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煤炭、电力供需持续偏紧,部分地区出现“限电限产”现象。为缓解煤电供需紧张局势,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电价改革迈出一大步。 目前,《通知》下发已满1个月,各地电价有何新变化?电力供应偏紧情况是否有效缓解?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如何改革? ——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有序放开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 “市场煤、计划电”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煤电行业,特别是当煤价上涨明显时,矛盾就更加突出。 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意见》,将实施多年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各地燃煤发电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由市场形成价格。“‘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电价机制的实施,有力推动了电力市场化进程,2020年超过70%的燃煤发电电量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说。 不过,随着全球能源行业出现新变化,今年以来国内煤炭和电力供需出现波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份能源生产情况显示,9月24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1079元、980元和857元,比8月27日分别上涨194、182元和151元。煤炭价格上涨,发电企业燃煤成本等随之攀升,电力供应处于紧张状态。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提出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改革,建立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 此轮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重点改啥? 万劲松介绍,此次改革重点在于两个“有序放开”。在发电侧,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此次改革,明确推动其余30%的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将进一步带动其他类别电源发电电量进入市场,为全面放开发电侧上网电价奠定坚实基础。”在用电侧,有序放开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此前,大约44%的工商业用电量已通过参与市场形成用电价格。此次改革,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尚未进入市场的工商业用户中,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用电量大、市场化条件好,全部进入市场;其他工商业用户也要尽快进入。届时,目录销售电价只保留居民、农业类别,基本实现“能放尽放”。 在交易价格方面,更是迈出一大步,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 成效怎样? ——多数省份顶格上浮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缓解发电企业运营压力,引导用电企业低碳转型 《通知》下发1个月,各地电价改革成效如何?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根据《通知》要求调整了当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机制,部分地区已组织开展此轮电价改革后的电力交易。 改革启动仅3天后,山东省就在10月15日完成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成交电量达110.7亿千瓦时,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上浮19.8%。 江苏省也在10月15日首次完成挂牌交易,并于10月25日组织开展了第二次电力交易,达成成交电量108.69亿千瓦时,成交价格达到基准电价上浮20%的上限。 记者梳理发现,调整电价的省份,多数进行顶格上浮。 根据2021年11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代理购电挂牌交易结果的公告,该公司代理购电交易成交总电量2127465兆瓦时,成交电价461.28元/兆瓦时,按照安徽省燃煤基准价384.4元/兆瓦时计算,电价顶格上浮20%。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上浮,调动了电厂的积极性。 “前段时间煤价比较高,企业处于亏损发电的状态,发电积极性自然不高。”山东省一家燃煤发电企业负责人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之后,当地燃煤发电电力成交价格较以往有所上浮,能有效缓解发电企业的运营压力。 那么,作为买方,用电企业如何看待此次电价改革? 多数用电企业表示愿意承担相应成本。江苏张家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此前限电限产耽误了订单交付,造成较大损失。“这次改革提高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我们更看重如期完成订单,电费上涨一些也可以接受。” 提高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也释放了错峰用电的信号。上海某工程承包公司预算员林楠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明显感受到电价波动,电力供应也处于较平稳的状态。“上海采用的是峰谷电价机制。在电价改革的情况下,出于施工成本考量,未来在项目前期、工期不太紧张的阶段,我们会考虑避开高峰用电,选择夜间施工等方式降低用电成本。”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知》提出扩大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但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高耗能行业无序发展,会增加电力保供压力,不利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万劲松说,如此规定,有利于引导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多上浮一些,可以更加充分地传导发电成本上升压力,抑制不合理的电力消费、改善电力供求状况。同时,有利于促进高耗能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有哪些意义?
——短期看,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长远看,将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电价改革是缓解当前煤炭、电力供需紧张的重要一步。在推动电价改革的同时,煤炭保供、平稳煤价等“组合拳”,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供应方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一天能生产煤炭4万吨,约可发电1.3亿度。10月份,集团自产煤累计完成5064万吨,同比增幅达9.1%。中国华电生产技术部主任郭召松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国华电煤电机组发电量增幅达16.5%,高于企业全部发电量增幅和全国发电量增幅。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全国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和电煤装车快速增加,11月份以来电厂供煤持续大于耗煤,库存日均增加160万吨。11月10日,全国电厂供煤再次超过800万吨,达到814.3万吨;供煤大于耗煤超过200万吨,电厂存煤达到1.23亿吨,可用天数超过21天,发电供热用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煤炭价格正趋于平稳。在近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召开的会议上,10多家主要煤炭企业表态,主动将主产地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降至每吨1000元以下。国家发改委披露,从市场监测情况看,10月下旬以来,全国坑口、港口煤价均大幅下降。 多措并举,保供电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恢复常态,电煤供应明显增加。公司经营区电煤库存回升至9932万吨,电煤可用天数回升至20天。截至11月6日,除个别省份、局部时段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外,全网有序用电规模接近清零。 短期看,电价改革同其他行政、市场手段一同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效保障。长期看,电价改革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在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煤炭行业组长王锟看来,中国正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电价在低碳转型目标下也应有所反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之配套的新型电力供应系统和电价体系需同步推进。” 万劲松认为,从长远看,此次改革将加快推动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发展,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此轮电改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对加快推动发用电计划改革、售电侧体制改革等电力体制其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