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闭了

中国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闭了

作者:中国品牌总网    转贴自:     点击数:2802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73720427919.bmp740)this.width=740>

  142年历史、19万名员工、日本名门企业,这些标签都彰显着东芝曾经的历史,自从11年前收购西屋公司后,东芝这座昔日辉煌的大厦开始倒塌。如今东芝正在接连出卖优质资产来拯救自我。

  丧钟为谁而鸣?

  始创于1875年的东芝,很长时间都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日本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都诞生在东芝的车间。相形之下,日立、松下和索尼等日本其他家电巨头,不过是后起之秀。但140年辉煌之后,东芝似乎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还记得当年电视里女声合唱“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广告吗?那时,中国的高楼里随处可见东芝电梯在运行;东芝首创多项家电产品,拥有东芝家电成为时髦;一台东芝的笔记本电脑更是值得引以为豪的物件。当年的东芝品牌,何等风光。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73720342849.bmp740)this.width=740>


东芝上世纪广告

  142年历史、19万名员工、日本名门企业,这些标签都彰显着东芝曾经的历史,自从11年前收购西屋公司后,东芝这座昔日辉煌的大厦开始倒塌。如今东芝正在接连出卖优质资产来拯救自我。

  ▌破产倒计时:百年日企巨头剜心自救

  2月15日,东芝董事长贺重范引咎辞职,此前在2015年,由于财务造假,当时的东芝社长田中久雄,东芝副董事长佐佐木则夫和顾问西田厚聪相继辞职。此换人节奏是不是与岛国首相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短短1年多出现了如此大的人事变动,东芝到底摊上了什么事?

  2月14日,原本定于当天发布的财务报表突然说要延迟一个月,原因是东芝美国核电业务发现新的疑似违规行为,于是转而发布了财务预期。

  据其预测,东芝2016财年全年的净利润将出现连续第三年亏损。从原先预计的盈利1450亿日元(87亿元人民币)下调至亏损3900亿日元(234亿元人民币),债务将超出资本1500亿日元(90亿元人民币)。此外,据2016年前三季度财报,其美国核电业务损达7125亿日元(428亿元人民币),股本降至负1912亿日元(115亿元人民币)。这些天文数字级别的亏损足以创下历史记录。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73720316264.bmp740)this.width=740>


东芝近期营业利润的努力遭63亿美元减记付之一炬

  第二天,董事长贺重范就正式辞职了,各方纷纷揣测原因正是因为核电业务亏损。

  在如此大的财务亏空下,东芝“壮士扼腕”,拟出售旗下芯片业务50%以上的股份,不排除全部出售的可能,并计划停止修建新的核电站。
  半导体已经是东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此举无疑是剜心自救。

  据查阅东芝2016年1季度财报,芯片业务部门的净营收占总营收的30.8%。但运营利润芯片业务部门占据绝对优势,运营利润达到241亿日元,而整个东芝的综合业务利润才201亿日元(因为其他业务部门盈利基本都在亏损)。

  经济专家们一致认为,东芝只能尽快把最后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部门卖掉,用于及时“止血”,今后才能继续坚持下去。但是,一旦把半导体部门卖掉,东芝究竟还剩下什么呢?

  ▌谁毁了这百年基业?

  1、一笔巨额并购击溃“一代枭雄”

  或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规模如此大的一家企业,怎么就说不行就不行了?其实,东芝的衰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单个的因素。

  首先是10年前收购美国核电巨头西屋电气。当时共有15家公司及联合体参与了投标,竞购价格一路从25亿美元飙升至50亿美元,最终被东芝以54亿美元拿下。

  此外,在日本国内核电市场饱和的前提下,东芝迫切需要打开国外市场。当时的社长黑天厚聪对此项收购甚为满意,直言这笔高价交易将在长期内带来回报。在他看来,这项投资实现收益甚至可在数十年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日本突发福岛核危机,核能的推广愈发艰难,甚至有些政府选择缩减发展核能或完全放弃,转而发展再生能源,日本国内反核声音也很强烈。

[NextPage]

 

  东芝核能业务也大受影响,日媒当时报道称,东芝损失或高达9000亿日元(约合547.5亿人民币)。

  早在2011年,国际社会核电业务就亏多赚少,巴不得有东芝这样的企业来接盘。果不其然,东芝迎头上赶,于2016年底通过西屋电气并购了美国核电工程企业——美国芝加哥桥梁与钢铁公司/石伟公司(CB&I、S&W),而这也成为了东芝资不抵债的**。

  从近两年财报数据来看则更为直接,其净销售额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顶峰,其后便开始断崖式下跌。特别是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预测,将从原先预计的盈利1450亿日元(87亿元人民币)下调至亏损3900亿日元(234亿元人民币),债务将超出资本1500亿日元(90亿元人民币)。核电业务将亏损7125亿日元。

  为什么亏?专家们认为是美国国内的工程和人工等追加成本上涨,产生的总成本大幅超过收购时的预期。事实也差不多,美国核电站建设一向效率奇低,政府检查、处理法务文件都需要停工,要是停工来不及按期交工又要交巨额违约金,实则得不偿失。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73720235231.jpg740)this.width=740>


核电厂 资料图

  2、财务造假:掩耳盗铃的“工匠精神”

  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跳。业绩不好怎么办,东芝的社长们想出了绝招——财务造假!

