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万达王府井等大批Mall入境东莞商业胜算几何?

万达王府井等大批Mall入境东莞商业胜算几何?

作者:中国品牌总网    转贴自:     点击数:1926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4512181514124.jpg740)this.width=740>


东莞本土第一家购物中心星河城。

src=UploadFiles/201451218154750.jpg740)this.width=740>

 东莞现有的商业体:星河城。

  MALL

  潮迭起之综述

  有人看好东莞转型升级和城轨地铁开通后即将涌来的广深群体

  有人称写字楼空置率高,说明支撑大Mall的白领阶层未成长起来

  就在王府井选址会展中心地块后,来自新加坡的地产巨头也瞄准了东莞市场,在鸿福西路打造庞大的城市综合体“首铸商业中心”,13亿美金的投入超过了万达在东城的华南旗舰店。

  东莞掀起的Mall潮一浪高过一浪。

  业界初步估计,3年后,加上万达、环球金贸中心的KING MALL等,仅东莞中心城区,商业项目就超过20个。各方开始质疑:东莞的商业面积是否已经过剩?已经在莞创办了11个餐饮品牌的张华强开始收缩战线,将大型购物中心预留给他的三个铺位都退了,他觉得东莞支撑不起这么多的中高端消费。徘徊在莞深两地的李彦峰则看好跟他一样涌进来的深圳客。他说,他太想逃离大城市了。2013年,他所在的天和商贸加入了华南Mall的升级改造,投入5000万建成了最新的天和百货,是这一企业创办17年来最大一笔的单店投入。

  热潮退下

  “万人空巷”观Mall,新鲜劲已过

  4月下旬,寻常的周一上午。长安107国道上,38万㎡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外车辆喧嚣。里面的购物中心,却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闲逛的顾客。

  场内的服装店甚为冷清,二楼的男装品牌专卖店只有两个人,一名销售专员和一名店长。“现在来的人确实没以前多了,我跟老板的感觉一样,生意不是很好。”店长介绍,4月又刚好是服装销售的淡季,人流量确实少了很多。

  不过,9个月前,这家大型综合体初开业时,却是另一番景象。“走到哪都是人,想进饭店吃个饭都难。”杨安介绍。他就住在附近,每周都要到这来逛三四次,有时吃饭,有时只是散散步。

  2013年7月,这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和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开业,备受热捧。当时媒体用“万人空巷”来描述这一情景。

  这归功于开发商的运营实力。他们在购物中心引入了百余个国内品牌,有60%都是跟随着这座城市综合体首次进入东莞,其中90%还是第一次进入长安。这里有百货超市、有影城、有K T V等,一站式的购物消费,应有尽有,成为长安购物中心的标杆。

  开发商曾对外透露:开业的第一个周末,连续两天,这里迎来了超过30万的客流。随后的几个周末,每天客流也在16万人次左右,周一到周五则在9万人次。这让他们很兴奋“这样的表现已经超乎想象”。

  9个月过去了,盛况不再。“大家都要上班,这里又不像广州、深圳,哪有那么多人来逛?”杨安说,市民看热闹的新鲜劲已经过去。到了晚上或周末,购物广场的人会多一些。

  “影城IM A X的生意最好,到了晚上都要排长队买票。”杨安透露,许多团购服务商都在场内设立了专门营业点,与各商家、餐饮店互动紧密。这为购物中心内的电影城、餐饮带来了大量的客流。

  有服装产业业内人士就表示,受目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电商的冲击,线下的服装零售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人气利润大幅下降,并不独此一家。另一边,不受电商波及的体验类消费,如餐饮、娱乐则保持人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这一庞大的购物中心,还面临选址上的局限,“并非理想之地”。中原地产策略研究中心总监就直言,这里并不是最佳的商业核心地段,距离长安中心商圈较远。比如,它所处的宵边路附近都是工业区,商业氛围并非最好。如果选址长安镇中心的地王广场片区,或将吸聚更多的人气。但庞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需要的面积也大,长安中心区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巨无霸地块。这一不理想的选址,已是目前较优的方案。

  虽然远远比不上开业初,这一购物中心仍是周边两公里范围内最旺的商城。中午吃饭时间到了,购物中心内的美食街和餐饮店迎来了一大拨客人,三楼一家连锁快餐店内,20张桌子坐满了15桌。

  各方的质疑声却未停止。媒体陆续报道,东莞首座城市综合体“门庭冷落”,业界人士亦表示担忧:如果新引入的第一座城市综合体日益冷清,东莞的消费力还能不能支撑起越来越多的大M all?

