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各大富豪榜上,马云、马化腾和许家印可谓是“轮番坐”,很难一家独霸。但是对于此前早已习惯了“首富”名号的王健林来说,如今的局面难免有些落寞。63岁的王健林可以说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的企业此前几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彼时在国内一帆风顺的万达模式,并未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认可。万达登陆H股后仅短暂走高,随后就陷入长期蛰伏。在港股沉浮两年后,万达2016年9月宣布退市,同时公布其回归A股的计划。如今,万达的“回A”之路磕磕绊绊,对见惯大风大浪的王健林来说,如何安稳度过这个拐点,是他目前最在意的事。
冲刺年终考 俩月开12座万达广场
2017年仅剩最后一周,国内各家房企似乎都在平静的等待发捷报的新年钟声,但此时的万达却显得有些忙碌、焦虑。从10月20日至12月8日,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有12座万达广场连续开业。
外界看来,无不惊讶于万达的扩张速度和执行力,但是对万达而言,即便以这样的速度开店,距离此前定下的目标依然有一些距离。此前万达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会开业237座万达广场,要想完成剩下的目标,目前看来是有难度了。
另外,从万达广场开业的策略来说,倾向于“快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按照万达商管的说法,在237座万达广场中,一线城市15座、二线城市76座、三四线城市占大头146座。在最近两个月开业的12座万达广场,确实是按照这个思路布局的。
还有一点值得商榷的,就是万达的“轻资产”战略,王健林曾表示未来万达广场的增量方式将更多为“轻资产”,但是在最近开业的12座万达广场中,只有在大同的万达广场属于“轻资产”项目。
“元老”人物离职 两年间损失18员大将
本月中旬,有两位万达“元老级”人物离职,一位是大连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尹海,已经在万达工作24年,先后长时间负责万达的财务和行政。另一位是万达商业地产副总裁陈平,在万达工作16年,曾担任万达副总裁及南京项目公司总经理、万达商业地产副总裁兼任万达学院院长。
在这个时间点两位元老级的核心高管突然离职,引来不少猜测。距离万达“退H回A”的承诺时限仅剩8个多月,对于两人的离职,官方并没有特别的说明和评价。但不可否认,在过去的两年间,万达可以说经历了“人事大地震”。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1月至今,有18位核心高管离开万达,其中有不少高管的任职时间不满一年。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管跳槽的公司,有不少是万达的直接竞争对手,如华谊、新城控股等。
740)this.width=740>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企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在万达“回A”的关键时刻接连出现高管离职的新闻,无疑给证监会及内地投资市场传递着一种对自己不利的信号,客观上给自己“回A”的路上增添了“X因素”。
万达电商难逃失败,“腾百万”是一步臭棋
最近,给万达“添堵”还有自家的电商业务——飞凡,被媒体曝光要大规模裁员,70%的员工要被遣散。虽然万达回应称70%的数据并不准确,但是可以看出,飞凡的运营确实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裁员数量也不会太少。
不客气地说,万达的电商从2014年成立的第一步开始就是一步臭棋,联手百度和腾讯,万达持股70%,另外两家各占15%,“腾百万”的豪华阵容看上去是无敌的。但是三年过去了,腾讯和百度实际上并没有投入任何资金,再加上飞凡管理层的动荡、战略方向不明,这一切都预示着万达电商的败局。
有人戏称这个联盟的最终目的是要“玩儿死淘宝”,但是马云根本没把“三巨头”的联手放在眼里。2015年底,马云更是直接怼道:“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问你的使命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共同的价值观是什么?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个组织的问题在这,你们三家我觉得有点像凑拢班子,健林需要完全彻底的改革,进行转型,我深刻理解。另外两个兄弟觉得,反正也不是我出钱,我出一点点钱,有人去搞阿里,我觉得很高兴。”
腾讯和百度明里支持但暗里不掏钱,只想出微信入口和搜索导流,万达也并没有强行去要钱,算是一种妥协。但是最后,腾讯和百度连好的资源也不愿意拿出来了,微信嫌弃飞凡的产品做得太烂,前前后后改了好几版都不让上;而百度方面,飞凡离职员工曾在知乎匿名爆料说,百度对飞凡的支持只有一个室内地图,结果因为数据太陈旧根本无法匹配。
在“腾百万”这种凑拢班子合作中,万达出于转型的需求,毫无疑问意愿是最迫切的,但腾讯和百度就不好说了,这就造成了万达独自“闭门造车”的局面,腾讯和百度都在等着万达搞出点成绩,坐收渔利。这种肤浅表面的合作,注定是要失败的。
