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宣亚国际“蛇吞象”收购流产 映客资本腾挪术失败

宣亚国际“蛇吞象”收购流产 映客资本腾挪术失败

作者:     转贴自:蓝鲸财经    点击数:1191


  原标题:宣亚国际“蛇吞象”收购流产 映客资本腾挪术失败

  宣亚国际“蛇吞象”收购流产,映客该好好想想直播之外的盈利模式了

  宣亚国际12月15日晚间公告称,终止收购映客所属的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票复牌。饱受各方质疑的“蛇吞象”场面终究还是没有上演。


  终止收购映客,宣亚国际“蛇难吞象”

  映客成立于直播平台还没有成为爆款的2015年,发展迅猛,仅用了一年时间便从一众平台中杀出重围,站到了风口浪尖。“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这句如今直播圈惯用的口头禅,正出自映客。

  很快直播成为互联网的新一风口,早已超越百团大战的规模,基本上可以说是千播大战。但经过几轮行业洗牌之后,内容不过关,资本不够雄厚,定位不准确的直播平台逐渐被淘汰,映客凭借长期以来的粉丝基础和已经打出去的品牌位列头部直播APP。但这里的竞争更为激烈,映客开始在直播之外寻找新的突围方向和增长点,除了映客提出去直播化的转型外,也开始谋求上市。

  今年5月9日,刚刚上市三个月的公关公司宣亚国际通过公告宣布收购映客母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引爆业界。

  此次映客被收购方案的最大核心在于“纯现金收购”,而不涉及发行股份。

  9月4日晚间宣亚国际公布收购方案:拟以现金,收购映客创始团队合计持有的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映客的运营公司,下称蜜莱坞)48.2478%的股权,交易价格近28.95亿元。其中约21亿元借款来自映客的原股东。宣亚国际却仅需付7.39亿。

  业内猜测,采用现金收购正是为了规避审批上的麻烦。

  因为从今年4月起,市场上就传出监管部门收紧影视文娱等行业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而宣亚国际这次采用全现金而非股份(需要监管部门审批)交易,规避监管,显然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并且,宣亚国际手中并没有这么多现金,他们选择的方式是借款,而且借款对象是自己的大股东。

  这波操作罕见又大胆,不易被监管所认同。很快三日(9月7日)之后,因收购映客交易,宣亚国际遭深交所问询。

  问询函主要就两方面进行问询,其一是宣亚国际收购映客的资金来源是宣亚国际四个股东提供的长期借款,需要对上述股东借款的资金来源及合规性发表明确意见;其二是嘉会投资拟收购映客股权,需披露此交易需要对本次交易造成的实质影响。

  截止重组终止,宣亚国际都未披露对深交所问询的回复。

  映客借钱宣亚收购自己,玩转资本腾挪术挑战监管

  到昨晚,这场长达7个月的离奇收购最终破产:宣亚国际公告,由于公司未按约定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发出召开审议本次交易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通知,综合考虑本次交易的推进实施情况后,各方一致同意终止本次重组事项。

  关于失败的原因,根据宣亚方面给出的说法是根据双方签署的《现金购买资产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的约定,除非经各方协商一致继续履行本协议,若截至2017年12月15日,公司尚未发出召开审议本次交易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的通知,《现金购买资产协议》自动终止,各方均不因协议终止对任何其他方承担任何形式的违约责任。

  但业内则认为,从各个方面来看宣亚国际都不具备收购映客的能力。

  在营收上,映客远远高于宣亚国际;从估值上看,两家公司相差不大;在现金流方面,宣亚国际账面资金远低于收购所需29亿资金……若收购成功,看起来更像是“映客自己借钱给宣亚国际来收购自己“,在行业内争议极大。

  同时,挑战监管可能是最大败因。从今年4月起,市场上就传出监管部门收紧影视文娱等行业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之后就涌现了多起影视文娱行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在监管变严期间,宣亚国际与映客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是在挑战监管部门的底线。之前的深交所问询恰恰证明这一点。

  商业模式简单,“直播+”为映客未来变现带来更多可能性

  紫辉投资创始人郑刚表示,映客是一块“香饽饽”,市场历练的盈利模式、海量的互联网用户、强大且健康的现金流,这些互联网企业重要估值映客都不差。

  目前映客累计用户数已达2.5亿。大量用户基数,是映客目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保障。根据重组方案公布的数据,2016年,映客共实现营业收入43.38亿元,净利润达4.8亿元。2017年一季度,映客收入10.35亿元,净利润为2.44亿元。

  映客是一家赚钱的公司,这一点已无人质疑,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规划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也表示,接下来也会有一些新尝试。

  此前,映客已发力布局“B端”。就在当初收购方案公布后不久,映客就上线了一个产品——“映天下商业平台”,主要是针对主播的商业化直播业务,并称这是“官方提供的唯一商业合作渠道”。

  在当下直播商业化的模式中,主播网红推广具备着传统营销无法比拟的传播效果。

  2017年直播行业迎来了监管和洗牌,商业模式逐渐向“直播+”转型,单纯做移动直播的模式已经遇到天花板,“直播+”不仅对直播的内容是一种丰富,在变现能力上也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今较为常见的是电商、广告、游戏、旅游等多种元素。

  通过“直播+”的各种形式不仅可以创造较高的转化率,并对塑造品牌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从而吸引大量品牌商投入,而广告营销也是直播平台流量较好的变现方式。

  此前,映天下合伙人seaman在接受蓝鲸采访时表示,作为达人经济深度开发的平台,从语言上,没有一个平台比直播平台更加懂得尊重用户。映客的主播将粉丝们称作“宝宝”,同时在沟通中给予充分的平等,让用户感到持续陪伴和温暖。

  对于广告主而言,让消费者加深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是广告投放的主要功能。

  而直播正是具备这种引导功能的新颖媒介,强烈的现场体验感和互动感,可以大大地弥补文字和语音导致的信息量不足,这也是直播平台广告逐渐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映天下将内容方、用户连接在一起,通过优质内容获得更多优质付费的C端用户,从而吸引更多的B端商家为其流量买单。

  有分析称,此次收购终止对于映客经营发展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对于仍然方兴未艾的直播市场,未来不管是创新商业模式还是继续寻求资产证券化,留给映客的道路仍很多。

  此次宣亚国际终止收购后,映客未来也可能将通过其他途径登陆资本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A股上市政策逐渐收紧,以及阅文集团在香港火热上市的情况来看,未来映客在香港等地上市的概率也不小。

  不过,也有人对映客的未来及上市前景,持谨慎的态度。

  目前映客营收结构基本倚重直播业务,根据披露的映客收入数据显示,2016年直播业务收入为43.26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99.71%,广告收入占比极少。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映客的商业模式过于简单,而且是有天花板的,要想站稳脚跟还需寻求更多元化的商业变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