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家族企业将迎传承高峰 二代如何接好班?

中国家族企业将迎传承高峰 二代如何接好班?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2755


     北京10月3日电 (何忠婷)“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未来10至15年,中国的家族企业将迎来传承高峰,以家族企业为主的中国民营企业到了重要的交接班的节点。这不仅考验着家族企业自身的财富传奇能否持续,也关乎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第二届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上,峰会主席、原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说,“即将接班的二代青年企业家们可能是在未来几十年中最有作为的人群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有父辈的奋斗为之树立的榜样、提供的平台,而这些是其他很多中国人所没有的。因此他认为“这部分人如果顺应时代,努力奋斗,应该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二代企业家固然有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家族企业传承之困难不容忽视。前几年某一学术团队曾对1980年至2008年间,香港、台湾、新加坡三地250家上市企业的创始人从准备退休到完成退休的五年时间进行研究发现,在这五年期间这些企业每100元的市值平均减掉60元,而在完成交接以后的五年企业市值仍然没有起色。

     与会人士都认为“物质与精神并重是成功交接的关键”。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说,二代企业家接班时要意识到,“财富是指对人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中国慈善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秦朗也表示,如果仅仅以财富传家,缺乏以道德、精神为内核的家族精神的传承,财富的传承最终还会出现问题。

     “家族传承是一个多维度的传承,如有形财富的传承、产业财富的传承、组织与品牌的传承、家教与传统的传承等。”中国家族财富传承中心创始合伙人徐子望说,财富的精神极其丰富和深远,不单单限于金钱。“当社会的有形财富积累到一定的时候,文化和精神的财富就会演进和发展,进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让我们告别土豪时代,进入一个高贵的财富时代。”

     具体到传承的形式问题,因为中国的家族企业与世界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家族企业相比历史太短,第一代中国富豪们在财富传承上都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而在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的民营企业家中,家族企业的传承已经产生了很多经典的范例,延续一、二百年以上的家族财富传奇并不少见。他们认为以家族基金会为主要形式的家族慈善是家族财富传承的可选途径。

     美国财富家族当纳利家族的第五代艾略特·当纳利说,全世界80个最富有的富商,他们的总财富量达到了36亿美元。这个数字的对比鲜明地提示着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国家、家族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如何帮助解决这一全世界面临的大问题,同时实现家族财富传承,他认为,“家族慈善、家族基金会应该可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家族企业应当捐赠社会、回馈社会”。

     “中国在传统文化当中有非常强的慈善基因,例如《易经》坤卦当中就提到‘积善之家,必由余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说,包括孔子、孟子、管子在内的中国古代圣贤都有关于慈善的表述,中国是有很好的慈善文化的传承的。他认为,“家族慈善是家族财富和精神传承的不二之选”。慈善将给财富的传承注入一种精神,能够使家族财富从富一代变成创二代、善二代、善百代。

 

[NextPage]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家族企业或后继无人 子女不想接管

     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 外媒称,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王健林只有一个孩子——27岁的王思聪。似乎在民营企业万达集团,接班人问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问题是年轻的王思聪——一个名声不好的花花公子,曾以他的狗的名义在新浪微博上发帖(包括狗戴苹果手表的照片)——似乎并不准备接受与生俱来的权利来领导这个大集团。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21日报道,在5月中旬的讲话中,习近平把他的注意力放到这一代寻欢作乐的企业家子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富二代——身上,呼吁引导他们“致富思源”。

     报道称,但想要约束这些放纵的中国年轻人和富人的习惯并不容易。而且不幸的是,构成中国经济支柱的数百万家族企业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接班计划。

     报道称,富二代不仅带来经济问题,他们还威胁着中国的社会结构。他们的奢侈触怒了中国没有那么幸运的人,冒犯了共产党强调谦虚的价值体系。

     近日,中国官方媒体刊登了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文章,对中国的富二代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富二代“只知道怎么‘炫富’,不知道如何‘创富’”。

     根据201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85.4%的中国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在未来的5-10年里,大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将面临交接班的问题。

     报道称,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富二代是否有能力接管公司,而是他们到底想不想。由富裕企业家子女组成的协会出版的《接力》杂志报道说,父辈从事制造业的子女中有65%以上的人都不愿意再继续从事这一产业。同样,2011年浙江省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5%的企业家子女有兴趣接管家族企业。

