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为什么不赚钱,品牌方还要挤破头参与“双十一”?

为什么不赚钱,品牌方还要挤破头参与“双十一”?

作者:     转贴自:中国国家品牌网    点击数:3570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111615430828.jpg740)this.width=740>

2021年的“双十一”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今年10月20号,双十一的预热活动就以一场“打擂台”式的线上直播购物拉开序幕。

10月20日,各大当红主播在直播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引无数路人掏腰包。据相关媒体报道,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吸引了近5亿人次观看,合计成交额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89亿。

“双十一”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种当代集体消费狂欢的现象,无数品牌跻身其中,尽管他们都声称“不赚钱,就为交个朋友。”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赚钱,品牌商还要挤破头参与双十一?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111615134746.jpg740)this.width=740>

参与双十一,品牌需要花费几何?

我们翻开“双十一”的缔造者阿里巴巴的财报可以清晰地发现,阿里零售业务上主要有四个收入的来源:

一.关键词竞价搜索排名

这项业务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百度的曾经的主要利润也是来源于此。

商家在淘宝、天猫的竞价系统中,对关键词单价进行出价,比如:消费者在天猫、淘宝App搜索“电饭煲”,购买该项服务的电饭煲商家的商品会优先出显示在消费者的眼前。

二.信息流推广营销服务

这项业务同样我们同样熟悉,就是通过算法将商家的产品或者服务推向潜在购买者的浏览页面,并通过点击次数来计算相应价格。

三.展示营销服务

也就是常见的app开屏、浏览页面广告位以及相关活动页面,可以这么说,你在购物网站上被动看见的任何商品,都已经在暗中标注了价格。

四.交易佣金

淘宝、天猫等平台会依据商家的成交额,收取相关的费用。相关资料显示,平台抽取交易佣金大概在0.3%——0.5%之间。

这四项业务占品牌方需要花费多少呢?

根据阿里财报显示中位数为5%,日化、美妆等相关品类会更高。换句话说,品牌方每在淘宝、天猫销售100元商品,就需要给阿里支付5元的交易成本。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11161533641.jpg740)this.width=740>

我们再来看10月20号这一天,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产生的189亿的交易额当中,我们按中位数5%来计算,阿里大致能赚取10亿元的收入。

而上述四项业务,在2020年全年给阿里带来了3500亿元的营收。

换句话说,品牌商们要开拓线上渠道,首先就要给阿里、拼多多等线上平台缴纳不菲的费用。(至少5%)

而当下最火的直播购物能为品牌方节约上述相关的费用吗?

不能,甚至花费会更多。

首先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是从海量的商品中,优选出各类商品,然后与商家来砍价议价,再通过直播讲解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最后以全网最低价彻底击垮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实现快速成交。

目前主播带货主要的收入由两块组成:

一.坑位费

对于李佳琦、薇娅这样的头部主播,坑位费通常在10万——60万之间。

二.阶梯式的销售提成,也就是佣金

根据业内人士爆料,佣金跟商品品类有关,佣金比例在0.35%——45%之间。

国际大牌大概是20%——35%,而国产品牌在30%——45%之间。

我们还是来看10月20日当天,按照李佳琦的业绩来计算一下品牌方需要支付多少成本?

一共439个商品,假设坑位费按最低十万来计算,那么其当天的坑位费收入就是4390万。

按照销售佣金的中位数30%来计算,当天的交易额106.5亿元x30%我们可以得出是32亿元。

李佳琦这两项收入合计是32.3亿元,而薇娅那边也达到了25.3亿元。

也就是说品牌方通过直播购物的方式,最少需要付出总销售额30%的费用。

综上,参加双十一购物节的品牌方们,参与平台活动的销售成本最低为5%,参与直播购物的销售成本最低为30%,在付出如此高的活动成本,还不遗余力打折促销难道真是为了“交个朋友,不赚吗?”

品牌方参与双十一活动,真不赚钱吗?

有一家做服饰、鞋类生意的上市公司叫““星期六”,他为了线上直播卖货,在2019年收购了一家叫做“遥望”的MCN机构,据他们财报显示,2020年“星期六”的服装,鞋类业务,销售的毛利率达到了42%。

也就是说,扣掉各种直接成本(含销售成本)公司每卖100元的商品啊,平均能够赚42元。

我们会发现只要毛利足够高,销量足够大是完全有几率够覆盖掉平台活动、主播费用的,甚至还能赚钱的。

更何况像美妆、化妆品、酒水的毛利往往高达70%以上,比如:

美妆品牌雅诗兰黛根据其2020年财报显示毛利率欧莱雅的毛76%、欧莱雅73%。

国产美妆公司贝泰尼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76%。

而国产白酒类的龙头品牌茅台毛利率高达94%,啤酒类的龙头品牌青岛啤酒的毛利率也达到了40%。

也就是说,即使是扣除平台佣金,主播佣金,商品折扣,对于高毛利率的品牌而言,依然是能赚钱的。
品牌方参与双十一活动的真实目的?

在增量市场见顶瓜分存量市场的时代,于品牌方而言,谁先占有市场,谁就能率先提升销量,进而通过规模效应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因此于品牌方而言双十一就是个不能输的战场。

一方面,竞品品牌在疯狂输出,占有市场,不参与就会损失手中现有的客户;

另一方面,双十一可以很好的给新品做预热,比如,很多品牌都会采取这样的策略,老款打折,新品维持原价。

这样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日后该产品的升级款新品上市,就可以宣传“销售超千万件的xxx”可以起到很好的背书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国产品牌为了挤进顶流主播的直播间,愿意支付的佣金比例可以高达分之45%,宁可少赚,甚至不赚钱,只要赚吆喝就行。

这样他们日后在线下推广时,可以悄悄打出“李佳琦、薇娅亲测好用,强烈推荐”的口号,并附上相关截图.....

甚至还可以请媒体“借题发挥”带来广告效应。

当然,双十一也是一个去库存的好机会,通过各种促销手段,降低库存,快速回收现金流......

结语

坊间有个关于直播购物的笑话是这样的,“参与直播购物的品牌方赚钱了开心,主播也赚钱了开心,消费者捡到便宜了开心。”

问“有没有不开心的人呢?”

回答是“没参加直播购物的人。”

真是这样吗?

通过复盘双十一的销售费用与相关企业的毛利率结构,我们会发现表面上平台主播、Mcn机构、品牌方、甚至快递行业都是赢家,但我们会发现——

双十一的本质就是通过放大规模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卷入其中,成为一场谁也输不起的竞赛。

流量聚集之处,金钱必将随之,双十一这类的消费节其本质只是一场流量与资源为市场设计的合谋。

毕竟双十一来了,双十二还远吗?双十二来了,年货节还远吗?年货节来了,情人节还远嘛?

我不知道双十一这类的消费节还能火多久,但我相信但我相信,流量狂欢会回归理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