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马云和张近东两度谋面敲定合作
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约28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苏宁云商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独资公司合计持股比例为24.29%,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经过阿里入股的稀释,张近东持股比例下降了6.3%。
另据苏宁云商公告,以15.23元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9.27亿股,募资不超过293.43亿元,增发对象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及安信-苏宁众承2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后者参与认购规模不超过10亿元。
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持有阿里集团发行后股本总额约1.09%。
在股权层面之外,双方合作也将展开,首先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按照官方说法,签署战略协议后,苏宁云商辐射全国的1600多家线下门店、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将与阿里巴巴强大的线上体系实现无缝对接。苏宁云商自身也会在天猫开设苏宁易购超级旗舰店。此外,阿里所拥有的资源,包括支付宝等也会在苏宁线上线下全面开放。
据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只直接见过两次面就敲定了合作。
阿里图啥?网站成交金额和线下资源
据了解,双方达成合作后,苏宁将进驻天猫,在平台上开设苏宁易购的超级旗舰店。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将直接带来GMV(网站成交金额)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天猫、京东、苏宁易购2014年的GMV分别是7630亿元、2602亿元、258亿元。尽管天猫总额较大,但京东增长势头却十分强劲,京东2015年Q1财报显示,GMV同比增长99%,增速超过了天猫同期的62%。有分析称,阿里和苏宁结合后,将同处于第二位的京东拉开更大一段距离。
对于消费者,最直接的改变是,有两个平台的海量商品可供选择,同时打破了线上线下的场景限制。
马云在发言中已经明确表达,看上的是苏宁的“传统的”、“线下的”部分,他还表示“互联网公司未来30年的机会一定在线下。”
据了解,苏宁在全国的1600多家线下门店、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个加盟服务商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都将对接给阿里巴巴。苏宁物流也将成为菜鸟网络的合作伙伴,合作后的物流几乎覆盖全国所有2800个区县。
苏宁图啥?线上流量和业务规模
此前,张近东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苏宁愿意开放,甚至表示可以与BAT合作,但没人会想到会成为现实。
从苏宁的角度而言,抱团合作是一个大气明智的选择。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4年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数据,阿里旗下天猫凭借61.4%的绝对优势占据整个市场第一位,京东以18.6%位居其后,苏宁的市场份额只有3.2%,位列第三位。
苏宁自身近几年一直在进行互联网转型,提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计划。但作为电商行业的后来者,苏宁线上的体量始终难与老大阿里、老二京东对抗。
“流量和规模是苏宁最迫切的需求”,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说,此番双方入股后,苏宁将获得来自于天猫的流量,以电商起家、占据国内最大电商份额的阿里则可以在线上市场给予苏宁更多支持。将来如果苏宁和天猫电器城完全融合,对苏宁来讲会有更大规模的成交量。
与此同时,苏宁还获得大笔资金,以建设更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线上大数据方面,苏宁也可以获得阿里的支持。
相关新闻
京东入股永辉超市布局线下
作为除天猫之外最大的B2C电商平台,京东与天猫一直是竞争对手,老三苏宁电商在B2C电商领域也是苦苦追赶京东。
京东现在是什么状况?早在2014年3月,京东就和腾讯联姻,腾讯入股京东15%,成为其重要股东。此后京东保持独立发展。
就在老大老三牵手之前,京东上周巧合地做了战略部署。8月7日,京东宣布斥资43.1亿元入股永辉超市10%的股份,布局线下O2O服务。从体量上来看,京东+永辉的合作尚不足以和阿里+苏宁相比,但是从可操作层面来看,京东与永辉具有实际的互补性,可实行性更强。
分析人士认为,对阿里苏宁而言,如何将合作落到实处,能否真正融合,谁将主导合作,是否真的如马云、张近东所期待,为互联网+传统行业开拓一条美好可行的道路,都有待观察。
深度分析
线上线下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
一边是互联网企业对渠道下沉的要求,一边是连锁零售商对流量资源注入的期待,在巨头们渐渐触及各自“天花板”的困局之下,他们意图修建一条连接虚拟世界和零售实体之间的通道,以期寻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只是,资本狂欢之后,京东和永辉、阿里和苏宁,能否给中国零售业一个确定性的未来?
中国零售2.0版:无边界化
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看来,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公司活得都很艰辛,不如合在一起。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未来一定在线下,一定要把虚和实结合在一起。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双方都走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关口,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在他看来,未来线上线下是趋势,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大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激增、大数据的应用以及配送方式的创新,中国的零售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进化和蜕变。当过去的繁荣时代进入尾声,所有企业都会被逼到转型的边缘。而大佬们将如何重塑零售业的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京东和永辉、阿里和苏宁两大合作项目的叠加,显示出中国零售业线上线下合作的新模式——无边界化。中国零售业2.0版本将模糊虚拟经济和实体零售的边界,同时打破线上线下的场景限制。在未来,电商与店商将进一步融合,线上线下零售业的区分和边界将越来越模糊,届时,很难严格区分到底是实体店还是电商。
O2O并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连接
尽管O2O描绘了一幅极具想象力的商业前景,但各方的“联姻”在各自生态中的角色还有待明确,这也意味着在商业闭环上可能定位模糊,这势必会影响双方的合作效率及回报。也正因为如此,在探路O2O的过程中,激动人心的案例并不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给火热的O2O概念泼了一盆冷水。“有90%以上的‘O2O’是‘伪O2O’”,他指出,“O2O并不是简单的线下连接线上或者是线上连接线下,大数据挖掘应该在其中担纲着核心角色。”
业内人士认为,两个公司共同进化背后的隐患是O2O的一大“死穴”。这个“死穴”就是O2O流量。线下的流量运营很清晰,线上的流量运营也很清晰,但是线上+线下如何找到高效、低成本的流量运营方式,这是一个从0到1的破局,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升级。归根结底,中国的零售业要想转型,终究还是要回归零售的本质——商品+服务,渠道、技术等都只是实现手段而非本质。
来源: 江淮晨报
740)this.width=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