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年间,距今1000年左右,有个叫辛押陀罗的阿拉伯商人,在广州做外贸生意发了财,挣了“数百万缗”(1缗=1千文)的财产。
整个唐宋时期,广州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不仅设有类似海关的机构,还辟有专门的区域供外商居住,称为“蕃坊”。
辛押陀罗在广州经商久了,很爱广州,曾提出要出钱帮广州搞城市建设。后来,他自告奋勇,出任蕃坊的管理者——“蕃长”,替广州招商引资。
因为辛押陀罗对中国外贸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被大宋朝廷封为“归德将军”。
广州被公认为是一座因全球化而兴的城市。
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广州始终是以外贸为核心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
明清以后,即便中国趋于保守,但始终留有一个对外的窗口——独占“一口通商”地位的广州。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孤立,广州继续充当了与世界商贸往来的角色。从1957年开始举办的“广交会”,迄今有60余年历史。
放眼全球,世界贸易中心城市几经兴替,从亚历山大港、威尼斯,到里斯本、鹿特丹,再到伦敦、纽约……只有广州,是唯一开放并兴盛了2000年的那座城市。
如今,世界500强企业中,每两家就有1家在广州投资,每4家就有1家在广州设总部或区域总部。
1巨头来了
1978年底以后,广州人终于摆脱了排队凭票买鱼的日子。
那一年的4月,习仲勋南下主政广东。一到广州,就有市民把兑现不了的5角钱鱼票寄到他那里。
当时,任何商品都要凭票购买,由于供应匮乏,广州被形容为“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
广州随后率先放开河鲜价格,开始了看似波澜不惊,而又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故事。
吃饱了才有力气赚钱。仅仅两年后,被搅动的广州市场,在高第街出现了全国第一个个体户服装集贸市场。一批人从这里赚到第一桶金,成为广州乃至全国最早的万元户。
广州的轻工业,被激活了。五羊牌自行车、华南牌缝纫机,还有引进瑞士技术的手表厂,是广州人当时闻名全国的“三大件”。 然而,当时的主政者已意识到,广州需要借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4年底,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立时,一片空白,上面唯一的定位是类似经济特区,但又不叫特区。
时任广东省经济特区办公室主任丁励松,找到广州市财委的一个年轻干部李东云,交给他一本国民党《六法全书》,说开发区需要一部法律,你研究一下怎么搞。
将近一年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暂行条例》获得通过。这个条例,设立了中英文版。
后来,美国驻广州领事评价,这个条例是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区中内容最详尽、条款最具体、文字最规范、体例最严谨的一部“基本法”。
招商引资序幕,拉开了。
最早进入广州开发区的世界500强,是美国莫里斯公司。1984年,这家公司,成立中外合资的卡夫食品有限公司,以轻工制造业敲开了广州引进外资的大门。
另一家全球企业巨头,跃跃欲试,不久就带人、带钱、带技术来敲门了。
1985年,美国宝洁公司花了100万美元,开始对中国市场进行长达3年的调查。1988年,被这个初生的巨大市场所深深吸引,宝洁做出了投资中国的决策。
当时,中国还被西方企业家看作是商业上的前线,风险与机遇同在。
投资中国,去哪里好呢?宝洁人辗转多地北方多地考察,最后,他们选中了广东。在广东,他们认为广州开发区的条件最好。
投资谈判中,宝洁提出,作为合资方的广州开发区,以后不可以同宝洁的竞争对手再合作。
这意味着广州开发区不能再引入其他同类企业。
开发区坚决不同意,谈判胶着。
直到开发区的谈判代表余柱柏说了一句笑话:“我正在和你谈恋爱,你说我不能和哪些人来往吗?就算我们结婚了,我出去和人跳舞,喝咖啡,也不行吗?”
这么美式幽默一下,大家哈哈大笑。宝洁也就不再坚持这个条件了。
而那些可以让步的地方,广州开发区都让了,包括批准宝洁建独立低层的工业厂房。
合作很成功。1988年,第一瓶海飞丝洗发水面市。几年内,通过电视广告和销售网络,宝洁公司占据了中国香波产品销量的半壁江山。
多年后,时任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朱森林回忆,开发区搞得最好的项目是宝洁公司,曾一年交税10亿元。 宝洁在中国一炮而红,很长时间内成为跨国大企业投资中国、落户广州的样板。
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广州经济发展神速。
1978年,广州的GDP为4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位。1989年,广州GDP达288亿元,增长了6倍左右。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广州创造了连续27年位居内地第三城的历史。
改革开放最初十几年,广州被称为“南风窗”。港台的电视剧、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都率先被引入广州,并逐渐向北方推移,风靡内地。
与这条路径相仿的是,跨国大企业率先进入广州投资设厂,以食品加工、纺织品、日用品、小家电等为发端,逐渐向北方推移,征服了中国市场。
据统计,2002年以前,500强跨国公司在广州的投资,一大部分是投向轻工、食品行业,加强了广州在这些产业上的优势。
广州当之无愧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而这源于地方官员的大胆创新和务实精神。
从1987年初开始,广州在东方宾馆首创设立了“广州市外经服务一条街”,让来穗投资的外商在一个屋檐底下就能办妥全部手续。
当时没什么条条框框,就只有十六字方针——“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越活越管,越管越活”。相比之下,北方仍思想守旧,有学者呼吁:应该从广州来一场“思想北伐”!
