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740)this.width=740>
齐心
740)this.width=740>
齐云
740)this.width=740>
魏震五、齐云、齐锐新(由左到右)。
齐心,1926年生,河北高阳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元老习仲勋的夫人。早年曾在长治参加八路军,先后在晋城、屯留、武乡等地工作。此外,鲜为人知的是,她的姐姐齐云、弟弟齐步都曾在晋东南工作和生活过。
父亲齐厚之曾任黎城、长治县县长
齐心姐弟仨都曾在晋东南工作和生活,这缘于他们的父亲齐厚之。
齐厚之,1894年生,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系蔡元培的得意门生。齐厚之酷爱京剧,擅长书法,毕业后短暂任教一年后,便在冯玉祥的国民革命第三军中担任军法处长。北伐战争后,齐厚之任直隶省阜平县县长,一年后在直隶省政府担任秘书一职。
1931年1月,齐厚之转任山西省阎锡山政府四科科长。此时,他将齐云、齐心、齐步带到了山西。1935年,齐厚之出任黎城县县长,一年后,又调任长治县县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长治,齐厚之到了阳城,任山西省政府第三行署秘书(行署设在阳城)。此时,女儿齐云、女婿魏健(又名魏震五)已经是中共党员。这一点,齐厚之心知肚明。
在当时,父女同在一个地区参加抗战,而又在不同的党派领导之下,这不仅在华北,甚至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到年底,阎锡山制造反共的“晋西事变”,掀起反共高潮,齐厚之利用自己的国民党身份和政府秘书地位,给予中共领导的抗日政权很大支持。他的行为也得到女儿、女婿的赞许。
齐厚之后来担任傅作义将军的参议,为人正直,北平解放时随傅作义起义。
[NextPage]
姐姐齐云晋城、长治威名扬
齐心的姐姐齐云,又名齐韫,1918年生。
抗战爆发前,齐云在北平师大附中上高中,曾任学生会主席,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对象。“九一八事变”后,她满怀报国志向,投身华北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北平沦陷后,她和魏健受党指派到中共冀豫晋省委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同年12月来到晋东南的阳城县,一起分配到该县的牺盟会。
来到阳城后,齐云即与共产党委任的县长李敏之的爱人、县政府民运工作负责人林贞一起,在县城周边地区向群众作抗日救亡的宣传,进行街头演讲,教唱《工农商学兵,一起来救亡》等抗日歌曲,排演抗日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等,使这个闭塞小山城的群众耳目一新。由于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声望越来越高,这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不满。
1939年1月21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二,国民党驻阳城的顽固派纠结一群土豪劣绅和流氓地痞,突然闯进县牺盟会驻地文昌阁疯狂砸抄,将办公、生活用具等洗劫一空。牺盟会奋起斗争,揭露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恶劣行径。齐云、赵树理等人在散发抗日传单时被捕。后在父亲的庇护下,以及牺盟会的严正抗议下无条件释放。但城内仍然暗流涌动,顽固势力蠢蠢欲动。农历正月十五到了,齐云觉得元宵节人群相对集中,正是宣传抗日的好时机,她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带领宣传队走上街头,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中共晋豫地委鉴于形势严峻,齐云等人的党员身份已经暴露,为防不测,决定将他们调离阳城转移至外地工作。农历正月十五刚过,齐云和魏健双双离开阳城,来到设在长治城里的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从事新的工作。魏健任专署民运科长,齐云仍然从事宣传工作。
1939年12月,齐云奉命出任中共平顺县委组织部长。之后,在五专署的努力下,魏健于1940年1月13日当选平顺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并兼任县人民武装自卫队独立支队支队长。
