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上海白领人手一件的Zara,成了下一个厂妹品牌?

上海白领人手一件的Zara,成了下一个厂妹品牌?

作者:中国品牌总网    转贴自:     点击数:2587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812912631586.jpg740)this.width=740>

近日,快时尚品牌提前开启了年末促销,且折扣力度甚于往年。

先是优衣库将官网调整为新年促销,同时推出限时优惠专栏;同时,ZARA在官网标出秋冬季折扣;Forever 21和GAP也在官网打出3-4折的折扣。对比往年,优惠力度并没有这么大,比如GAP在2016年秋冬季给出的优惠最多也就5折。

十年之前,快时尚在中国首开大棋局,玲珑初开,百子待落。Zara率先开局,随后优衣库、H&M、CAP等纷纷加入,期间各类本土快时尚品牌也快速崛起。而最近几年,Zara们开始出现颓势,与十年前的热闹相比,这片市场已不复往昔盛景。

有数据监测显示,自2017年初以来,Zara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衣服价格平均下跌了10%至15%。

ZARA新年首降 刺激高频消费

除了“快”,快时尚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价格。今年,快时尚品牌的打折力度远超以往。

此前有专家预测,2018年快时尚品牌之间将爆发价格战。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快时尚的“高价”似乎不再全盘埋单。低价与折扣将成吸引消费者最直接的手段。而这场战争似乎比想象来得更早一些。

Zara依靠过去“短、平、快”的商业模式,以远远高于本国市场的售价,赚得盆满钵满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Zara异国定价策略是公开的秘密。根据过往调查结果显示,Zara在韩国售价最贵,比西班牙市场价格高出95%;美国定价高出92%;中国高出78%;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三个主要市场的售价差额也各自达到76%、62%和53%。

此次Zara在中国悄然降价,倘若不降低产品质量,Zara必然让渡了部分利润。降价意味着降低消费者尝鲜成本,刺激更高频次的购买。

这也从侧面反映,国内服装及快时尚品牌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想象。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国内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环境下,Zara对于抢占客群的渴求和焦虑。

巧的是,日本迅销有限公司(Fast Retailing)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柳井正早在2016年就曾公开表示,将通过优衣库的降价来促进业务提升。“消费者并不认同新产品等于高价格,时尚零售环境如今非常艰难,公司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价格是一种错误。”

而H&M首席执行官Karl-Johan Persson坦承,H&M在实体门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不少错误,公司还需要巨大变革,这个变革的内容会不会包括价格调整,让业界充满了猜测。

随着Zara公开降价,价格战场显然已经硝烟弥漫。

向二、三线城市高歌猛进,Zara成为厂花最爱

对于Zara来说,以利润换市场喘气的机会,其间暗含不惜代价,先占下山头再说的想法。毕竟中国已成为快时尚品牌最大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Zara所在集团Inditex目前在亚洲拥有门店1458家,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5亿欧元,亚洲市场收入占全球比重由2006年的8.9%提升至2016年的24%。中国成为该集团仅次于西班牙的第二大市场。

尽管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业务仍具备很大潜力。在西班牙,每2.6万居民分享一家集团旗下的门牌店铺,而在中国每220万居民分享1家门店。从这个密度来说,Zara还有百倍的扩张机会。

巧的是,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季业绩报告显示,优衣库将越来越依赖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的增长。

“款式经典、白搭,而且价格亲民,哪怕四线城市也沉得下去。”这是业内对优衣库的普遍看法。

优衣库一直是双11最热门的品牌之一,受大中华等日本海外市场推动,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公司在截止去年8月底的全年内纯利润猛涨148%至1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9.6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鉴于中国消费者的强劲购买力,优衣库计划2020在中国的分店将增至1000家,海外整体的销售额也有望在数年内超越日本国内。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柳井正早在2016年就曾公开表示,将通过降价来促进业务提升。“消费者并不认同新产品等于高价格,时尚零售环境如今非常艰难,公司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价格是一种错误。”

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的路上。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符合二、三线城市人群的定位。进入二、三线市场,意味着能去填补消费升级下,中小城市青年对时尚服饰的需求。或许,现在上海姑娘们人手一件的Zara,不久也会成为小城镇青年们的最爱。

实现全渠道, 越来越互联网的快时尚

富豪阶层会选择奢侈品或干脆选择高级定制。但作为日常穿着,ZARA、H&M完全满足了大部分人穿着的需求和一定时尚需求。

如果有心找家H&M店蹲半天(特别是换季打折的时候),就会明白人群对于基本款(打底衫等)的需求有多大。而Zara工作人员也表示,Zara门店库存大部分属于基本款。这些品类都随着更多地区消费人群的成熟而销量飞涨。

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曾经表示,电商平台非常适合产品相对标准化,性价比高,并且具有高频购买特征的品牌发展。这时,你才发现Zara挺进二、三线城市不止铺货这么简单。普及品牌认知度,为线上热身才是各家心里的小九九。

线上的销售成绩成为快时尚品牌的一大增量。

依靠设计迅速跟进大牌、价低、上新快等因素,快时尚品牌的确在电商平台大有可为。

如果说向二、三线城市深入,打开了城镇青年们的消费需求,那么,电商平台则成为了这波需求最好的释放出口。

为把握洗牌先机,在刚过去的一年,快时尚品牌们或多或少都对各自的经验策略做了调整。最明显的变化是,几乎所有公司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全渠道建设。实体店有了新模样、新规格、新技术。网络渠道铺设、扩张成了行业再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

2017年底,对电商一直保持观望态度的H&M最终紧紧拥抱了天猫,宣布H&M 和H&M Home将于2018年进入天猫,而H&M集团其他品牌也计划相继进入。

而优衣库在淘宝商城时期就已加入, GAP在2011年入驻了天猫, ZARA也在2014年进入。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同属快时尚第一梯队的企业,分化已经日益明显。H&M此时挽手天猫,应是看到了竞争对手的成绩。

由此,几个快时尚品牌全渠道的路径最终趋同,生长在了互联网的同一片天空下。

业内专家预言:中低端市场,最终将会从多个品牌逐鹿形成品牌垄断的局面。就像曾经的红火的网约车行业一样,未来的快时尚服饰行业最终也将走入寡头时代。而谁将最终胜出,就看各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