影市大洗牌,优势被蚕食
2017年的电影市场,国内影视业五大民营巨头中,华谊似乎并没有完全扭转去年的颓势,光线今年则缺少了“爆款”,博纳依旧在“红色”中前行,动荡的乐视影业刚刚完成了更名,而万达状态则比较挣扎,虽然票房收入让其院线收入增长看好,但是其主控项目在大档期却“隐身”。
截止今年三季度,万达已经拥有478家已开业影院,4211块银幕。前三季度万达实现营收101.85亿元,同比增长20.72%;实现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长10.29%。预计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为13.66亿元至16.4亿元。
如果单看财报的数据,万达影业仍在高速增长,票房也在持续上升,净利润10%的增幅也领先于其他院线。但如果跟万达自己来对比,10%的增幅是近三年来万达影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最小的一年,2015年和2016年同期的增幅分别为38.78%和22.17%,这一数字也低于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不仅净利润的增幅在放缓,万达院线的市场占有率领先优势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缩水。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万达的票房占比为12.91%,这一数据在2015年、2016年时分别为13.61%与13.40%,受此影响万达和老对手大地之间的差距也从2016年最高时的5.4%降至如今的4.3%。
万达资产的“加减法”
最近几年,万达似乎爱上了海外市场,不断在做“加法”,从2012年以26亿美元并购美国AMC院线至今,万达一共在海外进行了23笔投资,金额超2千亿人民币,其中商业地产和电影等产业是重中之重。
不过,万达的海外投资之路磕磕绊绊,也曾遇到了较大的挫折。2014年2月,万达2.65亿欧元收购的西班牙大厦,一直无法施工,无奈在3年后又以2.72亿欧元售出。2016年11月,万达以约10亿美元收购美国DCP集团100%股权,首次进入电视内容行业,但是仅仅时隔4个月,DPC集团就递交起诉书,由于万达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终止出售DCP给万达。
在海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万达从2015年开始给国内资产做“减法”。从2015年7月万达陆续转让大歌星KTV至今,已先后至少9次转让或出售国内产业,其中大多数是商业地产项目,涉及资金超680亿人民币。
在国内频繁且大手笔售卖地产项目,是万达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的必然结果。王健林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走到供需平衡的拐点,躺着挣钱的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重资产模式难度在不断加大,要想快速扩大规模,必须转型轻资产。
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使得万达的财务情况有了显著变化。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万达营业收入为549.8亿元,较2015年下滑12%,其中地产业务收入占比为44%,文娱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到2017年上半年,万达地产业务收入占比继续下降至41.8%,万达营业收入走向多元化。
结语:留给万达“回A”的时间不多了
万达在私有化时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如果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内地主板市场上市,大连万达集团将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现在距离回A的日期越来越近了,仅剩最后8个月,如果不能在此日期前在A股上市,万达将面临344.55亿港元的兜底风险。
根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IPO排队信息,大连万达商业地产目前排名43位。舆论都认为万达“回A”存在变数,这不仅是看到了万达近几年来自身运营的状况,也是考虑到目前政策面的收紧,不仅是万达一家,富力地产、碧桂园物业也先后撤回了A股的上市申请。
业绩放缓、高管离职、影业优势被缩小、回A进程缓慢,万达这一年过得并非一帆风顺,这些变数也给万达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国际的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万达的评级。
2018年,留给万达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回A”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万达的机会所在,提高盈利降低负债,是万达最应该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