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浪潮滚滚而来,作为过去近百年一直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品,家电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下的大规模定制,已是一道世界性的课题。就在此时,9月21日,海尔“智慧物联 社群共创”为主题的海尔智慧家庭全球引领创新峰会在青岛举行,在会上海尔向全球介绍了“人单合一”模式在制造业落地的首创——COSMOPlat,展现了继福特、丰田之后的第三种制造模式。
而就在前不久, 在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软件化发展高峰论坛上,海尔发布了《工业大规模定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个白皮书直指中国制造业的“三大障碍”: 需求侧用户专业知识缺乏、需求不确定性、供给侧的资源组织障碍。
这也意味着海尔用自己的方式试图解决国家供给与需求的难题,且中国智造业工业大规模定制时代正式来临。海尔的工业大规模定制到底意味着什么?海尔的模式是否值得同行借鉴?能否对当前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740)this.width=740>
事实上,在全球,海尔COSMOPlat作为亚太地区智能制造唯一代表,也是亚太地区工业界最高水平。在中国,海尔先后被工信部列为中国制造2025综合示范项目、以COSMOPlat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入选工信部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海尔COSMOPlat代表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海尔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工业制造中的定制、大规模和工业化。
一、定制:以用户为中心的智造模式革新制造流程
过去的工业生产一种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即便到了工业2.0或者3.0时代,也仅是实现了“机器换人”,并没有解决用户需求的定制问题,而海尔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却将过去的生产流程倒转,让用户参与到其中。
1、用户“往上走”,参与到生产制造中来
过去,企业造产品是企业主导,企业埋头研发或做前期调研(多半是瞎蒙),然后企业再组织资源生产制造、铺货、销售,用户只有被动接受现有产品,而现在,海尔COSMOPlat这样的平台,让消费者成为了主动者,允许用户从头到尾参与。
过程中,COSMOPalt众创汇模块的社群交互,将用户的痛点打造成为一款款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具体来说,“众创汇”开创了以“社群用户规模定制+预售预约”的众创定制模式,用户在平台上可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创意,与平台设计师一同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同时模块商及研发资源的共同加入,让用户的创意变成现实。
这样,海尔将原来的制造模式转变用户生产的智造模式,并且,当用户以一种共同设计产品、创造产品的心态参与进来后,企业就实现了产品研发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用户从一个单纯的消费者变成“产消者”。
740)this.width=740>
2、实现了智造业个性化
光是参与还不够,海尔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还实现了个人的定制化,它可根据客户订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基型产品或零部件的重新配置,转化为个性产品,从而实现批量生产与传统定制相结合。
以家电来举例,在海尔的家电定制平台上,海尔首先构建出新的场景,激活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比如会洗澡的空调,让用户感觉到很干净,这是场景驱动的需求。其次,海尔打造了智能生活,是基于海尔U+平台,营造出一个个家电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让用户可以跳出家电,享受智能化的空气、烹饪、净水等生活体验;再次,海尔从定制为切入,聚焦社群经济,对社群用户进行精细化的深耕和运营,比如海尔定制平台众创汇就是直观的实践案例,在此平台上,海尔家电旗下的冰、洗、空、热、厨等主要业务均实现全线引爆,每个品类都在定制爆款新品。
所以海尔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是让制造真正连接起用户,通过自己具备的柔性制造能力,强化面向用户的体验场景和社群经营能力,让个性化变得轻而易举。
二、大规模:用大数据和模块化撑起智能工厂新天地
在传统的思维里,“定制”往往意味着量体裁衣,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周期过长无法推广。而大规模则意味着如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假定的是消费者需求极其相似的和同质。但海尔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则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模块化为方式的新型智造模式,解决了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既做到了定制,还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1、大规模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即数据驱动制造
