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进军O2O!一场新商业革命已经到来

进军O2O!一场新商业革命已经到来

作者:     转贴自:IT时代周刊    点击数:2707


  很多读者还不懂O2O是什么意思,今天遇见这篇文章算是有福气了。作者从概念、模式,结合到企业,以及 未来掰开了揉碎了给你剖析O2O是个啥玩意儿。

  我就不多说了,作者讲得很详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

  O2O是啥?

  一位卖烧饼的大妈,在微信上开通预定业务后,生意红火了许多。这就是O2O,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魅力。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变乃至颠覆,似乎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催生了O2O的产生;智能手机的爆发、社交媒体的盛行,加快了O2O使用场景的快速扩张。

  O2O掘金战

  当下,无论是雄心壮志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是家大业大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或者传统商业巨头,以及电信、银行、餐饮、娱乐等为代表的各个行业,都在进军O2O!

  新的商业模式已经诞生,O2O掘金战的集结号正在吹响!

  在人人都是互联网、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一种极富创新的商业模式——O2O应运而生。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模式,使信息和实物、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这是互联网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全新业态。

  消费者熟知的团购,就是O2O概念,如今O2O已扩延到服装、家居、餐饮、食品、运动健身、文化休闲等越来越多的领域,让消费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快捷,也让众多创业者和企业看到了一个新的掘金平台。

  去年,电商大鳄阿里集团,7月在天猫启动家装O2O项目;9月支付宝POS机正式投放使用。虽然“双十一”遭遇19家家居卖场抵制,但是阿里集团岂会放弃O2O计划,11月支付宝与银泰达成战略合作,在银泰全国29家门店推出手机“当面付”,下一步还会跟全国其他知名百货商场合作。

  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去年8月在微信5.0上添加了支付功能,现在已经支持扫码支付,并且将腾讯地图和微信打通,O2O基本环节已经畅通。目前易迅、当当、优酷、大众点评等企业先后接入。微信虽小,但威力巨大,因为现在国人的智能手机几乎都安装了这款APP。

  腾讯、阿里等电商已在O2O集兵布营,埋锅造饭。无疑,O2O是电商的未来形态之一。

  对于传统企业,出于自愿也好,还是被迫也罢,都纷纷进军O2O,2013年6月8日,苏宁线上线下同价,为自己打上了深深的O2O烙印。步步高、海宁皮城、王府井、南京中商、友阿股份、天虹商场、红旗连锁、中百集团、杭州解百、银泰商业、徐家汇等商业巨头也纷纷涉足这一商业模式。

  试水O2O,传统商业希望与电商巨头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些企业通过建立网上商城、与网络强势平台合作,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探索和践行着O2O。

  实体巨头、网络大鳄,一场争夺消费者的拉锯战正在上演!

  传统企业“触电”谋变

  在2013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放出豪言:“假如我和马云合作的话,那不是天下都是格力的吗?”

  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对实体巨头和电商大鳄强强联姻所产生巨大效应的评述,却一点也不夸张。

  其实,传统商业大佬“触电”早已不乏先例。去年双十一电器巨头苏宁开办首届O2O购物节,而当前,友阿股份、红旗连锁、银泰百货、天虹商场等传统百货巨头纷纷华丽“转身”,率先试水微信O2O,成为行业在当前消费需求疲弱、受到电商等新业态冲击的大环境下“求生”的一个缩影。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线下商圈的地域性难敌线上商圈的“马太效应”。传统商业的竞争优势是选址,是店铺,而客流量是其生意保障。有人的地方才会有生意,线下零售一直强调地理位置,说的就是商圈的概念。而线上的互联网世界,客户群高度透明宽泛,流动性强,理论上讲所有喜欢网购的网友都有可能是你的客户。借助网络传播的速度和跨区域吸引用户的能力,电商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实现线下品牌十几年才能聚积的能量。

  在流量是第一生产力的互联网世界里,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使得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结构趋于寡头垄断,这是传统商业难以企及的。

  有鉴于此,传统商业企业纷纷“触电”谋变,上线求财。就连王健林这样的商业地产枭雄也宣布进军电子商务;传统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全资收购1号店,将流量已达每天近2000万人次的购物网站揽入怀中;苏宁更是大力布局电子商务,并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

  为什么要“触电”?很多传统企业是基于两点:一是如果不做电商,企业未来危险;二是为了增加销售。这恰恰也表明企业未能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

  传统企业“触电”应实现五大价值:增加和顾客互动交流、在线品牌拓展、增加服务价值、降低成本、增加销售。如果让销售一叶障目,就极易陷入开网店、出更多产品、打价格战的怪圈之中。

  O2O对很多传统企业来说,也许是一个“金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家都可以淘得到金子,有时恐怕挖到的是砂子。比如自力更生独立建造网上商城,自创商圈,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费用,几千万扔下去可能打水漂。这种模式投入大,风险也高,虽说一旦成功回报率很大,但未必每家传统企业都能下这个决心,都有这个能耐。