2 支柱产业雄起
但广州也遭遇过阵痛。
1985年,广州汽车厂与法国标致公司等签约成立了广州标致,以合资经营方式生产轻型汽车。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第二个合资项目,5个月前,上海大众也才刚刚成立。
广州标志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到1995年,广州标致成为全国工业第二亏损大户。
国家部委一名领导批评广州的官员说,上海只比你们早半年左右,当时批准的产量也是3万辆,但现在已经达到十几万辆了,而且都卖出去了,你们广州却一万辆也卖不出去……
为重振汽车工业,广州市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开始重新招商引资。
几经周折,日本本田开出了相对优惠的条件:愿意承担广州标致近30亿元历史债务的大部分。
1998年6月底,广州正式宣布,由广汽集团和本田合资,按照50∶50的股比注册成立广州本田。1999年3月,广州本田第一辆雅阁轿车下线。当年生产1万辆,非常畅销,用户需要排队订购。
2003年,日产经由东风公司正式进入广州。2004年,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也正式挂牌。至此,日本三大汽车巨头本田、日产、丰田齐聚广州,一个以日系500强汽车品牌为特色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形成。
21世纪前后,广州全面构筑支柱产业发展基础。
当时,汽车及零部件、电子通信设备、建筑与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和石油化工是广州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也是世界500强在广州投资最集中的产业。数据显示,500强跨国公司在这些产业上共投资了112个项目,占其在广州投资项目数的70.9%。
2013年,广汽集团首次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成为第二家总部在广州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第一家是南方电网)。
500强纷纷进军广州的时候,广州人生活的城市,面貌悄悄改变。
广州的天际线被不断刷新。1980年代,广州人可以到当时的“全国第一高楼”白云宾馆叹早茶。而1997年,楼高391米的中信大厦竣工,它成为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在它背后,人们可以发现世界500强公司日本熊谷组的影子。
如今,广州第一高楼东塔,以532米的身姿矗立在珠江新城。与它相看两不厌的,是432米的西塔。加上珠江对岸的小蛮腰,三座摩天大楼让人惊叹广州拔地而起的高度和速度。
地下也藏着另一个广州。从1997年地铁一号线首段5.4公里通车,到如今15条地铁线齐开,总长478公里,广州的地铁网络越织越密。
广州地铁里程目前已超过伦敦和纽约。预计到2023年,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超过800公里。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过,两千多年中,也有很多城市拥有商业文明的文化传统,但广州能够长盛不衰至今,实际上是人努力的结果。
在全国多个城市不得不面临人口衰退的新困境时,广州常住人口仍以每年40多万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末,常住人口1292万,到了2017年末,这一数据达到1450万。
1450万人,代表了这座城市的1450万种面相,也昭示着这座城市的1450万种可能性。
3 世界一流城市
从引进第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卡夫食品,1984),到培育出广州本土的世界500强民营企业(雪松控股,2018),广州走了24年时间。
目前,广州已坐拥3家世界500强企业。
除了上面讲到的国企广汽集团,以及央企南方电网,还有一家便是颇为低调的民营企业——雪松控股。
雪松控股是广州本土培育起来的千亿级民营企业,去年首次闯入世界500强榜单,就排到361位,显示出不俗的实力。今年,雪松控股在世界500强榜单上跃升至301位。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从一家不起眼的广州本土房地产开发商,到今天拥有大宗商品、化工新材料、旅游文化和智慧城市服务等产业板块及两家A股上市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也只用了21年时间。
雪松控股的强势崛起,距离广州当年引进宝洁公司,恰好30年。
这30年间,不变的是,广州依然是世界500强扎堆来投的热门城市;变的是,广州实现了从单纯引进跨国大企业,到向全世界输出跨国大企业的漂亮转身。
世界巨头项目带着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在广州“开疆拓土”,本土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也从广州不断走向世界。
雪松控股正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雪松主营产业是大宗商品。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但国内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且在该领域缺乏头部企业引领,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自2018年首次入榜世界500强以来,雪松控股积极推进大宗商品全球化布局,目前雪松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的铜、铁、煤等矿产资源,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瑞士、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业务节点沿着“一带一路”遍布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
雪松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将可能改变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这家企业的做派,处处彰显着广州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务实态度。
仅仅数十年间,广州从千年商都,转变为世界一流城市。没有人能够否认开放与务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说:“广州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佳实践地!”
2016年以来,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并且特别强调建设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枢纽。
2018年初,广州正式发布了被简称为“IAB”的五年产业发展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经意间,“广货”的概念已从改革开放初年的“三大件”、服装、海飞丝,变成了网络邮箱、微信……不变的是,它们都是国人必备的“日用品”。
1957年,首届广交会卖出了相思鸟10万只,金钱龟1万只;2017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3.2亿元,占广州出口总值的17.1%。
从有形的日用品到无形的“日用品”,从卖土特产到卖创新技术,广州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世界500强企业布局广州的新一轮热潮,恰好代表了未来全球竞合的主要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累计有301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广州,其中120家把总部或区域总部设在广州,共设立921个项目。
2017年3月,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在广州增城正式动工。这个投资额达610亿元的巨大项目,一举刷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最大的纪录。
据公开报道,富士康项目落户广州增城从洽谈到签约仅用50天,从签约到动工仅用60天,郭台铭因此高度称赞“广州速度”。他还说,美国应学习广州的投资审批效率。
如今,美国思科正在广州番禺建设智慧城项目,GE生物科技园项目已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并火热建设;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相继把未来的核心业务落子广州,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