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垄断行业混改为新突破口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垄断行业混改为新突破口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1081


  (原标题: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垄断行业混改为新突破口)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了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情况。

  肖亚庆在会上表示,近五年来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继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已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为改革打造了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的大框架。

  分析认为,本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更加强调规范,国企改革从设计图变为施工图的过程中,亟需为国企创造一套动力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保证国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经历过一番起伏后,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此番混改有望在垄断行业实现破题,而第三批混改试点也在研究当中,预计将在不久后推出。

  形成“1+N”政策体系

  发布会上,肖亚庆表示,“1+N”顶层设计的文件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对推动基层实践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促进和指导作用。

  同时,为落实“1+N”,中央部委层面出台了102个配套文件,各地出台了926个配套文件,中央企业和各地方国有企业也根据自己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很多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如国资委在这次发布会上做出的定调,第一阶段的文件发布已经基本完成,而顶层设计的搭建是以文件的出台、进而形成政策体系为标志的,目前看,已经形成中央与地方上下联动、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政策体系。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进入施工阶段,这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动力机制与容错机制如何形成这一问题,此外改革也需要更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李锦表示,“如同造一台机器,当前阶段的国企改革已经画好了各部分零件的图纸,但缺少的是发动机。”

  他表示,国企改革在上一阶段更加注重改革框架的搭建与政策的制定,而改革的切实落地并不明显,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企业制度研究室主任余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国企改革并没有明确划分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两个阶段,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如今讲“完成顶层设计”主要是指过去几年间在政策制定上投入精力较多这一结果。

  她表示,国企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目标后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讨论,直到2015年确定了整体的指导意见,之后两年多时间中,各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之所以近两三年内各部门纷纷发布配套方案,是因为在指导意见做出整体部署后,各领域的改革任务被分解到各个部门,而出台相应配套方案正是落实这些任务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制定文件成为衡量改革决心的一个工具。”

  是否会担心“以文件落实文件”?余菁表示,各级政府在制定文件方面的高效是值得肯定的,这些文件也大都是有必要做的,但从实践层面看,并不能够简单地认为政策多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她看来,本轮国企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顶层设计方面更加强调规范,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稳中求进”,哪怕慢一点,也要尽量避免出现瑕疵;其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情形相较以往更为复杂。

  她表示,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彼时国企不改革就难以支撑下去,而现在国企机制体质虽有存在诸多问题,但实际经营上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因此改革缺少动力与决心,难免有一些“裹步不前”的感觉。

  李锦则指出,过去几年间改革存在严重的“顶层设计依赖症”,其背后是容错机制不健全背景下,企业对国资流失的普遍担忧。

  实际上,国资委层面一直希望通过试点来推动改革的落地,肖亚庆表示,目前,“十项改革试点”已在18个集团层面的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余菁强调,这一轮国企改革更加需要的是一个“上下结合”的推进路径。其中上层的顶层设计保障改革的有序性、避免了一哄而上的混乱;而当下正在进行的地方和企业的探索以及央企的试点,应当以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发现问题、积累并推广经验为重点,推动自下而上的改革。

  垄断行业混改“破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近年来,混改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各层级企业混改的数量占到整个中央企业的68.9%。地方国有企业现在混改的企业数量也占到了47%,这几年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

  目前,发改委等部门已经选择了两批19家企业进行混改试点,“第三批正在研究当中,估计不久也会推出”。彭华岗在发布会上表示,混改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宽,中国将在电力、石油、化工、电信、航空、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余菁表示,按照国企分类,纯竞争性的商业类国企都不应对混改设限,而有一定社会性功能的商业类国企也应在有一定比例约束的前提下开展混改。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中,除了部分军工行业具有国家战略安全属性、铁路的铁轨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之外,其他行业都是竞争性行业。

  “从经济分类上看,它们都不应是垄断行业。现在提在这些行业做实质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行业放开和破除垄断。”他表示。

  而在李锦看来,此轮混改最大的亮点正是垄断行业的开放。“在本轮国企改革中,混改承担着突破口的重担,而近日混改在电信、铁路领域推进力度很大,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以及内部员工持股等手段,有希望在垄断领域形成混改本身的突破口。”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混改的主战场正在转向大型的垄断行业,后者是以往国企改革的难点,这一方面需要解决行业开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些行业体量巨大,而参与的民营资本较小,应通过混改基金等方式解决参与资金问题。

  李锦与余菁都认为,当前的混改尚未形成一批典型案例以及由此而来的可用于复制、推广的经验。

  胡迟则认为,从目前来看,混改试点还正处于制定方案阶段,并没进入实施阶段,而且在国资委的推动下,不少央企正在推动集团层面的突破,在这方面复杂性要更大。

  彭华岗介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层级正在不断地提升,此前的改革都是央企三级或者三级以下公司,近几年则在探索三级企业、二级企业,甚至探索在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近日中国联通的混改是从更高的A股层面来推动,层级在不断地提升。

  肖亚庆指出,下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按照“宜改则改、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来推进。他表示,混改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周期,不能指望“一混就灵”,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国有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企一策”地推进混改。

  实际上,过去几年间的混改推进节奏有过一些反复。余菁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到2014年,各地对于混改的期望非常高;然后到2015年,政策风向突变,混改迅速降温;一直到2016年前后,由于国有经济运行形势严峻,混改的步伐又开始加快。

  李锦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此前的“加快推进”改成了“有序推进”,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总基调的一个重大变化。其背后是各地混改“刮风”现象渐起,出于对国资流失的担忧,政策出现了收紧。

  他表示,随着规范文件的陆续出台,混改的步伐再次开始加快。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