     造成这种分歧的最大原因是代际间的摩擦。中国的许多第一代企业家受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动荡的影响很深,那时中国还没有转向市场经济。相比之下,富二代的世界观则是靠财富、特权和国外教育所塑造的,往往使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很不同。

     在世界其他地方,家族企业往往通过寻找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对外人的不信任牢牢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商业传统中。

     报道称,中国政府的明智之举是扩充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但现在,似乎北京更关注劝说富二代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近日,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了政府为70名平均年龄为27岁的富家子弟组织的培训班。除了学习管理知识外,这些富二代还要学习儒家的美德,包括“孝道”。

(2015-06-23 08:46:01)

[NextPage]

 


【延伸阅读】找不到接班人 多家德国家族企业被中企收购

     6月16日报道 新加坡媒体称,越来越多德国家族企业落入外人手中,它们被外国公司特别是中国公司收购。这些中小型家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骨干,多属于高科技领域,以科技和产品研发著称,是德国出口的主要动力。不过,由于年轻人不肯接手家族事业,导致年长经营者被迫把公司脱售给外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16日报道,两年前,中国巨头公司三一重工以约5亿欧元(约合42.6亿元人民币),收购世界机械工程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只因普茨迈斯特公司的创办家族无法找到合适的家族接班人。

     报道称,据曼海姆大学中小型企业研究机构估计,越来越少德国企业仍由家族掌管,家族企业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70%至75%下降到目前的约50%。

     德国维滕大学家族企业管理教授冯施利普说:“很多情况下,孩子不愿接管父亲的企业,他们见过父辈为企业所付出的代价。”

     冯施利普还说:“孩子们想要一种不同的生活,一种不同的平衡。”

     他表示:“现在,管理企业不只需要干劲和精神,还需要管理才能,而这是目前年轻人所缺乏的,或者他们的父辈认为他们不合格。”

     报道认为,在没有家族接班人的情况下,有时是由非家族管理者接管;但有时,这些投资人会自行决定,将公司转手给其他竞争对手。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它们可能直接被对手买走。

     报道说,从这一点看来,中国投资者通常是比较受欢迎的选择。他们依赖这些企业目前的劳工队伍,并保留现存的管理团队。

     在普华永道担任中德业务管理人的奥托表示,中方投资人有吸引力,也因为他们经常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据报道,德国叉式装卸车制造公司Kion、半导体制造公司Prema、德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Kiekert和混凝土泵制造公司Schwing,目前都已被中国企业收购。
(2014-06-16 12:03:36)

 

[NextPage]

 

【延伸阅读】日本家族企业后继无人 中美投资公司进场并购

     7月19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19日援引彭博社的报道称,日本许多家族企业苦于找不到继承人,中美一些投资公司看到商机,进场并购日本这些老字号企业。

     日本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1.27亿人口当中,有将近100万人从事小本生意,这些小老板以70岁以上的年长者居多,他们聘请的员工一般不超过10人。

     东京商工调查的数据显示,日本去年共有28943个中小企业宣告停业,据了解,找不到继承人是这些中小企业被迫关门的主要原因。

     现年71岁的干粮店老板金子毅透露,他的三个女儿已各自成家,剩下他一人打理生意。他花了近九年的时间,最后通过地方商务部的协助,终于找到合意的继承人。

     据彭博社报道,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的业务主管中野宏信透露,这家中国投资管理及顾问公司每年都锁定200到300家日本公司作为投资目标。据了解,这些公司有约80%找不到继承人。\

     中野宏信举例说,中信资本2010年以150亿日元(约2亿新元)收购上市公司Higashiyama Film Co.,在短短三年内让这个家族企业增加四倍的盈利。

     据报道,美国债务和股权融资机构戈登兄弟集团(Gordon Brothers Group)也准备注入100亿日元的资金,收购日本的中小型企业。

     日本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和过去相比,现在有更多年长业主愿意,把打拼多年的家族企业转让出去,不过,这种做法目前还是不算普遍。据统计,有42.5%的业主退休后,把生意交给家族成员掌管;几乎同样多的业主把公司交给没有血缘关系的职员;引进外人掌舵的公司占14.6%。收购案占4%,不过已比25年前的2.4%高。

     东京私人直接投资公司董事佐山展生说:“在美国,企业并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公司易主是常有的事。但在日本,企业并购市场还未见成熟。”
(2014-07-19 11:28:00)

src=UploadFiles/2015104112520319.png740)this.width=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