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外来和尚念得了经吗--李书福公布高层合作内幕

外来和尚念得了经吗--李书福公布高层合作内幕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2050


  本报记者魏惠娟 从5月26日宣布改组高层到现在,吉利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包括部分外电在内。大家象商量好了似的,都瞄准了一个方向--李氏四兄弟如何争夺吉利。在诸多沉浸在回忆、道听途说或者推测是非的报道中,大家又似乎忽略了主体本身--吉利集团,何去何从。

  不过,通过近日记者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现任吉利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徐刚以及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女首席执行官柏杨的对话,或许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吉利改组的内幕和日后如何运营,这似乎对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更有意义。

  李书福:我为何选中了徐刚和柏杨

  记者:从徐刚的简历看,他1961年出生,博士学历,1977年进入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1984年任职于浙江省黄岩县财政局副局长,1995年调入浙江省财政厅工作,2000年被任命为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地税局总会计师,是浙江省最年轻的的厅局级干部之一。所有的背景都是官方身份,基本上没有企业的实战经验,您你怎么会选择他出任吉利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么重要的位置呢?

  李书福:现在世界上大的公司,比如说奔驰、宝马都在用有财务背景的人做高层管理,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徐刚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硕士,现在在读博士,浙江一年800多个亿的税收是他收上来的,他是浙江省税务局的总会计师,对各企业的运作状况非常了解,所以说他不是一般的行政干部。

  记者:一个企业纳税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对于吉利也同样如此。有人猜想您请徐刚出马,主要是处于他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和可以为吉利集团合理避税的方法。

  李书福:乱说。我一个企业,一年数亿元的收入,纳上几千万元的税,算不了什么。再说,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纳税是应该的。逃税、避税对于一个小企业或者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有可能的,对于吉利,已经不需要了。

  另外徐刚的确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但是我与政府官员沟通的方法绝对和金钱无关,我从来不也决不支持用金钱购买权利的做法。很多人认为我们是钱权关系,这是不对的。其实,我选择他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两个人看问题的视角非常相近,在问题认识上也容易沟通。

  记者:那你为何选用柏杨呢?

  李书福:现在追随吉利、要求到吉利工作的人很多,有国内大汽车公司的,有国外回来的。申请者一般都有人类资源部推荐,然后安排面谈,再试用。柏杨是去年八、九月份开始和我们谈的,是她自己写的申请书。我记得她在职位申请中写到给我一个平台,我还你一片蓝天,好像是这样。她写了两封求职信,非常诚恳。

  选用她,主要是因为她的经历和专业比较合适吉利的发展。因为从技术背景看,她硕士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曾参与并主持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十年规划及改造计划的项目,并参与了华晨金杯项目的具体操作及中华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后进入一家美资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担任常务副总,主要负责企业重组、改造及管理培训方面的工作,期间接受了多次现代管理培训的课程如GE等。在任职期间,成功的对该企业进行了ERP项目的实施,导入了很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从一家全面内销的企业成为一家全出口型的企业。

  选用他们两个人,我要让大家知道,我不是在搞家族企业,吉利集团唯才是用,所谓一方水土养八方人才嘛。

  两个空降兵任务都不轻

  记者:听说对于这两位从学历、履历上看都堪重任的空降兵,您给他们提出了利润翻番的经营目标,即吉利集团今年要实现销售总额超过30个亿,利润2个亿的目标。吉利汽车公司今年的销售任务是50000辆轿车,一定要实现盈利。而在您担纲的2001年,吉利的利润则是1个亿左右。在这个短期目标之后,吉利集团新的管理层还将去实现您设定的更宏伟的骏马工程:2005年实现年产销轿车30万辆,国内市场份额10%,摩托车等其他产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吉利大学在校大学生逾二万名,集团销售收入过180亿元,利润10亿元。

  这么重的任务,您不是在为难他们吧?

  李书福:我相信他们能完成,而且这不是他们上任后定的目标。早在去年年底,我就定出了2002年要赢利2个亿利润的目标了。

  徐刚施政方案:要把吉利改成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记者:在您的从业生涯中,有着很好的仕途。浙江省最年轻的税务行政副厅级干部,再干几年,就是个正厅级。我不明白您为什么在青云直上的时候,却选择了一家一直陷在产权纠葛、兄弟之争的民营企业重新开始另一种没有从事过的工作?

