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主办的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会上,工信部公布了2017 年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名单并授牌。其中,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培训基地作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完美结合的样板获得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人才培养试点示范授牌。在继19大前夕的“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上作为工业转型代表亮相之后,海尔COSMOPlat又一次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表,开辟了一条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740)this.width=740>
海尔COSMOPlat为何频频入选“国家代表”?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迅猛发展,给个行业都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放眼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全力抢占的制高点。中德两国早在2014年就嗅到了这一信号,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共同应对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挑战。2017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及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见证了两国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经贸等领域10余份合作协议签署,助力“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在这一背景下,工信部核定的17个中德合作项目将具有划时代的合作意义。
其实,海尔入选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并非偶然,而是真正具备了代表中国制造与国外先进智能制造企业合作的实力。从2005年起,海尔就开始着眼于智能制造转型,在正在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上,海尔就将COSMOPlat平台支持的互联工厂示范生产线带到了现场,以“现场展示”的形式让人们零距离感受大规模定制为制造业带来的改变。COSMOPlat是在互联工厂的基础上软化、云化的结果,与其他专注于“机器换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同,COSMOPlat更在乎的是用户价值,它将用户纳入到了生产制造中,从产品的交互、设计到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用户可以全流程“掌控”定制产品的生产状态。产品从生产之初就知道将会以什么样的形象面世,生产出来之后也会直接送至用户家中。用户的身份也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全流程参与实现终身价值的“产消者”。
COSMOPlat因为用户的参与解决了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在这里,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能够通过COSMOPlat平台与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体系无缝对接,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同时,产品价值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海尔的产品不入库率达到了68%,生产效率提升了60%。“海尔将用户引入企业发展环节,这无疑延伸了企业的发展链条,提升了其生命力。”这是业内人士对COSMOPlat的评价。正因为如此,海尔代表中国制造入选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也是必然。
740)this.width=740>
COSMOPlat将带领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当前,中国传统制造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智能化和自动化层次参差不齐等现象极其普遍,这就需要树立一个智能制造的样板,以先进模式来带动整体制造业的发展,而海尔COSMOPlat就解决了这一问题。COSMOPlat将海尔过去几十年的生产、营销、物流方面的优势,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开放出来,同时结合以用户为中心的物联网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匹配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用户主导下的大规模定制。
海尔将COSMOPlat做成了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圈,与其他企业保密资源与技术的方式不同,COSMOPlat向各方资源开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通俗点讲,COSMOPlat模式可以“复制”,并且COSMOPlat不仅仅面向家电企业,而是面向不同的行业。无论是发展较为成熟的规模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迅速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现有的成果,帮助企业快速向大规模定制转型,用最快的时间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领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目前,COSMOPlat已经在10个区域进行了示范,推广涉及到汽车、电子、服装、农业等11个行业,并且聚集起了3亿用户,超过380万家的生态资源,“海尔模式”正在全国复制。
当其他企业还在为市场库存做调研的时候,海尔已经将用户带入了制造体系,奠定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当别人还在探索“机器换人”提高效率的时候,海尔已经推出了可复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更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或许正是这种前瞻性目光,让海尔收获了源源不断的创造生命力,从而代表中国制造展开“国际对话”,成为中德智能制造项目试点示范单位。在未来,中德合作下海尔或许将带来更多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