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实施品牌战略迫在眉睫

实施品牌战略迫在眉睫

作者:闫希军    转贴自:中金在线    点击数:1988


   天士力集团总裁 闫希军

  经过27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最初的探索型,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型,这种集约型又可分为产业集约和产品精益。但中国要想在短短27年内,走完西方国家200多年工业化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是艰难的。中国在科技能力上还是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除部分国防领域的科技产业外,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远没有与新型工业接轨,甚至处于低水平状态。而从低水平向集约型转化就更加困难:人才缺失、产业化经验缺乏、品牌效应不够……结果就是产品积压、商贸不活、品牌不响、工业不兴。此时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以科技兴商贸,以商贸推动“品牌战略”。

  从医药产业看,国家药监局抓GMP改造是对的,但由于整个行业是刚刚从手工业时期进入初期工业化时期,医药产品立刻出现大量积压。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4700个亿,但销售总额只有1600多个亿,其余3000多个亿滞留在流通环节。这不仅说明医药产业的科技能力跟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及雷同产品现象严重,更看出医药领域商贸不活。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却出现较严重的缺医少药现象。

  那么如何落实医药下乡呢?我认为必须由品牌企业来带动。这一切都说明,实施“品牌战略”已迫在眉睫。

  7月22日,商务部在大连召开了小规模的“高科技企业自主品牌座谈会”,探讨中国如何对高科技自主品牌进行政策扶持。应该说此会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政府已经意识到如不实施“品牌战略,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力永远无法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永远无法提升,这些结论都是通过这些年来市场经验与教训得来的。

  比如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除寥寥几个国产品牌外,满大街跑的几乎都是国外的品牌。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地位,除看总体实力外,一个很外化的指标,就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韩国当年就是通过力推三星、LG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才使韩国的经济能力迅速得到国际市场认可。

  品牌是一个国家文化特色、工业水平、科技先进度、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而中国至今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几乎凤毛麟角,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就中国经济及中国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来看,政府对“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应该具有改革开放初期全民招商引资的气魄,更要有此时对工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远未到位,中国的企业还未完全长大,这就更加需要国家作为领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过去政府是将国外企业请进来,现在政府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但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首先应该是品牌企业走出去,使其有更多机会成长为国际品牌。只有这些企业走出去,其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才有真正的带动能力。

  但这些品牌企业通过多少种方式走出去,政府还需要多思考,更需要提高制定相应政策的能力。

  实施”品牌战略“,政府首先要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因为品牌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期,也就是说还处于困难期。中国企业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工业手段上还需要升级和投资,在研发上还需要大力投入,加上市场体制不完善,企业负担太大,因此整个品牌建设体系,国家应尽力给予保护。

  市场上自由定价的产品很多,但还有很多行业定价权由国家控制,这使政府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如药品降价幅度一律30%就很不科学,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价体系。

  从中药的价格来看就是一个复杂过程,组方不同,技术水平就不同。市场上跑得最快的,往往是科技能力高、发展能力最强的企业。但如没有科学的市场评价体系,实力强的企业就会在一次次降价风潮中,失去应得利润,此时企业将没有足够力量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企业的科技能力会因此下降,市场能力也会因之不断下滑,最终导致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整个行业失去发展能力。这时品牌企业既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走出去,国内外市场同时遭遇发展困境。为此,应以治疗经济学的观点来完善药品价格系统。

 

[NextPage]

 

  今天谈国际化,我常常感到比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内建厂还困难,因为企业是拿着美元、欧元在国际市场上花。此时企业派驻一个人开拓海外市场,全公司都必须支持他。只有全公司国际化,才能对走出去形成一定保障。

  今天中国的工业企业还很薄弱,要想为企业和国家盈利,就必须建立全民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现在是一个理念,应尽快将理念转化为意识和行动,这时产业、科技、人才的水平才能全方位的升级,中国才能真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之中。

  从”品牌战略“具体的实施手段来看,应将品牌作为梯队向外推,企业参与政府推动,政府应像当年建立工业基地那样去推动这件事。

  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凡政府参与控制的行业价格体系,应制定出产品在市场上的高、中、低标准,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创新。现在市场上经常是品牌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了。“三九”曾为人类健康做了很多贡献,第一个在美国世贸广场做广告的中国企业就是“三九”,但现在的“三九”很让人感慨。

  中国通过27年发展,已经看到市场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强烈需求,因此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新闻界也要多宣传品牌。品牌是民族的、国家的,不是哪一个企业的,更不是哪一个人的。

  第二,品牌企业的产品应优先退税并给予自由定价,给予其绿色通道,此时企业在国际市场建设上也会容易一些。现在很多中国企业都是拿自己的外汇和资源,为他国的品牌企业做加工,这样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市场的最后一战就是品牌之战。

  第三,品牌的建设手段应有所区别。中石化、中远洋、甚至华为这样的国字号品牌,政府应下大功夫;一汽、二汽这样的字号需要规范;一些带区域字头的企业,应重新命名,这些企业在品牌资源上太浪费,绝大多数企业甚至没有品牌意识。政府应集合品牌资源,并将其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应按系统工程来做。如同仁堂在国外被注册,在国内既有北京同仁堂,又有天津同仁堂,政府应克服困难出面协调整合,最终使国家形成系列品牌。

  除以上三点外,对品牌的衡量应采用现代标准。首先是国内标准,其次是国际标准。

  品牌首先要有行业带动能力,还要看产品覆盖率,也要看行业企业的整体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30%是稳定,50%以上是超越,70%以上就是独占。还要看行业有没有大产品,也要看产品的专业性。如一个企业一百年就做冰箱,这就是一种精益性的专业品牌。

  品牌在国际市场也要形成一定覆盖率,但这里要区分全方位国际化、区域国际化和战略性国际化。这几种品牌市场份额怎么定,应在充分调研后再定夺,要靠市场体系来运作。

  总之,中国实施“品牌战略”的时代已经到来,但这个时代怎么建设,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更需要尽快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