  过剩之忧

  有人收缩战线

  有人汹涌进莞

  “东莞哪有那么高的消费力?”已经在莞创办了11个餐饮品牌的香港人张华强一脸怀疑。

  他在8年前就进入东莞做餐饮,在东城的酒吧街做起了东莞第一家香叶栈。那时的东莞人还不习惯吃泰国菜,客人都是来莞开厂的台湾人、韩国人、中国香港人。张华强称,全靠这些外来老板的带动,他的生意才慢慢有起色。8年后,张华强在东莞经营的餐厅已经达11家,涉及上海菜、西餐、越南菜等多个菜系,不同的餐饮品牌,都是瞄准中高端的消费群体。

  不过,生意却比以前难做很多。2010年,他在厚街开了一家越南菜馆。开业之初,生意火爆。很快欧债危机来袭,客人都离开了东莞,越南菜馆月月亏损,近期才实现收支平衡。

  2011年,东莞本土第一家购物中心星河城开业,一向开“街铺”的张华强看好这一发展趋势,进驻大M all做起了上海菜。本土的东莞客人比例增多,却难伺候,“客人省钱不愿意消费酒水,抱着一箱水果过来,让我们帮忙榨果汁。”价格稍高一些的上海菜,如清炒虾仁等难推广,张华强调整了菜品,开始加推翡翠小笼包等点心。

  “同样的出品,价格贵一两成,在广州的餐厅却是排长龙……”张华强觉得,东莞在餐饮上的消费力远远不及白领众多的广深,特别是在港台等大量外资企业人员随厂外迁后,本地的中高端消费更难维持。

  2013年,距离星河城不远的另一座大型购物广场招商,诚意邀请张华强进驻,腾出了3个餐饮铺位。后来却被他婉拒了:“这么多M all到处开花,东莞的消费力撑不起来。”

  除了张华强,现铂涛集团喆·啡酒店总裁李应聪,星河城项目原“操盘手”,也持同样观点。“写字楼空置率那么高,就说明支撑大量购物中心的白领阶层还未成长起来,东莞的转型升级还没有很漂亮的转化”。

  与此同时,外来打工阶层却不断流失。他曾经走访调研过石碣镇,发现两轮经济危机后,镇里的人口少了近一半。“商业的蛋糕就这么大,大家却不断地涌入,怎么分?”

  李应聪分析,各大开发商看好的是东莞转型升级和城轨地铁开通后,即将涌进来的广深群体。他却谨慎看待:“多年来,广州的人口大量转移到番禺居住,但消费还是留在了广州天河等中心城区。”

  明丰广场常务副总经理刘峰则预见,王府井、万达等外来大鳄进驻后,将加速东莞商业的洗牌,大量运营不良的商业项目都会被淘汰出局。就在5月5日,莞城另一“地标”鸿福城关张,东莞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忧伤日益被边缘化的老莞城商圈。刘峰就发出警惕,不单单是老商圈,接下来南城或是虎门等经济重镇的商业项目都将面临残酷的竞争。“比如虎门万达开业后,20万㎡的虎门国际购物中心也可能难以为继。”

[NextPage]

 

 
  低调转身

  沉寂多年

  华南Mall“回炉”改造

  “把蛋糕做大,做得好吃,就不会过剩”。环球经贸中心的运营方,台升国际地产集团总经理潘丽却乐观看待。

  去年,运营方对外宣布,4 .5万㎡的K IN GM A LL将引入Prada,就有质疑声:东莞虽藏富于民,土豪们却习惯到香港消费,环球经贸中心、星河城和万达都对外宣称要引入国际一线奢侈品牌,能否真正留住土豪的心?

  “20年前,杭州也没有高端商业”,台升国际地产集团副总经理吴永泽回应,“当时都说,杭州离上海那么近,什么不能在上海买,但杭州还是将杭州大厦培育了起来。”再往前10年,宁波政府不想本地的高端消费全被杭州吸走,亲自出面把LV等奢侈品牌引入。“东莞也要开始这个路径的构筑。”吴永泽称,环球经贸中心虽然以市民消费结构为主,但一定会引入高端奢侈品,并在运营上做出“台湾特色”,走差异化路线。

  潘丽甚至信心满怀地表示,万达和王府井等品牌商业地产的进驻,“不是过多,而是东莞商业的一次进化,优胜劣汰,刺激原来的商圈加速升级改造。”

  已经沉寂多年的华南M all就在市场倒逼中“回炉”改造。

  这个庞大的商业体建筑面积高达119万㎡,其中有47万㎡的商业面积。20 0 5年,华南Mall一期试业,就被外媒评为“全球最大购物中心”。不过,不到一年,却因运营不善,让香港阿玛高档百货、铜锣湾百货等品牌商都陆续撤走,经营惨淡。

