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经济学家张燕生:河南要重视大学更要重视职业教育

经济学家张燕生:河南要重视大学更要重视职业教育

作者:郝瑞铃    转贴自:河南商报    点击数:8991


740)this.width=740 alt=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21241762475.gif border=undefined>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文 受访者供图

2021年,从河南省第一个智慧岛挂牌,再到重建重振的河南科学院揭牌,从人才强省战略到呼唤院士返豫,河南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对创新人才的渴求。

新的一年,人才强省怎么建?如何才能让人才这股源头活水滋养科技创新?如何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

年末岁尾,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一起聆听他的建议与思路。


河南创新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二方阵偏后位置,但潜力很大

河南商报:创新怎样成为驱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张燕生:首先要确认河南的发展阶段。

我用一个指标(研发经费投入/GDP)看中国,可以把中国的省级经济分成三个不同发展动能驱动的阶段。

有6个省市现在处于第一方阵——即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方阵,这6个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其研发强度超过发达国家(OECD)的平均水平,这些省市的创新人才、大学、科研院所、创新驱动的龙头企业是最多的。

第二个方阵研发强度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高于1.6%的标准线,这个方阵有12个省市,河南2020年研发强度1.64%,排在第二方阵靠后的位置,第二方阵的发展动能是靠投资驱动,拥有的大学、科研院所、创新驱动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

第三个方阵则是研发强度低于1.6%,发展动能依然是资源驱动,大约有13个省市自治区。

河南属于第二方阵投资驱动板块偏后的位置,那么这种情况下,河南怎么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能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发展成为第一要义?

我认为首先要用好河南现有的创新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严格讲,河南是人才大省,现有的人才、现有的大学、现有的科研院所、现有的产业基础的潜力如果能发挥好的话,我觉得河南的创新潜能是非常大的。

释放创新潜能要解决三个问题

河南商报:怎样才能释放现有的创新潜力?

张燕生:要想充分发挥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潜力,首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体制机制。“河南人+好制度”,什么是好制度?要思考现有的人才体制机制是否符合常识,符合规律、符合基本逻辑,是否做好了科技创新“十年磨一剑”的长期准备,是否有构建符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等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创新内在规律的相关体制机制和激励安排。

河南有很多世界上优秀的人,河南人的聪明才智也足够多,但是河南人的创新潜力要释放,就要讲好制度,尤其要有好的营商环境,弄清楚什么是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什么是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什么是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河南其实是一个有活力的省份,一县一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所以说老百姓过好日子的美好愿望在河南特别容易能够实现,这一点要特别坚定,要把每一个人想过好日子的愿望、想通过汗水过好日子的努力释放出来。

第二是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是讲生态环境的,就是要在3岁、8岁、18岁不同成长阶段要有不同的“打法”。河南的科技创新政策也应该注意精准施策,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和目标,不要用18岁的条件来要求3岁的创新主体。创新生态是全方位开放的,创新战略要讲究“来的都是客”,只要愿意在河南创业创新,或者说愿意跟河南创新主体一块从事创新合作的都应该欢迎,这非常关键,河南人要有胸怀,开放创新。

第三要营造跨省域的创新网络。大学少,基础研究有难度怎么办?跨省域合作特别重要;另外河南要学会借力,借全球之力,借全国之力,借全省之力,“力”就是要素,是我们讲的要素禀赋。

要素创造说的是从无到有,没有的时候可以通过合作来做,借全球的创新要素,比如人才、企业等帮助河南建立自己的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补足河南的创新链和短板。

“合格员工”最有用,重视大学还要重视职业教育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短期来看,如何才能让人才这股源头活水滋养科技创新?

张燕生:我认为河南人力资源目前最重要的是培养“合格员工”。

可以学习德国的教育,一半的孩子学知识,一半的孩子学技能,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的中专、职业教育的大专、职业教育的本科、职业教育的硕士班,甚至职业教育的博士班,学技术的孩子也可以做高级技师、做大师,也可以做院士。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不要一说人才就是“高大上”,“高大上”来了没用,合格员工最有用。

有了合格员工,高技术企业就回来了,高技术企业来了,它的高技术研究中心就来了,它的大学、科研院所也会随之而来,然后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也一定会来。如果河南有一支合格的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其他省市、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那河南一定是现代产业中心、现代创新中心。

因此,河南要做好基础工作,培养合格员工,建立双轨制的教育体系,重视大学更要重视职业教育,因为它涉及到建立整个省的产业优势技术。

河南技术创新目前最缺的是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这个解决的是河南中小微企业缺技术的问题,如缺工艺怎么办、缺零部件怎么办、缺材料怎么办、缺概念怎么办等问题。

关键共性技术和合格员工相结合,就会形成河南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第二个重要方面。

河南可以建立“小机构大网络大平台”解决共性技术短缺难题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谁能解决共性技术短缺的问题?

张燕生:大学都是做基础研究的,但大学解决不了应用问题;有的科研院所担负解决应用基础研究,但科研院所解决不了企业缺技术的公共技术开发服务问题;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可以解决自己的开发试验问题,但解决不了中小微企业缺技术的问题。中小微企业也没有能力解决技术研发创新问题,怎么办?那么就要建立一个关键、基础、行业共性技术的服务平台。

例如德国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是弗劳恩霍夫协会,它有72家研究所,2.6万员工,26亿欧元科研经费,其中70%的经费是基于政府和社会捐献,研发创新不用于盈利,不做商业开发,是纯公益技术服务为主的,帮助企业去解决缺技术、缺工艺、缺零部件、缺材料的问题,平台负责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理工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的教授。

但是这样的平台单靠河南、靠深圳、靠江苏都是做不起来的,要学会借力。

平台做不起,但河南可以建立“小机构大网络大平台”,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才都是这个网络里的成员,帮助企业解决缺技术的难题,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技术转让给企业赚钱,帮助企业解决创新的难题。

如果花钱办大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下企业缺技术的难题解决不了,引进人才也很昂贵,引进来还不一定留得住。

所以说用“小机构大网络大平台”的方式,建立起共性技术的平台是最重要的,包括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来帮助解决企业缺技术的问题。

第三个重要方面是,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最薄弱环节是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打通直接融资为河南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服务的通道,实体经济包括现代农业、建筑业、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因此,河南要用好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等资本市场,鼓励河南企业上市、股权融资或发债等,用现代金融为河南科技创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