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环球企业家:新联想的首张答卷

环球企业家:新联想的首张答卷

作者:张亮    转贴自:《环球企业家》    点击数:1085


  虽然新联想还不能拿出领先市场的增长业绩,但沃德和他横跨太平洋的团队已将整合带来的负效应降到最低

  文/《环球企业家》□张亮

  这应是里程碑式的一幕。2005年8月10日下午4点,当史蒂夫•沃德和杨元庆、马雪征一同出现在新联想的首个财季发布会上,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自今年5月1日联想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后,首季,新联想交出3.57亿港元(4590万美元)的净利润,收入增长2.34倍达到196亿港元。

  特别是在考虑到自2003年底中国企业开始大张旗鼓国际化以来,鲜少成功案例——最早开始国际化并购的TCL仍深陷整合难题之中,而近来最受关注的跨国大交易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刚刚偃旗息鼓——联想的首战告捷,就更显不易。   正因此,董事长杨元庆反复强调:“这次财报证明了我们当初收购的初衷是完全正确的”。而在财报发布前后3天内,联想集团的股价增长了18%,从2.67港元升至3.15港元。 但或许让沃德和杨元庆出乎意料的是,虽然资本市场反应不俗,评论界对这份财报并不满意,反而从诸多层面探究新联想的真实业绩。核心问题仍是:在联想忙于整合之际,IBM流失了多少客户?

  沃德的答案是,交易至今,新公司高层已经拜访过5000个重要客户,其中93%到95%的人对交易表示支持。这显然是超出沃德本人预期的:他坦率承认,因为将市场振荡想的过于严重,新联想在北美市场动作过于保守,导致现实的供不应求。 但实际成绩似乎比口头承诺惨淡一些:去年4至6月,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收入为27亿美元,而今年同期,除去其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所得,IBM原有业务的收入不足21亿美元。

  据国际数据中心(IDC)的统计,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中,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16.6%,达4660万台,全球PC产业的前两名戴尔遥遥领先行业标准,增长高达24%,占据全球市场份额19.3%。而混乱中的惠普几乎同步于市场增长,保持着15.6%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联想在全球只有2.4%的销量增长。即使这一远为落后于行业增长的数字,很大程度上仍是得益于联想中国高达35.9%的增长。

  应该对这一成绩予以掌声还是责难?《环球企业家》更倾向于前者。虽然联想还不能递出一份领先市场的增长业绩(显然这是所有人都在等待的),但沃德和他的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团队已经通过将整合带来的负效应降到最低,证明了自己。 别忘记,去年此时,人们还认为联想遇到了增长瓶颈。而今年4月,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还亏损1亿美元以上。一个几乎要演变成惠普-康柏式合并的故事,为何能得到另外一个结局?

  答案是及时的行动。在中国,联想已经在竞争对手行动之前,将自己的渠道拓展到4、5级市场,这为它重新打开了增长之门。而在中国人并不熟悉的市场,美国人扮演了更吃重的角色,他们将印度、俄罗斯、巴西、中东与中国一并列为新兴市场,而在这几个地方,联想均取得了领先于市场的增长。不仅如此,联想内正在讨论,如何将台式机通过ThinkPad的渠道销售到海外,并借助ThinkPad的研发队伍升级台式机。此外,也有一些数字值得注意:

  ——交易至今,新公司出现在国际重要报刊上的次数已经达到一万次。这或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打过的任何广告都更具宣传效应。 ——现金周转期,从去年同期的正10天,变成现在的负35天。接受采访时,联想中国CFO周庆彤将此比喻为:“相当于每个月银行借给你一个月的钱让你运营”。周表示,这个数字在行业内应属领先水平,与戴尔电脑处于同一水平。

  ——现在联想的16个职能部门中整合了8个,前期主要是统一采购,大概产生了1000万美元的协同效应。下一阶段将整合供应链,据集团副总裁马雪征介绍,全部整合结束,正常运营下的协同效应可达每年2亿美元——这应发生在收购完成的18个月之后。

  还是需要再度指出,这还不是一个对数字苛责的时期:当前真正重要的仍是整合。沃德,这个被诸多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员工形容为“了不起的沟通者”的美国人,深谙跨越文化鸿沟的重要性。他让麦肯锡对130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并让中国和美国的员工子女建立笔友关系,显示出这是一个细心而富有经验的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