯拉一反过去“价格屠刀”的形象,数次对旗下车型涨价,提早下订的人则发现,自己的新车竟能像理财产品一样升值了。部分购车者选择将“账面”上的浮盈落地。由于特斯拉的交付周期往往需要数月,不少去年在价格低点下订的人,在即将交付之时,将订单或者新车转卖给他人,以此赚取不菲的差价。
740)this.width=740>
实际上,已经上户并且使用过的汽车已是二手车,重新放到市场上显然不可能以新车的价值衡量。但不断上涨的汽车价格,还是在让已经购买者有一种很嗨的感觉。至于转卖订单,因为提车时间往往已经临近,买家买的相当于是现车。在明显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专业人士也早已下场。
对于特斯拉而言,现在的订单即便不是真实车主的购车订单,其实影响不大。至于提车之后是否会再经转手,价格涨了多高,这个和特斯拉就没有关系了。特斯拉如此能成为车界的现象,的确是给国内汽车厂商上了一堂课。
一个汽车品牌能带来持续上升的预期,产品价格就像其市值一样节节上扬。这就让该汽车品牌悄然摆脱了基本的出行交通工具属性,上升为社会阶层和身份辨别的一个标志。如果加上供应链和原材料的紧张,带来价格的上升,反而更让追逐者有一种买对的感觉。正如买楼之后升值了,是会让购房者沾沾自喜到处宣扬的。相反,如果买后降价了,会让用户发自内心的不满。这种不满表现为一种被占了便宜的懊恼,还有一种身份掉价、降为平民的潜在感觉。
所以特斯拉要让市场追逐,树立成功产品的象征,涨价是必然的,无论这种涨价是不是出于成本考虑。对于用户来说,则是希望能用比将来更低的价格或者更短的时间购买到手,甚至不惜冒着交易的风险去购买。这一点来说,却是和特斯拉营造的品牌形象背离的。因为特斯拉是不愿意让自己的产品到二级渠道去交易的。因此,特斯拉迟早会通过增加定金或其他条款来加以限制。
当初特斯拉作为价格屠夫的方式,和常规的优惠降价,其实也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主动的官方行为,是带有标杆性的,是要确立汽车价格区间的洗牌行为。因此,它的动作是会引发汽车界的反应和对标的。相比之下,我们更常见的是汽车不好卖了,经销商纷纷降价促销。结果价格是降下来了,量是短期上升了,利润也接近无了。以至于为了把价格重新提上去,就得不断的推出换款、上新款,周而复始。(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