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海底捞流动负债11亿2年增18倍 年入106亿账面仅5.8亿

海底捞流动负债11亿2年增18倍 年入106亿账面仅5.8亿

作者:     转贴自:长江商报    点击数:1020


在呷哺呷哺和颐海国际相继赴港上市后,海底捞或成为又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内地火锅企业。5月17日晚,海底捞向香港联交所递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文件。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逾100亿元,上市后六成资金将用于继续扩张。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底捞仅2017年一年开店近百家,高速扩张的同时流动负债大幅增加,从2015年的6040万元增至2017年的11.56亿元,增长了18倍。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在不断降低,其营运资金运转能力在下降。

5月24日,长江商报记者联系到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想要更多了解上市进程,但是对方以“监管要求,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拒绝了采访。

营运资金运转能力持续下降

多次“被上市”的海底捞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根据招股文件,2017年海底捞收入达106.37亿元,同比增长36.23%。净利润达约12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03亿元。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同时,招股书还披露了海底捞旗下独立公司的营收数据。其中,2017年度提供仓库仓储服务及物流、食材供应的蜀海集团营收为26.04亿元;提供装修材料、装修项目管理业务的蜀韵东方营收为12.9亿元;主要供应海底捞火锅底料和定制产品的颐海国际营收达9亿元;以人力资源管理及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微海咨询营收为3600万元。

从门店区域来看,2017年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数量为65家,营业收入为29.59亿元;二线城市门店数量为120家,营收收入为52.3亿元;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为69家,营收收入为15.18亿元。海底捞海外门店营收为7亿元。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海底捞拥有及经营的餐厅数量达320家,2018年计划开设180家至220家新餐厅。另外,海底捞预期2017年至2022年中国餐饮服务市场继续以复合年增长率9.6%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22年总收入将达到62800亿元。

不过,由于2017年海底捞加快了开店节奏,新开了98家,给负债也带来一定影响。招股书显示,在海底捞逐渐加快扩张的近三年时间里,流动负债净额2015年6040万元、2016年3.86亿元、2017年11.56亿元,2年增长18倍。而在今年3月31日,流动负债更增至14.41亿元。在公司负债巨额增加的同时,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却在不断降低,2015年为0.95,0.92;2017年为0.56,0.52,比2015年下降了近一半,公司的营运资金运转能力在持续降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海底捞的账面资金为5.18亿元,银行授信未使用额度仅剩2300余万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底捞上市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想实现整个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二是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其国际化进程提速。”在行业利好以及海底捞品牌良好的前提下,上市对其整体的战略以及未来的国际化布局是非常有好处的。”

餐企财务难透明盈利不稳定成上市硬伤

虽然在此前海底捞主业并未上市,但是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底捞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2016年7月,海底捞火锅底料的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在港交所独立上市。颐海国际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底捞,业内认为,海底捞2013年拆分出颐海,实际上就是在为其上市做铺垫。

在2017年4月,U鼎冒菜挂牌新三板。根据U鼎冒菜运营主体优鼎优《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在2016年前8个月营收超6000万元,净利润31.86万元,上市前融资时估值达到2.18亿元。U鼎冒菜实际控制人张硕轶为海底捞上海片区经理,海底捞亦通过旗下平台投资了这家企业。

此次,如果海底捞成功上市,根据同在港股市场的呷哺呷哺火锅连锁店30倍市盈率估算,海底捞的市值可达到358亿元;届时张勇、舒萍夫妇所持市值有望达到225亿元,这一数字可以排到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的第129位。

据了解,目前国内餐饮企业在A股和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仅有9家,从9家餐饮上市公司的市值来看,市值超百亿元的仅有呷哺呷哺一家公司。

另外,从营收规模来看,9家餐饮公司的规模均未超过百亿元,且餐饮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活跃。

为何在如此庞大的餐饮行业,却仅有9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武汉食和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弘浩曾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餐饮业的收入、成本无法准确估算。而企业本身又存在员工流动性较强,内部管理、控制及标准化等方面不强,很多指标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另外,餐饮财务不透明、难以透明、盈利的稳定性比较差、多数管理不规范,这是餐饮行业存在的硬伤,多数餐饮企业提出上市,都被证监会在这方面驳回。

食品安全问题或影响上市进程

据了解,中国餐饮服务的市场规模在近五年快速增长,由2013年的2636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9644亿元,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7%。中国餐饮主要由中餐、西餐以及其他餐饮三大部分构成,其中中餐占据了中国80.5%的份额。

而在中国餐饮市场中,火锅占据了最大份额,其市场份额达到了13.7%。而川式火锅占据火锅市场的64.2%,相当于中餐市场的8.8%,毫无疑问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相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可达5774亿元。作为中国最火的川味火锅,海底捞无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朱丹蓬向记者表示,“随着整个餐饮行业的持续增长以及持续火爆,微观来说,整个火锅已经成了最受青睐的一种餐饮业态,对海底捞来说,未来其品牌将会迎来红利期,此时进行IPO,等于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此前的“老鼠门”造成的重创给海底捞敲响了警钟。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事件暴露出企业对加盟连锁店管理缺失、内部控制制度混乱、部分连锁店因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进而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此外,也会严重影响海底捞的商业信誉和持续盈利能力。以上种种情形均为IPO进程中的障碍。

不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海底捞也做出警示,公司或会面临顾客重大索偿或投诉,或涉及产品、服务或餐厅的负面宣传的风险。但海底捞又指出,内部记录显示以往只受到少数顾客投诉,大多数是关于特定菜品口味及风格、等待时长和员工服务质量。

金融评论人黄立冲表示,“火锅作为餐饮的一个品类,由于自身的特点,标准化、规范化相对容易,这是火锅企业上市的优势,因此上市之路阻碍会少很多。呷哺呷哺的成功上市便说明了这一点,未来或有更多的火锅企业选择上市。”

“事实上,不同类火锅相继兴起,已争相分食市场份额。在红利的背后,我们要更多看到是,整个海底捞未来的管理体系和质量内控体系以及食品安全体系的一个挑战。亟须在服务之外发展更多被消费者认可的新竞争力。”朱丹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