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阿里土豪是怎样一掷万金的?

阿里土豪是怎样一掷万金的?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1986


 

src=UploadFiles/2014930122745653.jpg740)this.width=740>

     阿里从创立之日开始,就是一家专门为资本市场而诞生的企业。

     最新的消息是,为了表彰本次阿里“最大IPO”中的六家主承销商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德意志银行、花旗集团在上市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土豪”阿里一次性向其颁发了5000万美元的额外奖金。这意味着这六家承销商将获得从1100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数额不等的意外“红包”。

     在此前19日的阿里上市过程中,这六家主承销商为阿里募集到了250亿美元的资金,虽然阿里当天的股票交易价以92.7美元开盘(比发行价格上涨了近40%),但在当天的询价买盘数据上,一度曾经出现了199元美元/股的100万股的离奇高价买单,热度可见一斑。六家承销商也获得总计超过3亿美元的承销服务佣金,这意味着像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这样的主承销商一次交易就能获得超过近6000万美元的佣金(接近4亿元人民币)。

     如果用“土豪”来形容阿里巴巴,一点不为过。这家当年从B2B起家的电商,如今市值已经逼近了2000亿美元。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阿里从它的高层管理者到中层员工将如何花掉这笔巨资?要知道,马云曾经在过去的一年里主持阿里的投资金额就高达数十亿美元,甚至一个月的投资金额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相信,不仅仅是大股东们会关心这个问题,产业界人士、普通的中小投资者、阿里的员工和客户同样充满了好奇。

一掷数十亿美元的“土豪”

     根据《金融时报》的统计,在2013年,阿里用于投资的金额就超过了20亿美元,收购的资产也是无所不有,从电子商务软件、APP应用软件、物流、影视、媒体、足球、医药到在线英语教育等等,要是组合在一起,真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商业帝国”。

     尽管马云在纽交所的上市仪式上表示,他不喜欢“商业帝国”来形容阿里,而是希望像苹果、谷歌那样去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但纵观阿里的投资战略和目标市场,其模式在BAT三家里恰恰是最不符合“范围经济”的(百度和腾讯会更加注重业务协同,而且腾讯的投资在三大互联网公司中最为谨慎),业务战线之长,很难相信,马云及其团队用毕生之力,也很难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加以整合完成。

     在这些被全资收购或者战略投资的公司中,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媒体娱乐和在线金融,除了电子商务和在线金融之外,其他两类业务的分布范围之广,早已经令人浩叹。事实上,在阿里贪婪而过于庞大的业务线上,像虾米网的数字音乐、甚至包括高德地图的服务,都很难被外界看好,前者并非阿里的业务所长(阿里的战线实在太长,根本无法照顾到数字音乐这样的需要更长时间培育的边缘市场),而高德地图曾经在传统的汽车导航领域独占鳌头,在被阿里全资收购之后,因为难以短时间内发生业务协同,再加上原有的团队成员纷纷离去,至今仍未看到业务整合给阿里带来的任何变化。

     从这一点上来看,阿里这两年收购的一大批公司更多像资本串起来的“糖葫芦串”,业务分布在纵向的不同市场空间里,作为一家电商服务平台,阿里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打造出横向的整合系统。这一点就像阿里在强推移动社交软件“来往”时遭遇的尴尬一样,阿里的许多服务产品之间根本就没有粘连性,在C2C和B2C平台业务“一家独大”的前提下,任何需要较长时间培育的新产品和技术在公司内部都难以获得真正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时下这样的形势下,阿里就像一辆被资本市场绑架的狂奔的高速列车,为了“保护”股价不坠,企业只能依赖不断加码的KPI绩效引导其高速狂奔,至于“来往”这样的难以马上见到经济效益的东东,也只能是剩下马云一个人去大力吆喝了。

附:阿里巴巴近年来收购一览表

A、电子商务

(时间/被收购公司/金额/备注)

1、2006年10月,口碑网(电商),战略投资;

2、2009年9月,中国万网(域名服务),5.4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

3、2009年,浙江百世物流(物流软件),1亿元,马云与郭台铭联合投资,后为物流企业;

4、2010年1月,上海宝尊(电商),战略投资;

5、2010年3月,星辰急便(快递),7000万人民币,战略投资,2012年停止运营;

6、2010年6月,Vendio(美国,电商),全资收购;

7、2013年5月,菜鸟物流,投资21.5亿元人民币,占股43%,计划第一期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总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

8、2013年8月,ShopRunner(美国,配送),7500万美元,领投;

9、2013年10月,Quixey(数据分析),5000万美元;

10、2013年12月,日日顺(物流);

11、2014年1月,1stdibs(奢侈品网站),1500万美元;

12、2014年3月,银泰商业(商业零售),53.7亿港元

B、网络服务

1、2011年7月,美团网(团购),B轮融资,领投;

2、2012年11月,陌陌(移动社交),4000万美元?B轮融资,领投;

3、2013年4月,快的打车(移动应用),战略投资;

4、2013年4月,友盟(APP服务),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

5、2013年3月,5月,在路上(在线旅游),先后两次投资,数百万美元;

6、2013年5月,UCWeb(手机浏览器),阻击百度;

7、2013年6月,2014年,高德地图(地图服务),13.94亿美元,全资收购;

8、2014年1月,中信21世纪(在线医疗),1.7亿美元;

9、2014年3月,Tango(移动通讯),2亿美元;

10、2014年3月,Vipabc(在线英语学习),1亿元人民币;

C、网络媒体

1、2008年5月,雅虎(中国),全资收购,同时雅虎投资10亿美元获得阿里40%股份;

2、2013年1月,虾米网(数字音乐);

3、2013年5月,新浪微博(网络媒体),5.86亿美元,持股18%;

4、2014年3月,文化中国(影视),62.44亿港元,持股60%;

5、2014年4月,优酷网(网络视频),12.2亿美元,持股16.5%;

6、2014年,广东恒大(足球),12亿美元,持股50%;

7、2014年4月,华数传媒(数字电视),65亿人民币,持股20%;

D、金融业务

1、2014年4月,恒生电子(金融软件服务),33亿元人民币;

2、2014年9月,浙江网商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持股30%;

  如何避免微软和Facebook同样的困局?

     许多高科技企业在上市之后,都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在一大批公司中高层管理迅速成为终身衣食无忧的“千万富翁”之后,如何激发其斗志,引领公司战略不断向前演进?

     微软2000年前后在互联网领域的裹足不前,Facebook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被动挨打,都和这“一夜暴富”有关。一大批中高层管理者在股票套现后要么提前退休,要么出走创业,还有的只是变得更加慵懒而无所作为。

     阿里能避免这样的暴富困境吗?笔者的一位朋友的遭遇就比较典型,在他连续创业之后,最终还是在阿里做到了VP的位置,他并不避讳自己就是冲着阿里上市才去的这家公司,相信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只有“苦其心志”之时,才是其积极进取的最大动力,而安逸享受来得太快、太容易,并非全是好事。

     这一点正是问题的根本。阿里的商业模式正坐落在一个巨大的火山口上。这个惊人商业帝国的背后正是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上千万的中小型商家和数亿网上消费人群,而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阿里严重依赖淘宝流量的粗放经营模式必然遇到天花板(详见我的另一篇分析文章:阿里最大IPO上演“最后疯狂”)。而对马云来说,他只能准备另外一个跳板:支付宝所代表的在线金融商业。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4930121016438.png740)this.width=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