在平顺的日子是齐云自参加抗战以来最紧张的一个时期。她住在城西南八里的刘家村张茂孩家。这段时期,生活条件差,工作特别忙,几乎无法照顾孩子。她的一个孩子曾在敌人“扫荡”时寄放在老乡家里,而这个村子被敌人烧光,她的孩子也自此不知下落。在平顺,齐云坚决贯彻我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与国民党反共分裂活动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0年1月,齐云调到潞城县任救联会主任,同年5月,又调任潞城(东)县政府秘书兼行政工作。在这期间,她的具体工作多半是进行对敌反“蚕食”斗争,经常深入到游击区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亦曾进行数次反“合围”斗争。
抗战时期,潞城县建制几经变革,治所几经搬迁。1940年,潞城县以邯(郸)长(治)线为界,分为潞东县和潞西县。齐云任县政府秘书时,住在潞东县土脚村。这里属于边缘地区,地理条件较好,又有党的组织,县委、县政府都驻在村里。决死三纵队六分队为了保卫县委、县政府,也驻在村里。
齐云在潞城工作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大的事件。一次是1940年6月4日发生的 “土脚事件”。当时,150多名日伪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包围潞东县政府驻地土脚村。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政府机关人员全部撤离,五专署独立团二营24名战士被俘,押至微子镇,惨遭杀害。县政府大印丢失。1979年齐云病逝后的悼词中提到这件事:“在严酷的革命战争时期,齐云同志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经受了艰苦生活和生死斗争的考验。1940年,齐云同志任潞城县政府秘书时,敌人突然包围县机关,她临危不惧,坚持战斗,让同志们全部撤离后,她最后一个离开……”
另一件事是1941年3月5日的“南山岭事件”。日伪军集结400余人分两路包围驻扎在南山岭村的潞东县政府,县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安局战士奋力突围,激战两小时,公安局战士6人牺牲,政府人员11人被抓,公安局长王天仁身中数弹牺牲。在这次生死考验的反“合围”斗争中,齐云临危不惧,再次体现了坚强的党性。在齐云病逝后的悼词中,组织上这样评价她:“在太行山根据地时期,齐云同志积极发动农民建立抗日武装。她所在的区民兵武装建立得快,训练得好,积极配合八路军进行游击战打击敌人。齐云同志每到一村,身教言传,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做军鞋,送军粮,边生产,边战斗。在农村建党的过程中,她特别注意培养妇女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1941年7月,齐云离开潞城,调往太岳二专署工作。曾和齐云一起工作过的山西省委原组织部长胡晓琴专门为齐云赋诗:“飒爽英姿上太行,出生入死打豺狼。亦文亦武显身手,莫道须眉胜女郎。”这首诗为人们生动地勾勒出齐云的光辉形象,以及她抗战期间在晋东南工作、生活的生动情形。
齐心跟着姐姐走上革命路
就在齐云一如既往以忘我的热情投入新的工作时,她的心却时时被一件事情所牵挂,这就是远在太原的小妹齐心。
“七七事变”前夕,齐心考入北平市女子一中。她还没来得及走进课堂,便听到卢沟桥事变的噩耗。7月28日北平沦陷。8月,齐心与姐姐齐云随北平的流亡学生离开北平,经天津、烟台、青岛、济南,到达太原,进入太原平民中学读书。不久,娘子关和大同失守,太原告急,偌大个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齐心再次失学。
这时,齐心得知姐姐已经在晋东南参加抗日队伍,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心想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到前线去打日本鬼子。她曾两次外出寻找抗日队伍,父亲觉得她年龄太小,又没有可靠的人引领,两次都把她追了回去。
齐云得知妹妹的情况后十分着急,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妹妹接到自己身边,于是向组织上请假,急急赶赴太原,回去没多作停留,便带齐心一起返回晋东南。
姐妹俩先是来到晋城,齐云想把妹妹送到驻晋城的八路军训练班学习。这时正逢日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学校已经转移,齐云只好和妹妹一起返回长治。途中,为了躲避敌人,姐妹俩就住老乡家里,敌人进村,她俩就和老乡们一起藏进山洞里,常常一待就是一两天。
