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记者个人主页——在这里“遇见作者”王晓庆财新华东新闻中心记者,负责产经条线采访报道。
包志明 实习记者 陈亮)冷空气骤然来袭,气温在凌晨迫近冰点,2014年的最后一晚,没有“跨年灯光秀”的上海外滩依然人头攒动。死难随着踩踏事件的发生在这里降临,救护车的鸣响穿透斑斓的夜灯,36名遇难者没有跨过阻挡他们进入2015年的15级台阶,悲伤的主场在混乱中搬往白色的医院。
事发的点位于外滩的陈毅广场,这个广场以上海标志性的陈毅塑像而得名。陈毅临着黄浦江而立,左手叉腰,一件衣服搭在他手上,左脚略略跨前半步,眼睛略略向下俯视,这场踩踏正是在他的注视下发生的。
事发八个小时后的陈毅广场,踩踏的痕迹已经被清理干净,但在地面的接缝中,眼镜碎片、纽扣、钥匙圈依然静静躺着——它们等到了清洁工把他们挖出,却没能等到他们的主人把他们领回家。
环卫工人比以往更勤快地清扫着地面,市民们带来致以哀思的鲜花被总是被他们迅速收走,并扔入一个巨大的垃圾箱。身着便衣的负责人用对讲机下着命令:今天人要多安排,小的垃圾不要迅速扫走,可以留一些在地上,但看到鲜花要尽快撤走。小规模的冲突持续上演,七八位市民围住环卫工强行夺下鲜花,有围观的女士泪流满面。随后,鲜花地点被统一安排在陈毅塑像前的一块用栅栏围起来的区域。
游客依然如织,挥舞着小旗的导游介绍说,这是和平饭店,那是东方明珠。一位显然还不知情的女游客看着陈毅塑像前的鲜花说:“哦,这是在纪念陈毅呢。”
瑞金医院。一间沉默的病房内,男孩低头倚着墙,面色苍白的女孩躺在床上看着天。由于窒息,本就近视的女孩一度失明,直到早上才慢慢恢复。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上海,却被卷入踩踏事件中。同行的几个男孩救起女孩,却没顾上另一个朋友,次日下午仍然杳无音信。
同一时刻,瑞金医院收治的10名伤者中,还有1人未确认身份。焦虑还在蔓延,其余三所负责收治伤者的医院里也陆续走进前来寻找亲友的人。
1日早晨,即便“35人死亡,43人受伤”的消息已遍传街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各地赶来的死伤者亲友还被封锁在诊室和死生真相之外。最早一批伤者的入院时间是0点15分,送来的3人中有2人死亡。
一名着绿色上衣的男子在人潮中和同伴走散了,他从凌晨待到1日下午,没有盼来同伴的消息。在他的印象中,以往年末外滩都能看见用以限流的武警人墙,但这次并没有。第一辆救护车赶到,一下子就载满了,随后又驶来一辆公交车,人太多,根本开不动,直到支援警力开辟出一条道路。
安徽姑娘小萍也在院内等待同伴的消息。在事件中,他们被挤在楼梯上无法动弹,她被人拽上来后方才得救。“警察一个劲地把人往回赶,后来楼梯上层的人开始倾斜了,下面的人就扛不住了。”人群开始摔倒,一层压着一层,她想要呼救,却喊不出来。
许多家属聚集在收治重伤员最多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下午1点,第一人民医院的抢救室外已哭声一片。一个吉林母亲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四处询问踩踏事件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也是在同一时间,15张收治者的照片先后公布供家属辨认。照片上的人满脸伤痕,面目全非。在情绪激动的家属面前,院方仍对具体状况三缄其口,家属们仍不知道亲人的生死。怀疑和不安的人群中,有两人是一名12岁男孩的母亲和舅舅。
这位母亲当晚带着儿子去外滩观景,未想到卷入人流后再无法脱身。事发时他们母子被对冲的人流冲散,儿子遭遇踩踏。抢救室外,母亲几度哭晕过去,醒来又跪在工作人员面前,只求医生不要把孩子推进冰柜,她舍不得,想再见孩子一面。
数十名家属一直守到了晚上,他们等来的却是死亡告知,以及被安排去殡仪馆认尸的消息。在第一人民医院,先前公布的15张照片上的亲人们,全因抢修无效离开人世。
家属们陷入崩溃。财新记者在黄浦区中心医院看到,一名大声抽泣的家属吸着氧坐在轮椅上,被四五个人簇拥着从电梯里推出,进入一楼一间小诊室。十分钟后,护士抱着氧气袋又跑了出来。
保安称,送来这里的11人中9人死亡,2名重伤者在1日下午被转往瑞金医院。“送到这里时,有人满脸是血,有人脸色发紫,也有脸色惨白的。一个人的右侧颧骨处肿起,已无法清晰辨认模样。”
年轻的生命匆匆消逝。长征医院的一名医师告诉财新记者,31日当晚收治了28人,多数才十几、二十来岁,其中10人送来时已无生命体征,7人状况稳定已出院,1人观察,10人住院,主要被安置在胸外科和脑外科。
一对前往外滩跨年的情侣在踩踏中被冲开,被压了十多分钟后,男孩挣扎着站起,追随救护车来到医院。“人突然成批地往后退,有人喊着不要再退了,却还是没有停下来。”
入院时是2点,他守了一夜。次日下午,男孩从死者照片中辨别出了自己26岁的女友,他的左手中指戴着一枚新的白金戒指。
待在长征医院的一名大学生回忆起这个夜晚仍然心悸。“自己的想法已经不重要了,人流往哪儿走,我就往哪儿走。”他随人潮涌动,被挤得几乎横过来,双脚也免不了踩在别人身上,只能努力坚持不倒下。他乞求帮助,但是台阶上方同样没有容身之地。他看了一眼倒下的人群,那是一张张发紫的面孔。
家住外滩附近的一位女士晚上9点下班后跟着同事去外滩看倒计时。11时40分左右,他听到有说出事了,回头看到有伤者被抬出。她学过急救,立刻挤过去救人。当她赶到事发地点时,场面已经是一片混乱,地上横躺着许多伤者。
“我经手的几个人,个个面无血色,年纪都不大。一个小姑娘往外吐血,另外两三个昏迷不醒,有一个呼吸、心跳都没有了。我就去找昏迷的,看看他有没有意识,有没有呼吸,没有呼吸的,就赶快做心肺复苏。”这位女士说。直到医生赶到接手急救,她才离开现场。
在黄浦分局的记者招待会上,上海警方表达了遗憾和痛心。三位参与救援和秩序维护的警员疲惫地坐在桌子的一端,向大家讲述着当事的情形。外滩当时的人太多,他们用了5到8分钟才突入了现场,即使做了心肺复苏,即使动用了机动队的车辆,即使社会车辆一起参与救援,依然有很多人没能“带回来”。
每隔两天需要上一次发条的海关大楼报时钟,每15分钟便会奏响《东方红》,踩踏事故后,这个传统也并不例外。或许是为了表达哀思,1月1日晚间的外滩两岸的景观灯光全部关闭了,此刻的《东方红》荡漾在空荡荡的广场和街路上,和36位看不到“太阳升”的遇难者一样留在了2014。■
740)this.width=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