  后北大资源集团不得不回购重组。“之前的定位有问题,做东莞M all都不合适,更不要说立足珠三角。”东莞北大资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铁栓认为,华南M all最初声称要辐射珠三角的高端商业,并未立足东莞实际。这个新的运营团队在2012年接手后,走遍了东莞所有镇街的商业地块,重新定位,“我们要做的是万江的M all。”他们投入了数亿元,将华南M all的交通动线、外立面、业态功能都统一调整升级,重新引入了20多个品牌商家。

  看不见的未来

  东莞能Hold住多少广深来的消费力

  徘徊在莞深两地的李彦峰也参与其中。他是东莞本土百货品牌天和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4年前,华南M all就曾邀请天和商贸进驻,东城的天和百货当时租金已去到40元/㎡,华南M all给出了21元/㎡优惠价,仍未能令其心动。“片区总人口数量偏低,周边楼盘的房价一平方米才四五千元,中端消费都撑不起来。”李彦峰称。

  20 13年,天和商贸却在这里砸下5000万元,建成了最高级的新形象店。他们甚至专门聘请了吉之岛的中国区设计师主刀整个设计,单单是设计细节上的磨合就花了三四个月。整个百货店经营面积2.5万㎡,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3个洗手间就占去了800㎡。

  李彦峰甚至和设计师争执起来:要打造宽敞的购物空间,货柜间的通道被设计成6米宽,是国内百货公司的两倍。运营商却想摆更多的货。“日本设计师说这样你就不用请我了,我们最后决定听他的,敲定了5米。”李彦峰笑道。开业的第一天,天和豪气掷出了300多万,购置了小奔驰、一克拉的砖戒和金条等,让幸运的消费者抽奖。

  这是天和商贸创办17年来最大一笔单店投入,李彦峰直言,对赌的是片区城市人口的增加。此时,华南M all周边新开楼盘的房价已经去到了8000元/㎡,居住人口已经达到30万。附近学校、银行、酒店等各项配套成熟,交通改善,带来了这个片区周末5万多的客流量。

  还有即将涌进来的广州客和深圳客。以今年4月为例,楼市持续低迷,临近深圳的凤岗、塘厦和樟木头三镇却非常火爆,成交了1200多套新房,占比超过了全市总成交量的1/3.即使业内人士谨慎看待,东莞能H old住多少深圳来的消费力,有些苗头确实给本土的商业地产运营商带来了信心。报道称,去年,长安万达广场将“深圳西”的广告牌铺满了莞深两地,开业半个月后,相关负责人估计,1/5至1/3的客流量来自深圳宝安区的福永、沙井一带。

  “我实在是太想逃离大城市了”。李彦峰感言。周末回家,他从公司开车到深圳高速路口是1个小时,在深圳市区内却要堵上2个小时才能到家。有一次,耗到车快没油了,连空调也不敢开。这个东北大汉在夏日的暴晒下驾着车,大汗淋漓。

  “深圳真的是塞到让人绝望。”有一次,惠州楼盘把“深圳后花园”的广告派到了家门口,老婆跟着看房团去了一趟,当天就在海边买了房。在李彦峰看来,这就是解决东莞转型升级和商业过剩等最有力的通道:“把所有的广告都打到广深去,更积极主动地承接两地的人口转移。”

  声音

  本土的东莞客人比例增多,却难伺候,客人省钱不愿意消费酒水,抱着一箱水果过来,让我们帮忙榨果汁。价格稍高一些的上海菜,如清炒虾仁等难推广,张华强调整了菜品,开始加推翡翠小笼包等点心。同样的出品,价格贵一两成,在广州的餐厅却是排长龙……

  ———8年前进莞做餐饮的香港人张华强

  20年前,杭州也没有高端商业,当时都说,杭州离上海那么近,什么不能在上海买,但杭州还是将杭州大厦培育了起来。再往前10年,宁波政府不想本地的高端消费全被杭州吸走,亲自出面把LV等奢侈品牌引入。东莞也要开始这个路径的构筑。

  ———台升国际地产集团副总经理吴永泽

  写字楼空置率那么高,就说明支撑大量购物中心的白领阶层还未成长起来,东莞的转型升级还没有很漂亮地转化。各大开发商看好的是东莞转型升级和城轨地铁开通后,即将涌进来的广深群体。但是,多年来,广州的人口大量转移到番禺居住,但消费还是留在了广州天河等中心城区。

  ———铂涛集团喆·啡酒店总裁李应聪

 
作者/来源: 南方都市报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451218136464.png740)this.width=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