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停车难催热“停车经济”

停车难催热“停车经济”

作者:     转贴自:民营经济报    点击数:1856


    随着我国私人汽车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增长与停车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有数据表明,国内城市每4.84辆机动车才有一个合法的停车位,有的城市平均每31辆车才配有一个停车位。权威部门测算,2010年我国轿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停车位需求按1∶12计算,总共需增加停车位480万个。有专家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城市智能停车国际论坛上建议,政府应整合区域停车资源,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停车产业尽快做大。

    停车经济·国外美260亿美元/年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已成为大产业。美国的停车产业每年大约收益260亿美元,提供约100万个就业机会;泰国1998年房地产萧条时,投资者把过剩的公寓改建成停车楼,将萧条的房地产市场转化成了火爆的停车市场,很快收回投资。停车经济·现状开发商开始抢滩

    由于看好“停车经济”,国内一些商家和开发商已开始抢滩。重庆市加州停车场是一个普通型的停车场,有车位400个,90%以上的车位都不空闲;按每个车位每月300元计算,每年停车费收入100多万元。重庆市市政管理处停车办有关人士说,除了停车收费以外,很多小区的停车位像商品房一样在市场上销售,一个车位少则几万元,多则20万元以上,许多开发商已从中获取巨大利润。

    停车经济·方向立体停车是首选

    在近日的中国城市智能停车国际论坛上,专家认为我国立体停车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关专家指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将是未来几年内停车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立体停车库,成为许多大城市解决这一难题的首选之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优点是,占地面积约为平面停车场的1/2至1/25,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每个车位投资约3万~12万元;存取快捷,一般一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此外在防盗性和防护性,以及改善市容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停车经济·行业钱袋子越来越鼓

    目前,我国已有十多家生产智能车库的公司,并已尝到市场的甜头。山东莱钢泰达车库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立体停车库生产企业,据董事长郭守锦介绍,如今这家企业已在北京沿长安街一线的LG大厦、最高人民法院、世桥国贸等处建设了立体停车库,其中LG大厦的升降平移式车库有500多个车位,代表了当前业界水平。

    郭守锦认为,虽然我国智能停车产业只有五六年的规模化历史,但泰达等公司的实践表明,立体停车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他自信地说:“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投资者一旦进入这个产业,钱袋子就会越来越鼓。”

    停车经济·尴尬高投入望而却步

    然而,在目前国内城市,一方面是利润尚显微薄的普通停车场收益,把众多投资者挡在了停车市场的边缘;另一方面大型立体车库的高投入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停车位买卖都处于“合理不合法”的尴尬境地。严格来说,国内目前仍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停车位可以自由买卖,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车位属于配套公共设施,原则上不能进行买卖。目前一些城市流行的“车位买卖”其实是一种变相买卖,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长租和赠送。(记者 吕福明)

    【新闻链接】部分大城市停车费标准杭州每小时最高30元

    自9月1日起杭州西湖景区停车场按不同时段收费将大幅度提高,黄金周小型车白天每小时最高30元,双休日每小时最高20元,周一至周五每小时最高10元,夜间每小时最高5元。深圳最高升幅达320% 近日,深圳大幅提高停车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

    深圳市区一类地区公共停车场工作日高峰时段3小时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到21元,提价幅度为320%,综合提价幅度为130%。

    广州阶梯式收费将实行

    中国权威的环保专家、交通专家和经济学家日前就广东“绿色交通”问题贡献了不少良策。有专家大胆提出:“广州要尽快实行停车场阶梯式收费,停车费最高可涨到每小时50元。”

    北京一个月要花880元

    在北京金融街工作的吴先生算了一笔账,停车场一小时5元钱,每天按8小时算,一个月就是880元,一年下来,为了停车就要多花一万多元,实在心疼。于是吴先生只好在周围胡同里“打游击”,“来这么早就是为了抢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