海尔通过社群交互,把众多个性化的小数据聚合成一类大数据,相当于把小的需求聚合成大需求,把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分类整理,形成有一定规模的订单。
740)this.width=740>
在整个过程中,海尔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改变的不只是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流程、设计工艺的问题,还解决了供给侧、需求侧双方无法有效对接的困境。这就包括生产领域的供给侧比如标准生产、标准作业、标准流程等,需求侧的个性化、定制化等。
通常情况下,大规模定制是计划驱动,即从一个中央的计划单元向各个生产单元发送已“成组”后的生产任务、协调生产。而海尔工业大规模生产模式是数据驱动,自组织生产。在横向集成的模式下,这种自组织的生产模式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比如所有机器都不用连接到集中式的中心计算机上就可以自主工作,自主网络可以在应急故障处理和动态调度方面发挥作用,生产可灵活应变。
2、智造业模块化
其次,海尔的定制采取的是模板化的解决方式。相对于在研发环节形成批量的参数化定制(参数化定制即用户可以改变产品的尺寸或形状。比如国内的红领制衣,是参数化定制的例子,通过对顾客的测量结果来实现量体制衣),模块化定制是从销售环节归纳并合并相似需求,形成一定的相同产品进行批量生产。
海尔COSMOPlat就是通过众创汇、海达源等模块,让用户自主定义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在形成一定规模需求之后,就可以通过海尔互联工厂实现生产。这样都看似碎片化零散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还实现了较低的成本。
事实上,海尔COSMOPlat是全球唯一一个用户参与交互的大规模定制平台,海尔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让工厂变得智能起来。
740)this.width=740>
三、工业化:缔造了无库存又可复制的新型生产模式
在海尔之前,很难想象工业化和无库存、个性化能联系起来,但海尔的工业大规模生产模式却做到了。
一、用“定制”把制造业的“库存”去掉了
整个工业互联网过程中,企业更多的聚焦于设备的自动化,通过机器化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却造成了生产的不精准,供需双方的不对接等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库存”越来越多。
因为传统制造业的厂商在生产产品时往往无法精准的判断未来的市场容量有多大,因此生产产品时往往是“盲判”,一旦对市场销售量预测不准确,便容易导致产品库存问题。
互联网时代要的不是高效率,而是高精度。“高精度”对应的是用户个性化需求,于是海尔转变生产模式,以“用户驱动”替代“企业驱动”,通过COSMOPlat将用户的需求连接起来,让用户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使企业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商品生产定制,进而大幅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对用户终生价值的体验满足。
这个过程中,海尔将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转化为或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问题。这样,对客户而言,所得到的产品是定制的,个性化的;于生产厂家而言,该产品是采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制造的成熟产品。
而且,重点是,没有了库存,生产跟着需求走,“生产的每台产品都是有主的”。
2、让个性化生产“可复制”
最后海尔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海尔COSMOPlat并非是一个闭环的平台,而是向各方资源开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所有企业都可以“复制”海尔COSMOPlat,快速实现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升级。
740)this.width=740>
以服装行业为例,服装行业是个亿万级市场,目前服装行业存在两大痛点:库存重和消费者偏好追踪难。而COSMOPlat将制衣环节及物流配送环节数据采集并沉淀到平台上,并通过算法和,模型进行渠道物流的精细化管理,解决了库存问题;同时通过社群交互挖掘用户痛点和创意,对用户需求及流行款式进行预测。
据了解,海尔本身运用COSMOPlat已经打造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胶州空调等8大互联工厂。未来,COSMOPlat将实现海尔在全球的108家工厂全覆盖。在目前,COSMOPlat平台上已经聚集了上亿的用户资源,同时还聚合了300万+的生态资源,形成了用户与资源、用户与企业、企业与资源的3个“双边市场”。COSMOPlat的模式输出已经在电子、船舶、纺织等7大行业均实现了推广落地。现在,海尔的智能制造探索已经带来了明显成效: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上市周期缩短15%,年产值增加10%,年利润增加39%。
这是海尔对行业的最大贡献,也是最好榜样,核心能力大家一起分享。
总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之时,海尔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区别于美国、德国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智能制造的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