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服饰行业将会呈现什么样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背后又体现了哪些商业逻辑?
2018年服饰行业的十大趋势:
1.2018年奢侈品将持续火热,继续积极拥抱中国电商市场,品牌走向年轻化;
2.潮流产业持续发力,潮流IP助力服装市场,潮流新品牌不断涌现;
3.投资并购未来仍是热潮 ,继续加速,女装童装市场依然是上市重点;
4. 全渠道整合加大,淘品牌从线上到线下,线上线下大融合,纯线上的淘品牌消失速度加大;
5. 实体店服装零售科技化,试衣魔镜、AR/VR等应用场景加大;
6. 消费升级下,大量出现新商务、新休闲、新时尚的新品牌,迎合新生代年轻人;
7. 国内品牌大复苏,国货品牌升级,品牌转型效应发挥;
8. 童装市场持续火热,国际童装市场,众多童装品牌业绩上涨;
9. 短视频/IP节目等内容营销方式升温,品牌从内容化、娱乐化方式获取流量,MCN未来将会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10. 中国风/品质极简风/运动内衣受到青睐/国内买手店/国际小众品牌继续盛行;
1、2018年奢侈品将持续火热,继续积极拥抱中国电商市场,品牌走向年轻化
由于反腐及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奢侈品市场经历了近3年的低迷,2016年下半年重新迎来的爆发,No Agency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增长6%至人民币1650亿元,2017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飙升至10.6%。
2017年第三季度,各大奢侈品集团纷纷公布财报数据,拿出了强有力的回暖证据:
爱马仕集团: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内,其销售额同比增长11.3%至13.37亿欧元,品牌在全球所有地区的销售额均录得增长。
LVMH集团:近日LVMH集团股价再创今年来的新高,录得每股253.95欧元,市值则逼近1300亿录得1287亿,这也是LVMH集团上市以来的最高市值。近一年来,LVMH集团市值增加了约440亿欧元。
开云集团:Gucci、Bottega Veneta、YSL等延续之前的增长势头。Gucci:销售额同比增长42.8%至15.53亿欧元;Bottega Veneta:直营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8%;YSL:销售额同比增长17.7%至3.83亿欧元。
740)this.width=740>
以上,2017年奢侈品市场全面回暖,据预测,到2025年在线销售在所有销售中所占比率预计将从当前的9%上升到25%。目前中国市场电子商务领域蓬勃发展,相信也会进一步提高奢侈品销售额。随着在线销售的稳定增长,2020年之前,整个奢侈品行业可能每年将取得4%-5%的增幅。
2、潮流产业持续发力,潮流IP助力服装市场,潮流新品牌不断涌现
2017年,《中国有嘻哈》的走红进一步掀起的全国嘻哈热潮,也把嘻哈文化、街头文化延伸出去的街头服饰抬到了风口,也催生了国内估值3000亿的嘻哈周边潮流生意。2017年,潮流产业开始在国内井喷。
由95后和00后组成的潮流人群更加聚焦,且天生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网络有着很高的依赖性。如今的年轻人或许不愿意花几千块买一件奢侈品,却愿意为一双新款潮鞋日夜排队,甚至与其他买家发生肢体冲突。如今的中国年轻人终于可以与欧美潮流文化同步。错过了藤原浩的时代,中国年轻人终于赶上了Vetements、Supreme、Off-White的时代。一直被有限渠道压抑的潮流需求一旦拥有释放的空间,就开始呈爆发之势。
3、投资并购未来仍是热潮 ,继续加速,女装童装市场依然是上市重点
投资并购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但其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经历了十年前的高速增长期后,受到快时尚和电商的冲击,许多中国本土品牌在今年纷纷加快转型的步伐。
4、全渠道整合加大,淘品牌从线上到线下,线上线下大融合,纯线上的淘品牌消失速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传统行业从线下到线上,通过开辟电商业务来拓展市场。然而在这种趋势下,有一些互联网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从线上走到线下,大幅拓展线下领地。像是纷纷向线下进军的小米、三只松鼠、茵曼等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品牌。此外,还有线上巨头阿里巴巴、京东也是全力扩宽渠道,着力发展线下经营。
5、实体店服装零售科技化,试衣魔镜、AR/VR等应用场景加大
