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北京孩子童年里的果子面包味儿,来自这家百年老字号

北京孩子童年里的果子面包味儿,来自这家百年老字号

作者:     转贴自:北京日报    点击数:11352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0827182435398.jpg740)this.width=740>

“义利”这个名字对京城年轻人来说,也许有点陌生。但年长的北京人会说,当年的北京孩子,几乎都吃过义利的果子面包,可以说,那时北京孩子的童年,是果子面包味儿的。

义利的由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的苏格兰人来到上海,在南京路摆设了一个小摊位,自产自销苏格兰风味的西点、面包。这时的詹姆斯初涉市场,小本经营,连他自己也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这小本生意会发展成为一份大产业,更不会想到还能延续为一家百年老字号。

詹姆斯·尼尔原是一艘英国海轮上的司厨。他在南京路设的摊位就在福利公司附近,这家公司在外商中算是老字号了。詹姆斯晚间做,白天卖,租界里的洋人都喜欢吃他制作的味道正宗的点心、面包。福利公司的老板看中了詹姆斯的才干,特聘他来经营公司的食品部。从此,詹姆斯的西点面包从小小的街头摊位跃上了一个台阶。一晃几年,詹姆斯在商海里历练成了经验丰富的生意人。他雄心勃勃地先在上海四川北路租房,后又买下了4500平方米的地皮,建厂房、购机器……

詹姆斯引用中国传统“先义后利”的儒家思想,也结合自己名字的谐音,为新企业命名“义利洋行”,厂址就设在愚园路421号。

义利洋行规模可观,拥有糖果、饼干、西点、面包车间,在南京路、静安寺路、贝当路、迈尔西爱路、兆丰公园、法国公园等处开设了门市部、西餐厅。在那个年代,义利食品就可以预订。义利食品讲究特色,面包、蛋糕、苏打饼干都叫得响。1915年,义利“星”牌奶油巧克力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1937年在上海家庭日用工业品展览会再获金奖,人称“金奖巧克力”。义利以口味地道、新鲜优质的产品,灵活周到、配套便捷的服务,在租界享有盛誉,并声名远扬。

1939年,詹姆斯·尼尔去世,他的儿子来华继承父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小詹姆斯回国服役,将义利洋行转手卖给了一个叫维克的犹太人。上海沦陷后,日本人逮捕了维克。1945年,维克出狱,但义利的状况令他十分沮丧:设备破坏严重,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维克决定拍卖义利洋行。

1946年,维克在报上刊登广告,宣布拍卖义利。这条消息引起上海一个实业家集团的浓厚兴趣。这个集团包括晶华玻璃厂、九福制药公司、大华实业公司、留兰香牙膏厂等企业。企业的经理有王敬业、徐和、倪家玺等人,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沪籍大学毕业生。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将义利洋行从外国人手里盘到国人手中的机会。当时,义利洋行摊子比较大,六个门市部地处繁华地带。上海食品市场大,义利产品素有威信。经慎重考虑,这些经理最终决定盘下义利。至此,义利洋行结束了作为外资企业整整40年的历史,更名为义利食品公司。然而,战后的上海政局动荡,民族工商业遭受沉重打击,义利食品产量锐减,难以为继……

北上迁京

上海解放后,北京新中国食品厂的老板董祖鸿到了上海,传递了一个信息:首都北京急需发展食品工业,建议义利迁京。

1950年冬,义利食品公司在倪家玺为首的公司骨干带领下迁至北京,建立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义利公司首次给京城的百姓带来了西式饮食文化,在那之前,面包是只有住在东交民巷的洋人们和有钱人才吃得起的稀罕物,而在那个冬天,义利食品公司几分钱的面包,让“西点”第一次光顾了京城百姓的餐桌,老百姓争相排队购买义利面包的场景,真是红红火火,令人难忘。当时,义利新厂位于广安门内王子坟,占地4488平方米。据史志记载,由于义利食品公司发展成为京城著名的老字号,便取“义利”中的“义”字将广内王子坟命名为“广义街”。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20827182328425.jpg740)this.width=740>

1951年10月,公司正式命名为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提出了“薄利多销、面向大众”的口号。1953年,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义利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义利食品公司。此时,职工人数已达388人,初具规模。1955年后,隶属轻工业局,从此义利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营企业,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私营企业历史。

北京食品素以中式京味为特色,在义利来京之前都属于作坊生产。义利进京时带来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相对于作坊式的北京食品业,无异于增添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生力军。特别是义利所带来的江南气息、独到的口味和历经40余年磨练形成的西式洋味的花色品种以及进京后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推进,填补了北方食品工业的空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食品工业骨干企业之一,成为生产经营面包、巧克力、饼干、糖果、快餐等多系列、多品种的优秀食品企业。

创新与坚守

早在“义利洋行”时代,为保质保鲜,义利食品全部在夜间生产,而且包装纸上印有出厂日期,买家一看便知是新鲜的食品。义利以口味地道、新鲜优质的面包、蛋糕、苏打饼干等产品,灵活周到的服务,在上海的租界享有盛誉,到上世纪20年代已成为江南著名的食品企业。

来到北京后,义利的老技师们瞄准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北京果脯,将它与面包巧妙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独一无二的果子面包。

义利的果子面包不同于法式面包,这种面包有些发黑,是因为把核桃仁同面调和在一起出来的颜色,吃起来口感香甜,尤其是面包中的果料是经过一个一个精心挑选的,苹果脯不能有核,核桃仁不能有皮。由于选料精良,生产出来的面包既口感好又富含营养,产品质量堪称一流。

除了经典的义利果子面包,还有一款义利维生素面包。以前资源匮乏的时候,国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义利就在面包中添加了VC和VB。看上去蜂黄色的面包就非常有食欲,在嘴里嚼起来甜丝丝的,还带有它独特的香气,那才叫正宗。

上世纪50年代初,京城百姓的早餐以烧饼、火烧、油条、馒头等为主,面包多为洋人问津。义利进京,为京城普及面包开了先河。这些历经几十年而不衰的产品,是创新的成果,也奠定了几代北京人浓得化不开的义利情结。

现在问起年长的北京人,对义利印象最深的还是果子面包,他们回忆最多的是学生时代的春游,班里同学几乎人手一个果子面包,三五个小朋友一边游园、划船,迎着湖面上的微风,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一边不约而同地掏出义利果子面包,再土豪一点的还就着一瓶北冰洋汽水,那滋味现在肯定是无法想象的。

义利果子面包不但是京城百姓的“面包王”,甚至成为男女情感交流的信物,爱她,就带她去吃义利果子面包!

如今,最早吃义利果子面包的一代人已经升级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他们还会带着孙辈孩童到百年义利的门店买果子面包,跟孩子们分享传统美食,讲述过去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