  徐刚:我的确是没有造过车,但是我开过车。我和李书福董事长是多年的朋友,从他在(浙江)黄岩注册时,我们就熟知。我觉的他是个真正办企业的人,我很佩服他。象你所说,依据我目前的状况,到55岁前,升到正厅、副省都问题不大。但是仕途可能正好就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如果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每个男人基本上都有一个汽车梦。来吉利,我觉得,这是一种新价值的体现。换一种活法吧。

  记得去年国庆前,我和李书福董事长见面谈起了来任职的事。我非常认同他为老百姓造车的理念,但我同时认为从现在吉利的发展来看,已经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目前的规模是个大型企业了,到了第二次起飞的时候了。这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它需要一个团队。后来,我们谈的很默契。

  记者:你不担心自己会陷入错综复杂的吉利兄弟之争当中去吗?

  徐刚:私营企业,刚开始发展,光靠上阵父子兵也许还行,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想作大做强,企业就会受到这种组织结构的限制。对于李书福董事长来说,他个人不缺钱花,要实现企业理念,他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但有时,兄弟关系,在处理企业事情时,是说不清的。现在他们兄弟间都有自己的企业,也可以理解。我会尽量把吉利改造成一个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记者:这种改造,势必会牵扯到组织结构。吉利有很多创业元老,或许跟不上您改革的步伐,这时候您会采取什么措施?您到来后,原吉利总裁、李书福的哥哥李胥兵位置是不是就被虚化了?

  徐刚:在改革中,我会尽量听取董事会的意见,我只对股东负责。对于吉利的原有债主,我都将把他们按照股东对待;对于跟不上改革步伐的创业元老,我会采用员工持股的方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我会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优胜劣汰是肯定的事。

  和很多经理人不同的是我来到吉利首先看的不是公司的财务报表,而是员工档案。应该说,我对他们的整体状况并不满意,所以对我来说,首要问题是需要解决他们的培训问题。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我准备让他们到吉利大学去培训,普通员工就在企业内部做培训。李胥兵现在在做一些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

  记者:在吉利集团,有汽车、教育、建材、摩托车、装璜等几大业务系,您将如何去整合?

  徐刚:成也汽车,败也汽车。汽车会是我们的主业。为此,我会高度重视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同时,把老产品做精做强。现在,我们已经提出了后道工序是前道工序的用户这样的管理方针了。

  另外,在资本运作方面,汽车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们需要联合开发,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我会寻求政府支持、银行支持、资本市场的支持。比如我们要考虑如何上市。

  在人类资源方面,我会采取措施,去引进志同道合的人。在产品方面,我们会依然造完全自主的车,加强品质管理,降低成本,不断增加销售后劲。

  记者:看来您已经做好了企业的远景规划,那么在您看来,吉利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徐刚:吉利起步太晚,时间太短;产品外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企业内部也需要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原来,吉利存在着太多不规范的地方,尤其是在制造、研发方面,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理顺资源。以后逐渐走联合开发的路。

  记者:您和吉利签约了多少年?立下的军令状是什么?今年李书福董事长下达给你们的任务,能完成吗?徐刚:我的签约任职期为5年,不过我希望能更长些。因为到2015年,我和李书福董事长就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据目前的统计,我们的利润5月份达到了6000万。优利欧从3月30日下线至今,尚未批量投入市场。不过,本月会批量化。今年的目标利润应该能完成。

  柏杨施政方案:不换脑就得换人

  记者:刚上任就要达到产销5万辆,赢利2个亿,压力大吗?

  柏杨:当初接受挑战的时候,觉得压力很大。但一个多月来与大家的接触,我感到在李书福董事长的带领下,还是凝聚了一批有团队精神的人。

  记者:您有着良好的技术背景,在合资企业工作前途不错,怎么会选择民营企业吉利呢?外面有传言说,是您挤走了缪总(原吉利汽车CEO)?

  柏杨:来吉利应该说我比较认可他们为老百姓造车的企业理念。从这一点来说,李书福董事长是有前瞻性的,因为这种理念会得到市场的认同。

  缪总离开吉利是要去进修,和我来关系不大。就算我不来,也会有人来。

  记者:谈谈您的施政方案。

  柏杨:尽管吉利原有的低成本运作是个优势,但现在吉利车有瑕疵,需要通过严把质量关,提升品质。我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把产品做的更精更细,现在我们已经在做ISO9000质量认证导入工作,进行全员质量培训。因为大家都明白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挥的基础。除此外,我将采用计算机系统来代替手工管理产品品质。我们的目标已然是要造老百姓用的起买的起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车。

  第二,就是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这会涉及到销售公司、零部件制造公司和技术发展中心。在走访经销商时,我感觉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吉利还是充满了热情,所以在这里我们要通过培训一部分经销商、导购、业务员将其进行全方位提升,同时也将淘汰一部分。

  第三,我们将加大对用户的投入,导入用户至上的理念。加快结算速度、配件供应、信息反馈。记者:对于李书福而言,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产品,而是人事。你知道,李氏四兄弟争夺吉利的事情现在频频见于报章,可这些矛盾都是表面上的,更深层的是随着吉利李氏四兄弟矛盾的加深,这里集团内部形成很多派系,你将如何去解决?