以GXG为例,2017年双十一狂欢期间,GXG颠覆消费者的体验,携手天猫打造智能化橱窗和无人售货机,GXG品牌发言人表示,相较于门店,自动售货机运营成本更低,他们正在尝试用科技化加深与消费者的互动,让他们获得更加立体、好玩的炫酷购物体验。目前,GXG已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优质门店进行投放试点,未来GXG自动售货机将开放升级更多的人机互动功能。
2018年实体店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回暖,将更注重消费体验与互动。零售重新嫁接科技、娱乐部分,注重顾客体验,重新定义人、货、场。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来为顾客提供最好的购物体验,越来越决定了线下实体零售店成败的关键。
VR将用户隔绝现实世界,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AR是将虚拟和现实世界进行融合。AR和VR的概念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一直是科幻小说中的想象。现在对于零售行业来说,AR/VR是一项令人激动人心的科技,未来在零售店的宣传和市场推广有巨大的前景。
6、消费升级下,大量出现新商务、新休闲、新时尚的新品牌,迎合新生代年轻人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男装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2011-2015年,中国男装市场迅速拓展,由3021亿元增加至5255亿元,仅四年间便增加超过2000亿元。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净额快速增长是推动男装市场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数字显示,中国男士已变得更为注重风格与时尚,更加愿意对自己的外表进行投资,而且希望着装能适用于多种场合。在2016-2020年的预测期间,预计中国男装市场将保持复合年增长率13.1%的稳定增长。2017年男装市场的零售收入将达6733亿元;2020年,男装市场的零售收入预计将达到9793亿元。
现在,90后已成为主力消费群体,00后的未来力量也不可小觑, 这一群体是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而且也有不少人拥有国外生活或旅游背景,他们拥有独立自我、个性张扬的特征,敢于接受新事物,对潮流资讯拥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追求高品质,崇尚自由、舒适随意的生活方式,对服装的设计审美及质感有着较高的要求。
换句话说,摆脱了西装革履、又经历过几年休闲时尚洗礼的男性消费者们对品牌和品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喜欢更有趣、更年轻化的设计,同时又要兼顾实穿和便利性;选择最好多一点,但品质得始终如一;如果再来点个性化服务,那就更好了。
7、国内品牌大复苏,国货品牌升级,品牌转型效应发挥
近日,麦肯锡发布了《麦肯锡2017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麦肯锡在今年的报告中提出了四个关键趋势,其中一个关键趋势是“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认知更为细致。”
在往年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品牌兴趣浓厚。渐渐地,人们的视线转向了本土品牌。在质量与价格处于同等水平情况下,目前有62%中国消费者更偏向选择国内服饰品牌。另外,也有研究表示,90后00后对国际大牌的敏感度降低了,现在很多国货在高端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8、童装市场持续火热,国际童装市场,众多童装品牌业绩上涨
据统计,全球童装市场2016年增幅为 5%,超过了女装和男装,达到2034亿美元。近两年,各大品牌或是进入童装市场,或是持续在童装市场加大投入。童装市场的活跃度依然持续上升。
2017年,很多童装品牌表现出不俗的业绩。近年来,安踏童装逐渐成长为安踏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截至2017年年6月,安踏独立的童装门店增长到2100多家,相较于2009年的228家,番了近10倍。
太平鸟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童装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81%;实现毛利1.59亿元,同比增长49.41%。
jnby by JNBY在2017财年上半财年收入同比增速53.0%至1.602亿元,若全年以50%的增速计算,2014-2017财年期间jnby by JNBY 品牌收入接近翻三番,大增超过630%。江南布衣旗下还有另一青少年设计师品牌 — Pomme de terre。截止2016年12月底的2017财年上半财年,jnbyby JNBY 共运营343 间门店,半年净增43间,而Pomme de terre 门店数自7月开出首间门店后亦快速扩张至41间。