  正是运营门槛很高,让不少传统企业“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有些企业扛不住,就撤回伸进去的那只腿,依旧抱着传统渠道苟延残喘。无论是安踏还是李宁,其高企的库存,一方面是其传统渠道不断“压货”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是网络渠道不断增长的必然。网络渠道不会因为你是行业巨头而等着你。市场就是这样,先占者为王。

  眼下,O2O已经从概念走向实践,各个行业纷纷布局。但目前国外并无传统商业成熟的O2O先例可供借鉴,即便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超级大佬,也处于初级试水阶段。现在国内百货公司的尝试,主要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推广来吸引消费者,聚集人气,尚处于初创时期,还只是“看上去很美”。

  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如何平衡渠道、如何管理品牌、如何找到那些既懂电子商务又懂业务的人?传统商业全渠道销售O2O能否走远,一切还在摸索中。

  O2O去哪儿?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至今经历三波浪潮,先期,以B2B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为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触网机会。旋即,C2C、B2C、C2B等网上零售电子商务模式出现,为传统零售企业提供触网机会。现今,伴随着前两波浪潮,O2O这一模式的出现,为传统服务业及更多行业提供了互联网化的机遇,使网络变成传统企业线下交易的前台,通过实现消费信息的可追踪性帮助企业精准营销。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O2O更具交互性,为用户及商家提供了面对面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打破了实物网上零售时用户与商家通过冰冷的物流维系关系的现状。而这种关系的维系,也确实不是一个个“亲”字就可以替代的。

  从现状来看,O2O与其他电子商务形式并行,借其他模式电商先期教育用户之力,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当中国O2O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产生紧密联系之时,O2O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就不言自明了。

  但O2O不是可以急于求成的,它的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是如何应用互联网工具为传统商业服务的方式。

  对于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在O2O的征途中,有各自的优劣势。

  生在互联网这个快速发展的扁平的竞争环境里,电商更适应快速更迭的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对于数据的挖掘和理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且充分掌握国内外流行的技术趋势、应用和商业模式,更密切地和自己的死忠用户多方位、多渠道沟通。他们能在全国快速发展,运营总部在北京,销售渠道管理在杭州,生产厂家在广州,跨省市管理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和难度,内部形成的流程和制度能够很好地管理跨区运作。

  以上这些优势,传统企业许多才刚刚起步,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这也是这两年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成功率较低,而线上的品牌进军线下开连锁店却做得风生水起的主要原因。

  但是,O2O革命只由互联网企业引领是不大可能的,互联网公司对线下实务并不了解,缺乏土壤做模式的验证,不能得到快速的产品反馈并迭代,不能提供线下服务的场所,这或许是电商最为头痛的部分。而线下的传统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试验模式,不断迭代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工具和方法。

  无可置疑,电子商务对于众多传统企业来说,最主要的认知,不过是个渠道。简单点说,就是增加了卖货的路子。欣欣向荣的电商潜力,让传统企业都纷纷涌向网络去淘金,但是却发现,自己就像趴在窗户上的苍蝇,玻璃窗外的景色很美好,但就是飞不过去。

  知名度高的实体企业,总是在纠结线上和线下价格的冲突、卖货与营销之间的徘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知名度不高的实体企业,发现汪洋大海的网络市场,自己舀一瓢饮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品牌和溢价,简直是痴人说梦。

  传统企业如何做好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说白点就是:如何让两个渠道都给自己赚钱,同时又将风险和矛盾化解到最低。

  O2O模式下的平台是一个营销平台,更是一个销售平台。把网页浏览量变成客流量,最后变成销量;将实体经济充分数字化,并以数字化的手段提高营销效果,最终达成销售——这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整个销售与市场体系的一个重大变革。同时,与消费者的互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的数字营销,也让消费者找到了更优惠、更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实体经营者可以实现线上流量向到店客流的转化,而消费者可以享受在线获取、到店享用的便利和实惠,其实现过程是全程的、可计量的数字化营销。

  O2O本质上是一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衍生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Online与Offline的结合,带来了新商业革命。有线上资源的在艰难落地,有门店资源的在尽力上网,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往O2O路线发展,O2O似乎是谁都想做,但目前谁也没能一枝独秀,正因如此,未来充满各种可能。

  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4G网络的建设铺开,O2O对于大部分行业,既不是幻想,也不是梦想,而将是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模式。

  从B2B到B2C,再到O2O,这是一个伴随互联网用户增加到互联网消费文化成熟,再到互联网商业生态共同繁荣的过程。众多领域O2O经营模式风起云涌,展现一片良好的“钱景”,O2O巨幅画卷正逐渐掀开!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O2O创新平台、创新模式绽放。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1412002028127.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