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阿里巴巴投资的下一个新零售“标的”?

阿里巴巴投资的下一个新零售“标的”?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647


01、为什么不是家乐福大润发?

其实没有。

     每家线下零售商几乎都可以为阿里巴巴带来新的用户,主力客群集中于80后、90后的电商,通过投资线下零售商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50后、60后和70后用户。

     每家线下零售商也都能提供电商所不具备的服务体验。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与商品服务等。但要说特别的服务,现阶段市场环境下,好像也没有太多特别的东西。

     中国线下零售商,几乎都不具备前沿的技术能力,这是弱项。

     所以,我们得换个角度思考。

     为什么现阶段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的是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而不是家乐福,或者大润发。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是市场覆盖面。三江购物、百联集团是区域领先的零售商(宁波、上海),拥有区域市场内的覆盖密度,以及多层级门店渠道入口。他们根植的区域市场恰恰也是阿里巴巴近期持续发力的华东市场。

     而家乐福、高鑫零售则是全国性布局的零售商,他们主要经营分布全国的大卖场业态,在社区入口的小业态布局是不足的。

     区域密集覆盖意味着,区域市场用户的全覆盖,以及为实现这种覆盖和区域市场的领先优势,所必须搭建的区域仓配体系。

     张勇早前也曾对线上线下新零售推进有过解答。

     “上海南京路每年有两亿人游客,阿里移动经济体上的手机客户端,每天也有两亿人在访问。覆盖如此多人群,要形成一种全新的融合体验,对线下整个商业设施,不仅进行改造,必须还要有一个改造的密度,这个时候才能形成一种无空间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我想我们两者(线上线下)互相互补的,而且是最终我们要形成一张大网,才能形成消费者线上线下的互动情况。”

     显然,阿里巴巴“试验”新零售,需要“密度”。阿里巴巴将要做的,某种程度上看,是要“引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02、区域试验?

     一些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京东投资永辉超市之前,阿里巴巴也曾与永辉超市进行过相关洽谈,但最终无果。

这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表明,阿里巴巴对投资全国性布局的大卖场零售商也是有“兴趣”的。

     另一方面似乎说明,这个“兴趣”还不那么“急迫”。

     从市场角度看,大卖场近期,及过去几年拓展领域,主要集中在3线城市等以下市场。

     但线上线下重构改造却试验于一二线市场,主要是一线城市。

     因为一线城市拥有足够多的购买力,更为深度的互联网生活方式,更多的年轻单身人口分布、更完善的线上线下基础设施,更具对新鲜事物、最新潮流的好奇心,以及更开放的心态等等。

     所以,既然是“试验”阶段,在试验时,就布局全国,考虑到中国多层级的经济差异,可能就太过“超前”了。

     《商业观察家》认为,对于新事物的推进,如果全面布局,可能多点开花,也可能“腹背受敌”。因此,当“样板”机遇显现后,就将有可能迎来阿里巴巴的全国布局。

03、哪些品类可能先破局

     至于新零售率先“试验”的品类领域。《商业观察家》坚持过往观点,如果是从线上线下重构、融合角度看,更具操作性的是商超领域。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百货、商超、电器三大块零售市场中,百货、电器的线上线下市场格局趋于固化,空白市场有限。在成本端无重大革新下,说服资金投入,很难。如果投入,可能更多基于防御性目的。


     二、商超是高频消费领域,有战略意义。但每单毛利润低,对配送时效要求高。因此,线上难做,所以,线上需要线下,双方有融合基础。


     三、中国百货零售业,依然主要是联营“二房东”模式,不控货。百货零售业也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控货比例。而不控货就很难重置商业元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基础就少了一块。从市场表现看,过去几年,线下百货业似乎也没能威胁到线上。

     四、电器行业标准化程度高,线上线下业务模式“雷同”,都是基于“B2C”方式中央仓发货,大家电等产品重量、体积大,门店发不了货。另外,电器产品虽毛利率低,但客单价高,一单毛利润能覆盖B2C配送成本。因此,如果线下业态只是一个体验功能,在标准化的品类经营中,深度融合意义有多大,是有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