近年来,童装行业在业绩增速上显著快于服装行业整体水平,童装市场的消费也正呈现出由低端走向高端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童装品牌迅速崛起,或开拓品牌副线,或加码童装细分品类,各种力量同在一片市场角逐。
9、短视频/IP节目等内容营销方式升温,品牌从内容化、娱乐化方式获取流量
经过一年发展,短视频正从内容创业爆红的风口走向成熟,成为一种当下最流行的玩法,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到这个行业。视频创作者的增多和内容的丰富,也带动了可消费内容的增加,短视频的消费时长也在日益上涨。
90后、95后是年轻化用户的分水岭,这一代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依靠纸媒、电梯楼宇广告等传统媒介渠道已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关注。相反,快速兴起的社交网络使得围猎90后的社交场是品牌垂直攻略年轻受众的最有效途径。
10、中国风/品质极简风/运动细分/国内买手店,国际小众品牌继续盛行
国际奢侈品牌热衷中国风
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借助中国风系列,上海大秀吸引中国市场。维秘在2016年,就推出了“中国风系列”,今年的“青花瓷”系列颇受好评。从2009年的1个中国模特,今年的“维秘秀”,55名国际超模中有6位来自中国,这创下了维秘秀开秀以来,中国模特人数的最高纪录。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国风翅膀、环节设计……维密吸引中国市场的目光,这几年越来越明显。
Gucci: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内心浪漫的Gucci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东方文化“迷恋者”。Gucci这两季的衣服, 运用了很多如刺绣、盘扣等中国元素。
Dolce&Gabbana:北京举办高定秀、中国风宣传片,Dolce & Gabbana 2017春夏高级定制发布会在北京半岛酒店举行首秀,这也是专门为中国设计的独一无二的高级定制系列——孔雀翎羽、清代帽饰......Domenico Dolce以及Stefano Gabbana先生把这一场关于中国的梦境编织得磅礴、浪漫,而又美奂至极。
国内“中国风”品牌颇受青睐
代表品牌:意树:属于大众的中国风品牌
意树品牌诞生于2013年,是一个极具中华传统文化味道的服装品牌。意树从2013年正式开始在线上运营,从第一年的几十万元销售额到第二年冲到500万元,再到第三年5500万元,发展极为迅速。在2013年的中国风市场,意树的入局并不算早,其中已经不乏像花笙记这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男装品牌领跑,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密扇:最潮不过中国风
2014年12月,密扇天猫店正式上线。密扇产品走的是独立设计师风格,但产品的研发速度却堪比快时尚。一年六季,每季接近130款服饰。对于很多时尚创业者头疼的供应链问题,密扇则是通过过往所积累的经验和“预售”的模式减轻了供应链的压力。
花笙记:唐装时装化的践行者
修身唐装先行者,传统服装的保护者,唐装时装化的践行者。中国元素和现代时尚的碰撞大师。坚持传统工艺制造。渐渐成为亚洲年轻人的唐装首选。花笙记唐装,融合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韵味和世界观,而不仅仅是将中国元素符号化,定位于年轻人的唐装,致力于唐装时装化的推动 ,拒绝沉重刻板,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设计产品,使之可以被年轻人接受,并由此为国人打开一扇门,令人发现传统文化之美。
除此还有云木思想、左杜,后序等品牌,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风设计品牌,将中国风融入潮流文化中,才是我们对传统的发展和继承。
品质极简风
无论时尚风向怎么转变,极简主义总能得到人们的钟情。它用一切无争议的颜色,没有任何冗余的修饰,不讨好不做作,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让“安静”变得高级、舒适。
祺:极简、基本款、慢生活。“祺”在中文里的意思为吉祥~CH'IN寓意CHINA IN 和IN CHINA。作为城市慢生活品牌的代表,祺以简约的设计风格和独特的设计语言传递着对慢生活的提炼理解。祺品牌是慢生活、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混合体。灵感来自中国元素,提供基本款产品和普遍适用且有创意的时尚产品,面向所有消费者。
