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限电限产,什么样的品牌能获得「大机会」与「新契机」?

限电限产,什么样的品牌能获得「大机会」与「新契机」?

作者:     转贴自:中国国家品牌网    点击数:1523


连日来,“限电停工潮”席卷全国十余个省份,尤其是东北多地“拉闸限电”相关消息几度登上热搜。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官媒还未发声间隙,无数自媒体炮制出大量的“限电是一盘大棋”、“一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战”“一场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战”的言论,在社交媒体沸反盈天。

比如,这篇《世纪大通胀中,一场金融战打响了》,被封禁之前阅读量高达1455万,如果加上抖音、B站各种途径传播,全网阅读量估计接近一个亿。

src=UploadFiles/202110515583974.jpg740)this.width=740>


这些充斥着“低级红”与“高级黑”的内容,让央视网于昨晚发布评论直接驳斥。央视网表示,把限电视作“大国博弈”棋局里的落子,说成“对外输出通胀”的策略,无异于迂回抹黑。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1105155340531.jpg740)this.width=740>


并尖锐地指出「限电是一盘大棋」背后的实质目的是:

一、遮蔽了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营造了错位认知,不啻为用反智论调去刺激社会情绪。

二、“大棋论”将限电跟“金融战”扯上边,是对政策的严重歪解。

三、“大棋论”传讹惑众、增加矛盾,目的无外乎制造流量,收割韭菜。

四、“大棋论”误导性的观点,在乱带节奏中产生了不小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

不过在我看来,“大棋论”能出现,最大的责任恰好是主流媒体的集体失职。当东北限电这种严重干扰居民生活的社会问题发生后,主流媒体该做的应该是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第一时间给公众解释。但很遗憾的是,没有哪怕一家央媒级别的主流媒体,在限电风波发生后的24小时内发声。官方媒体此时的沉默,为“大棋论”及背后的“低级红”与“高级黑”提供了“空间”。

主流媒体本该是保障知情权的“定海神针”,不反思自己没做到什么,反而写评论去嘲讽自媒体“带节奏”,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不过通过央视网、新华社一系列评论以及统计局相关数据,我们或可拼凑出本次限电的部分“事实”:

1.本次限电限产主要原因是煤炭产量增长远低于发电量增长,且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短期内尚不能补充这么巨大的用电缺口。

相关数据如下:

2021年1-8月份,全国发电量538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

2021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1年1-8月份,生产原煤26.0亿吨,同比增长4.4%

2.本次限电主要针对的是过剩的、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这些企业,都在行业的上游。

但现在限电限产,到了执行层面,跑偏了,有的地方不分上下游,直接搞一刀切,这就导致很多小工厂成了受害者。

而“大旗论”认为,这是大国博弈的一步大棋。

这么大的事,可能差一个小工厂吗?更何况中小企业涉及到最多的就业,这绝对不是限电限产的初衷。

3.本次限电限产的目的是坚决遏制企业盲目扩张,尤其是上游企业都是重资产长周期回报的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今年大笔投入扩产,明后年需求又转移了,那时候会出现巨额亏损。

4.年度双减任务突击式减排。一年的减排任务,集中在最后一个季度解决,最后只能一刀切。

5.保护地方重点企业。传统大宗商品行业耗电量居高不下,但他们往往是地方的纳税大户,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因此出现限电保企业的状况。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1105155515291.png740)this.width=740>

图:大宗商品单顿耗电量

在限电限产的红线下,目前已经有数百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受限电因素,企业不得不临时停产”,如浙江某公司公告直接指出“预计影响某产品产量约为11.54万平方米/日,具体影响效益情况暂时无法准确预计。”

这只是冰山一角,限电对于制药、芯片等高精尖产业来说,甚至可能带来高附加值产品的报废,经济影响难以预计。

这就对我们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短期外需增加,供电紧张的情况下,升级工艺、降低耗能、优化产能、提升品质,这是属于品牌长期主意的「大机会」与「新契机」。

已经有企业开始抢先布局,近日《新华财经》报道,珠海某药厂采用储能技术,通过用电低谷时段的市电或光伏发电进行充电,根据配置容量理可支撑药厂正常用电4-6小时,极大避免限电停电带来对产品质量、经济损失,实现错峰用电、稳压调节。

据悉,该系统是由珠海银隆打造的钛酸锂储能系统,能够合理、有计划储存工商业用电,实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解决企业电力增容问题,更可有效避免因迎峰度夏、短期限电、电网故障等问题引起的停电停产风险。

此外,该项技术解决错峰用电的同时,还可赚取用电峰谷差价。以将在10月1日执行的珠海1~10kV大工业电价为例,尖峰电费1.297元,峰时为1.038元、平时0.610元、谷时0.232元,采用银隆1MW储能系统,峰谷收益2306.17元/天,峰平收益1186.10/天,按年运行330天计算,全年收益约115.24万元;若采用光伏进行充电,则将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

综上,限电限产是在短期需求量暴增下,煤炭产量增长远低于发电量增长的矛盾,对此我们不应「低级红」与「高级黑」。反而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如何通过技术保障、升级工艺、降低耗能、优化产能、提升品质,寻求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才是属于品牌长期主意的「大机会」与「新契机」。

换言之,未来也只有在安全、稳定、高效、绿色的能源新业态下发展的企业才会焕发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