  柏杨:有关人类资源的问题,也是在我来吉利面试时被李董事长问到的第1个问题,我的态度就是一定要形成一个人才蓄水池,外面求贤,里面提拔。我对一些员工进行了了解,他们的确对吉利的感情很深,但是大型企业的规范化会使得其中的一部分人水土不服,这就需要我们的培训。当然,不换脑就得换人了。

  不过,吉利其实目前正缺人才。因为现在在宁波、临海各有一个生产厂,第三各厂也正在兴建之中,这就需要大量的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除了从内部经过培训选拔人才外,我们也会从社会上大量招聘一些。

  记者:您上任时,立下了什么军令状?

  柏杨:吉利目前不缺钱、不缺地、不缺政策,就缺人才。我们目前正在新开发的产品总投资占总收入的10%以上,人员也一样。现在在吉利的研发部门已经有200多人了,这是吉利原来投入较少的。我想,在吉利这么需要人的地方,每个人应该会有自己合适的岗位的。

  我在任期间将完成以下工作:将目前已经存在的产品豪情、美日、优利欧做精做强。推出3款新车--跑车,不晚于明年春节下线,该车会有1.3、1.5、1.8三种,售价不会高于20万,这将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跑车;美日300 1.3,明年下半年下线,价格会比现在的优利欧稍高些;豪情300 1.3,在今年4季度下线,价格会比优利欧低些。

  据了解,为了不受制于天津丰田,吉利汽车已经开始自己制造发动机了,安且会安装在豪情上,优利欧会继续使用丰田8A发动机。

  在采访结束时,李书福叹了口气,然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5年前,我就走这一步(指请来空降兵,编者注),吉利就不会走到今天,我和哥哥、弟弟也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不愉快的事了。我只是希望自己做个垫脚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直到记者告辞,李书福一直端着茶杯,没再说话。也许,与哥哥、弟弟们的商缘情断,使他真的不得不重新思考取与舍的问题了。

  相关链接:

  1、李氏家族产权裂痕:

  20多年前,共创家业的李氏四兄弟,此后成就吉利集团。

  据李书通回忆,当初三个哥哥要求一起合作时,大家没有谈到股权如何分配的问题。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之后,兄弟间才达成口头协议:李书福占50%的股份,李胥兵占30%,李书通占20%。

  老大李书芳:1997年,离开吉利。目前负责台州的摩托车业务,个人资产具体数额不得而知。

  老二李胥兵:2002年3月,总裁位置被虚化,(标志是李书福请来空降兵)。但目前尚任吉利集团总裁一职,故资产应在吉利集团内,具体数额不得而知。

  老三李书福:2001年,福布斯公布数据,他居于中国大陆首福第49位,有净资产1.1亿美元。老四李书通:于2000年离开吉利。目前在浙江台州拥有总价值4亿元左右的资产,其中有一块230亩的土地。据此估计,其个人资产有10亿元左右。

  由于目前四兄弟中已有两兄弟先后从吉利集团出局,另一兄弟位置也已虚化。故李书福成为吉利集团四兄弟中唯一还实权在握的人。

  于是有人说:吉利李氏四兄弟中的三兄弟与李书福商缘已断。

  2、徐刚,男,1961年出生,博士学历,1977年进入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1984年任职于浙江省黄岩县财政局副局长,1995年调入浙江省财政厅工作,2000年被任命为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地税局总会计师,是浙江省最年轻的的厅局级干部之一。

  3、柏杨,女,1967年出生,硕士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曾参与并主持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十年规划及改造计划的项目,并参与了华晨金杯项目的具体操作及中华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后进入一家美资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担任常务副总,主要负责企业重组、改造及管理培训方面的工作,期间接受了多次现代管理培训的课程如GE等。在任职期间,成功的对该企业进行了ERP项目的实施,导入了很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从一家全面内销的企业成为一家全出口型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