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岁宝百货控股中国发盈利警告,预期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年业绩将继续亏损。
更值得关注的是,类似岁宝百货这样的案例还很多,他们更多地成为了零售寒潮中许多中小型百货企业发展现状的缩影。
亏损-停牌的连锁反应
2010年上市之初,岁宝百货的业绩并没有后来那么惨不忍睹。
根据岁宝百货2011年3月份发布的公告,截止到2010年底,岁宝百货营业额增长11.5%至12.8亿元,纯利上升42.6%至2亿元。这算是上市第一年给股东交出的首份、也是不错的一份答卷。
而接下来的几年中,岁宝的业绩开始一路走低。
岁宝百货2011年全年业绩报告是在2012年停牌期间发布的。报告显示,岁宝百货2011年营业额为14.34亿元,较2010年的营业额增长12.0%;净利润为7163万元,同比减少64.2%。
虽然净利润为正,但同比已经开始下滑。
2013年3月底,也就是业绩公告即将发布前夜,岁宝百货再次停牌。因推迟发布业绩公告而停牌的历史似乎在重演,停牌前股价的大跌都如出一辙。
不一样的是,在2012年3月份停牌前,岁宝百货创出了1.3港元/股的阶段新高。不过,在3月29日停牌前两天,岁宝股价分别大跌5%、5.26%。在停牌10个月后,2013年1月30日,岁宝百货复牌当天已经下跌至0.54港元/股。
2012年岁宝百货的年终成绩更是一落千丈。2013年4月25日,岁宝百货复牌并发布了业绩:2012年收入按年减少4.3%至13.72亿元,期内由盈转亏,亏损4577.9万元。
尽管目前2013年全年业绩虽没有出来,但根据岁宝百货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1.3亿元,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均有1.5%左右的微增,不过,其净利润亏损仍在不断扩大,已达7655.9万元。
至于亏损原因,每次不外乎新店为盈利等原因。例如,在2013年上半年亏损业绩发布后,岁宝百货管理层解释,上半年经营亏损主要是由于集团在2012年底至2013年一季度期间新开5家百货店所产生的开店亏损导致,另外,经营租赁金、行政开支和员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亦影响了整体盈利。
也曾改变
连年亏损的业绩也让岁宝百货在短时间内换帅两次。
2012年12月,岁宝百货宣布,委任集团副总裁李宽森为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接替不再兼任行政总裁的董事长杨祥波。李氏自2012年2月加入集团担任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9个月之后的2013年9月,李宽森辞任,职位由岁宝百货创始人杨祥波之子杨题维接任。
事实上,在换帅之前,岁宝百货屡次提到的新开门店所带来的亏损,正是去在整个零售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开出的门店。
在2010年,刚刚上市的岁宝百货表示将于2012年或之前开设10家新店,包括深圳4家、长沙2家、汕尾2家及在广州2家。并已选定东莞市虎门镇两处热点,与独立第三方签订租赁协议。
此后两三年间,岁宝百货的步伐确实按照规划向前走,并加快了开店速度。要知道,在2010年,岁宝百货门店总数才12家,两年内突击开出10家门店,步子迈得有点大。
截至目前为止,岁宝在深圳、汕尾、东莞及湖南长沙市等地区共有22家门店。
除了百货业态,岁宝还尝试了其他不同的业态,包括2012年初,岁宝针对深圳高端人群的需求,在深圳CBD开设了高端精品生活超市Smart。当时,岁宝百货官网赫然写着“岁宝旗下百货、购物中心、精品生活超市及岁宝标准超市四大业态的矩阵的建立,改变了此前单一的百货业态架构……”
但是,多业态也好,快速开店也罢,并没有给其亏损的业绩增色,反而快速开店令其陷入长期亏损的局面。
华泰证券分析师耿焜表示,超市、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型的道路并不平坦,投资购物中心的主体是谁并不重要,超市、百货、商业地产商、大财团等等都可以,关键还是运营上的竞争。
区域百货的尴尬
除了岁宝百货,同为深圳百货业的“老字号”的深圳海雅百货也“运气不佳”。资料显示,深圳海雅(集团)有限公司于1991年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是一家为集房地产开发、商业中心开发、金融与证券投资、百货零售业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旗下深圳市海雅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南山店、惠州店、宝安店、东莞东城店、东莞南城店等百货门店。
在2009~2012年这3年期间,海雅集团不满足于百货主业,将触角伸向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斥巨资在昆明、广东中山和深圳大本营分别投资了大型综合商业地产,目前,深圳海雅缤纷城已经开业。
不仅如此,2013年9月,海雅百货还在深圳龙岗开出了当地首家高端百货店。
但被称为“深圳最大城市综合体”的海雅缤纷城在试营业半年之后,仍然有大量商铺空置、客流稀少的尴尬。
类似的体量、发展阶段以及转型手段,在国内可以找出不少案例,例如福建的中闽百汇,上海的巴黎春天等。这些区域型企业几乎都囤于一地,在零售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遭遇困境,在试水其他业态时也并不顺利。而随着未来综合体竞争会愈演愈烈,同质竞争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将使得招商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再加上网络零售对市场份额的吞噬,区域百货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作者/来源: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