  其实东芝的基建和核电亏损早已有之,根据第三方委员会针对造假发布的调查会计业务违规报告显示,2008年度至2014年度的4到12月,东芝虚报利润总计达到1562亿日元(相当于78亿人民币),相当于税前利润的30%。

  此后东芝又发布了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合并财报及2009年3月~2014年12月的财报修订结果。受虚报利润问题等的影响,整个财年的净亏损额为3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2亿元)。根据税前损益计算,过去财报的利润减额合计增至2248亿日元。另外,2014年整个财年最终亏损378亿日元,收益恶化浮出水面。

  报告中显示,三代社长曾以“挑战”等名义强烈要求提升公司利润。日媒的一些采访中也表示,佐佐木时代也向各业务部门施加改善业绩的压力,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西田不满意佐佐木在任期间的经营业绩,而佐佐木又不想被西田指责,因此佐佐木强烈要求做假账。

  当然了,还有日媒分析称这是因为东芝的内部斗争,因为前任两代社长西田厚聪和佐佐木则夫独断专行且相互对立,而田中久雄懦弱无能。此外,也有媒体分析认为,2008年时值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2011年又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东芝公司为稳住市场、股价和队伍的信心虚报成绩。

  其实,这里面严重暴露了东芝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一个标准的会计审核包括内部公司审核和外部聘请会计人员审核,如此双保险还有问题只能说内部管理体系混乱,而发生丑闻后,东芝内部高层也进行了大清洗。

  丑闻曝光后,东芝业绩受到了极大影响,家电项目也亏损惊人,加上本身家电业务利润占比不大,东芝索性出售白家电业务给美的以自救。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73720213874.jpg740)this.width=740>


2015年7月,东芝前后三任社长因造假丑闻鞠躬道歉

  3、东芝丑闻再次令人深思日本企业文化

  更有分析指出,东芝公司有特殊的企业文化,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只能不折不扣地服从,“愚忠”害惨了这家企业。

  在日本企业里,索尼被认为是最接近美国企业的。它的董事会透明度之高是日本企业中少见的,而通常的日本企业受家族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影响深重,融资多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实现,董事会透明度欠缺,股东利益会被淡化。而且日本公司通常采用直接投资固定资产,再以固定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取资金,有时还设立自己的金融公司来进一步降低贷款成本。

  因此日本公司向来对为股东创造利润不敏感,它们更强调让公司有长远发展,允许许多长期不盈利的投资。

  这种文化有利有弊。总体来说,日本公司的重视长期投资、家族式经营(个人感情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优点必须建筑于一个完全诚信的体系,也必须有一些超凡入圣的领导者。

  日本企业最优秀的例子是稻盛和夫的京瓷和索尼。稻盛和夫本人的品质自不必说,但他迄今为止也未找到合格的继任者。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经营之圣”盛田昭夫两人亲如一家,同样,他们待悉心培养的接班人大贺典雄如同家人——这种关系让他们在彼此和公司的低潮、危机时刻坚定地互相扶持,最终取得胜利。

  稻盛和夫的成功完全来自他的天赋、细致加上运气,而绝对不是他的理论。

  众所周知,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业绩波动性很大。为了使每年度的业绩“看上去很美”,CEO和不少高管会私下掩饰漏洞,或者越来越急功近利。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的忠诚,会导致越是历史悠久的企业,派系越牢不可破,员工开始变得对上司效忠而非公司,更加不可能考虑股东和消费者利益。

  东芝事件恐怕更是为反思这种上下级的效忠关系添加了一个重要的案例。

   4、日本经济实力的下滑和中国市场的冲击

  最近几年日本的经济持续走下披路。据统计,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萎缩,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萎缩。

  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指出,“日本金融的市场化、自由化阻碍了日本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投机、金融短期化一度充斥着日本资本市场,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交叉蔓延,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

  中国作为后起之秀,正在高科技研发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日本“穷追猛打”,挤占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高科技机械、电子和工业生产工具的出口国之一。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中国已经终结了日本主导亚洲高科技出口的时代。而长期占据市场领头羊位置的日本老牌巨头未能及时正视中国不断崛起的现状,从而在争夺消费者的竞争中逐步落入下风。

  ▌写在最后

  东芝的教训是惨痛的,没有转型的紧迫感,往往就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种“东芝病”,其实在很多国家的企业中都存在。

  中国当下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患上了类似的“东芝病”,生产已不符合市场需求,却仍在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亏损增加。改革就必须果断剥离这些亏损业务,并转型开拓新的业务,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则很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必须要看到,今天东芝在压缩产能,将家电业务甩给中国企业,实际上是断臂求生。这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但同时也是挑战。今天可能还在欣喜并购东芝的工厂,明天或许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可以说,如果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再过个5年或10年,中国家电企业能否避免东芝的梦魇还是个**数。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73720128299.jpg740)this.width=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