单农:充满设计质感的男装。作为一个崇尚自由的文化品牌,它细腻特别,给予人美的关怀。另单农价格务实。是希望让更多有能力赏识布料、剪裁和设计的人,能够用平实的价格买到高质感的服装,并以此打通高端设计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
Arket,H&M旗下新推出极简风品牌,2017年,H&M宣布推出一个全新品牌——Arket,据了解,Arket在瑞典语中是“一张纸”的意思,品牌想传递一种“拥有无限可能”的感觉。从它已公布的麂皮纹理背景、无衬线字体的Logo也能瞥见一丝温暖的极简感。
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除追求产品本身外,更为注重对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极简主义风格因其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生活态度,被越来越的人所青睐。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有越来越多的极简风品牌推向市场。
运动内衣受到青睐
全民皆运动,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是运动品牌业绩的上扬以及运动市场的火热。也有权威报告指出,在体育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体育运动产品和品牌方面,中国服装鞋类、保健、休闲和教育产业未来五年将强劲增长26%至42%。
大品牌争夺女性运动内衣市场,体育运动用品制造商又悄悄掀起了一场有关运动内衣的战争。的确,如果想准确切入女性运动市场,运动内衣是一个具有强关联性的细分领域。事实上,几家国际大牌一直在该领域有所部署,只是由于品牌调性的差异表现出了侧重点上的不同。
近年来,女性运动市场的爆发让Lululemon有机会和耐克、Under Armour这些大品牌一决高下。当Lululemon逐渐将品类拓展至跑步、运动休闲甚至骑行等领域的时候,女性运动消费者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
Nike推出一款使用Flyknit编织技术的运动文胸Flyknitbra,Flyknit编织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这种运动内衣使用1块单层布料,无缝缝合,重量比普通内衣轻了30%,可以在透气的同时提供运动需要的支撑。运动内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后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内买手店继续盛行
买手店的起源地-欧洲乃至整个国际市场,零售业一片低迷,传统买手店步入黄昏时代。经历了20年的美好,巴黎的潮人朝拜地Colette于2017年12月20日永久停业。包括10 Corso Como和Browns在内的老牌买手店未来同样堪忧。10 Corso Como 米兰总店持续亏损负债超1亿。10 Corso Como在中国北京也惨淡收场,于2017年2月由于亏损严重而关闭了位于北京SKP的店铺。
国内买手店激增,尽管欧洲乃至国际环境下买手零售低迷,但这并未阻止国内买手店迎来爆发式增长。自2010年起,中国买手店的开店速度可以用“激增”来形容:以上海为例,2014年上海约有买手店70多家,到2016年,一年里就有约80个新买手店品牌入驻上海,买手店总数接近300家。买手店整体数量不断攀升。总体而言,2015年,全国买手店有1636家;2017年激增至3781家,增幅超过130%。
随着一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以及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发展渐热,买手店也逐步扩展至二三线城市,其中不乏诸如连卡佛、I.T等实力雄厚的连锁买手店。除了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买手店数量持续逐年增长;杭州、成都、重庆、南京等二线城市也陆续开设了20-50家;而代表性三线城市则新增了1-10家不等。
如今多品牌的买手店模式无疑已经成为零售热点,而面临消费升级,时尚电商的疯狂增长,网络带货红人兴起,快闪店等新商业模式出现的冲击,成长为一家真正成熟且能盈利的买手店也绝非易事。
国际小众品牌继续盛行
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升级,以及对个性化的需求,他们需要新的品牌力量,他们拒绝为同质化的设计买单,愿意欣赏那些使用上乘面料又拥有独特设计的服装。这些品牌往往质量一流、拥有强烈的品牌基因,而且在国内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设计品牌。他们正在替代那些以往在人们心中最具时尚影响力的大众奢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