回到长治后,齐云意外得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已从陕北迁来晋东南屯留县办学,学校距长治还不到40里。她顿时眼前一亮,将想法告诉了妹妹。齐心听了很高兴,自己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1939年3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齐云领着15岁的妹妹齐心从长治出发,前往屯留县故县村抗日军政大学,在校总部她们见到一分校校长何长工,齐心很快被分配到校直属女生队学习。她换上崭新的灰布军装,一名英姿飒爽的八路军女战士站在齐云面前,尽管还未脱稚气。齐云高兴地对女生队副队长、女红军刘抗说:“我妹妹是一张白纸,染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她接着又叮嘱妹妹:“这里还有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你要好好向她们学习。”安顿好妹妹后,齐云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然后放心地离去。
1939年7月,齐心经历了日寇发动的“七月大扫荡”战火考验,因为她还不够党员规定年龄,经上级党组织特别批准,于8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当年冬从抗大五期毕业,齐心被分配到长治县干部学校妇干队任指导员、队长,日寇扫荡时编入县政府战地工作团,参加了荫城、西火镇战斗。翌年春,齐心先后在武乡抗大一分校留守处、抗大总校总务处、卫生处任文书,经历了1940年秋季大扫荡的严酷斗争,被批准提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长治作为齐心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她在多少年后回忆道:“现在回想起来,在我一生中有两段受益匪浅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其中一段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抗大熔炉艰苦充实的战斗生活培养了我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操,坚定了革命斗争意志,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齐心坦言,姐姐齐云对她的革命理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自己投身革命的引路人。
弟弟齐步黎城上学平顺参军
听说姐姐齐云、齐心都在晋东南参加革命,当时寄住在叔父家的齐步也萌生了到晋东南参加革命的念头。
对于晋东南,齐步并不陌生。1935年,父亲齐厚之在黎城当国民党的县长时,他就和父母一起住在黎城,并在黎城上的小学。
1941年5月,年仅14岁的齐步在大姐齐云的帮助下,再次来到晋东南,自此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战争中。
齐步这次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是同母亲一起去的。母亲邓耀珍的父辈是清朝的武官,为人善良,乐善好施。邓家是个大家族,老老少少几十口人,并在高阳县城开有“合记股份颜料公司”。
由于上太行都是山路,邓耀珍一路上大都是骑着毛驴。途中还遭遇到日本鬼子的包围。齐步和母亲,还有带着他们进根据地的交通员,在山洞里躲了两天才脱险。后人称齐母为“骑着毛驴上太行的革命老妈妈”。
随母亲到达抗日根据地后,齐步被分配到平顺县寺头村太行四专署八路军干训队当通信员。这期间,他与时任国民党27军秘书的父亲齐厚之见了一面,并要求父亲把他的名字改一下。齐厚之问他为什么要改名?他说当了兵出操时值勤队长喊口令时,一喊“齐步——走”,他就习惯地答应,惹得大家笑,所以他想把名字改了。父亲想想就说:“那就改叫 锐新 吧,锐是锐意进取,新是齐家你们这一辈名字共用的, 锐新 就是锐意进取新中国的胜利。”齐锐新觉得这个名字好,自此,就不再用“齐步”的名字了。
1941年底,齐锐新被送往太行中学学习。太行中学的前身是晋东南路东干部学校,简称路东学校。该校是1939年秋太行区党委直接领导下成立的一所培训抗日干部的学校。为了便于斗争,晋东南曾分为路东、路西。路东即太行,路西即太岳。路东干校因此得名。
1945年2月,齐锐新离校参加工作,分配到太行七分区专署工作队任组长。4月后,齐锐新调任修 (武)获(嘉)武(陟)一区任民政助理员。不久,又到修获武抗日政府武工队,开辟修获武游击根据地。这里三县交叉,环境复杂,共产党、国民党和日伪统治区犬牙交错,武工队既要对付日伪军“扫荡”,又要防备国民党顽固势力随时可能的偷袭。齐锐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对敌斗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740)this.width=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